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Management经管空间0482012年6月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对策①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 周敏摘 要:信用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分析当前企业信用缺失的宏观及微观原因,进而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企业 信用 缺失 原因 对策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c)-048-02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得以稳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道德依据。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内容之一。

1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1.1 信用可以促成现代企业的建立和运行现代企业投资运转的基本形态就是企业资产的所有人将手中的小额资产通过通过投资入股等形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财产。

再由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凭借基于企业资产形成的企业信用,开展各种商业活动。

1.2 信用可以节约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加速资本周转正是由于存在多种信用工具,一方面大大减少了现金的直接流通;另一方面使得一些债权、债务能够直接抵消,这就使得现金流通中所生成的各项开支被大量削减,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1.3 良好的信用可以获得企业政策上的支持,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利用信用体系的建设,公开企业的不良记录,对于信用一贯良好的企业,政府会在一些政策上予以支持,例如,好产业政策的适当倾斜、获得政府的贴息贷款等。

这样就可以促成更多企业重视并主动地培育自已的信用水平。

1.4 良好的信用级别可以在银行贷款时获得更多优惠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级别,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就可能获得比信用级别差的企业更多的优惠,可能是迅速获得贷款,或贷款规模更大,或享受利率不上浮等,另外还有可能在商业汇票的承兑时取得优先等优惠条件。

2 我国企业信用现状2.1 假冒伪劣产品屡见不鲜部分企业为了迅速打开市场,使用相近似的厂名、商标等产品标识等使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

有一些企业甚至利用质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产品坑骗消费者,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后果。

这些现象在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非常常见。

2.2 形成价格欺诈有些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商品和服务将价格制定的过高、或用不存在的折扣等欺骗消费者。

尤其是在房地产、自来水、电信、成品油等垄断性行业中这种价格欺诈行为时有报道。

2.3 商业信用水平低企业拖欠银行贷款逾期不还,企业之间互相拖欠货款,形成三角债关系。

企业之间拖欠货款,后果是供货企业不能及时收回货款,企业没有办法归还银行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为此增加,最终使银行成为拖欠货款的最大受害者,使社会信用恶化,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2.4 虚假财务信息部分企业不规范公布信息,例如虚报注册资本和出资,在资产审计和工商登记注册中提供虚假不真实的评估报告、审计材料和证明信息,就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中也存在轻描淡写,避而不谈的问题。

3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从宏观层面,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政府某些行为存在不规范。

政府的一些工作缺乏稳定性和合理性,政策善变,也存在不公开透明的行为,导致企业丧失信用意识,只一门心思走旁门左道。

此外,某些地方政府存在地方保护思想,行为有失公正,对造成不良的社会信用风气;第二,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没有完全适用于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

在立法方面,仅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出现了有关诚实守信的相关规定,《刑法》虽然也规定了诈骗等行为的处罚办法,但从根本上说,仍然需要一部专门规定企业信用制度的相关法律,从而约束企业的信用行为,改变目前的现状。

从微观层面,单从企业运作的角度出发,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第一,企业信用意识不高。

很多企业都将物质利益作为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唯有金钱是衡量企业价值的唯一依据,所以认为利用任何手段都是理所应当。

这种思想严重的制约了我国企业信用制度的发展。

第二,部分企业中没有设置信用教育。

由于企业管理者信用意识淡漠,所以认为没有必要在企业内部设置信用教育,导致管理者与作业者信用水平都非常低。

第三,很多企业缺乏信用良好与否的奖惩机制。

针对管理者与作业者信用业绩,很多企业都没有与之对应的奖励或惩罚的机制,所以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作业者,诚信经营的积极性都不高。

第四,我国很少有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因为缺乏足够的信用了解,这就容易导致因错信而使合约根本无法履行以及履约后违约现象的经常发生。

4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4.1 加快法律进程刻不容缓市场活动要依靠信用的存在,信用的保有和维系必须依靠健全的法律制度。

所以在当下,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刻不容缓。

为此,要做到两点:一是加快信用法律法规的制定。

要做到执法必严,首先要有法可依,最好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制约。

将有关信用的①基金项目:黄冈师范学院2012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的品牌建设研究(2012018803)。

作者简介:周敏(1981-),女,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

Management经管空间 2012年6月049探析多元化战略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影响——以重庆啤酒为案例研究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姜黎摘 要:为实现同类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

以重庆啤酒为例,为谋求新发展、摆脱行业固有限制,公司于1998年开始涉足生物制药的高新技术领域。

13年的多元化战略帮助重庆啤酒很好的树立A股市场“潜力概念股”的形象,然后疫苗临床揭盲数据无效公告又使得公司价值缩水270余亿元。

可以说多元化战略是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本文就以重庆啤酒为例,分析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 企业发展 高新技术领域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c)-049-0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驻足多元化战略是不争的趋势。

事实上,在缺乏充分的市场预估和项目前景风险评估的前提下进行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多元化经营,十分容易引起资本运行低效,影响企业价值和发展。

以重庆啤酒为例,2011年年底披露乙肝疫苗Ⅱ期临床实验的揭盲数据,结果显示在主要疗效指标方面,安慰剂组与用药组无显著性差异。

这一消息宣告了酝酿长达13年的以生物制药工程为主的多元化战略失败,直接导致重啤股价市值蒸发270余亿元。

1 多元化战略的背景简单来说,多元化战略就是企业跨行业的扩张性经营。

信息时代科技发展迅速,人们需求也不断变化,单一不变的产品很难满足消费者需求。

为适应行业竞争和消费者偏好,企业就必须寻找并强力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同时,出于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发展模式的惯性思维,企业容易片面追求做大做强,多元化战略也就顺应而生。

企业发展离不开战略设计,多元化战略是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

一方面,多元化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根据现代经济理论“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元化能够很好地分散风险,促进投资与资源的优化使用;另一方面,在缺乏充分的市场预估和项目前景风险评估的前提下进行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多元化经营,十分容易引起资本运行低效,此外,多元化战略建立的企业集团会造成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相分离,引发大股东攫取中小股东的利益。

以重庆啤酒为例,上世纪末,其涉足乙肝疫苗的生物制药工程,主要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首先,多元化扩张战略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啤酒行业现金充裕,负债较少,其发展方向趋于规模化、集团化;其次,有助于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现实中我国啤酒产业效益未能与产量同步增长,生物工程制药领域切乙肝疫苗的市场供给空白,能够增加公司获利空间;最后,多元化能够帮助摆脱行业限制,这里主要是指啤酒产业的环境限制和行政区域限制,多元化战略帮助重原则、范围,违法的特点和处理方式进行系统地阐明;二是确保法律制度得以落实。

为此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和成员针对信用问题进行执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捍卫法律的尊严,震慑不法企业。

4.2 建立并公开企业的信用状况由各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导,逐步建立各企业的信用评级档案,这其中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易状况,违约、投诉情况,也包括企业的适时还款情况,银行信用评级,完税情况等。

这些情况通过时时更新,成为评价企业信用最有价值的依据之一。

然后提供给社会公众公开查询,最终促进行业信用自律。

4.3 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除了要有硬性的约束之外,还应有软性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观念上的改变。

为此,应当在各种媒体不断进行信用宣传,用诚实守信的企业典型带动其他企业重视信用问题,用不守信用的企业无法生存的例子告诫企业万万不可重蹈覆辙。

同时,还可以在醒目的位置,张贴标语,引起大家对守信用的重视,进一步树立“重信用、树新风”的社会风尚。

4.4 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部门以及奖惩机制为了使得上当受骗的事情尽量少发生,企业内部应当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和成员,一方面可以在交易前后收集相关的信用信息,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方式,减少因信用带来的意外损失;另一方面,为了使得管理者和作业者都能够重视信用问题,该部门可以在企业内部围绕“重信用、树新风”开展各项活动,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对那些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守信用的个人进行惩罚,从而改变个人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风尚。

4.5 加速企业产权制度调整,促成企业信用管理只有产权清晰才能合理使用信用。

对于产权主体,信用既是资源,也是财富。

所以,建立信用制度的关键是产权制度革新。

高效的产权制度,是一种产权明晰的制度,它的特点有以下三个:一是权利掌握在那些有能力、有动力的人手中;二是产权具有明确界定,任一权利都具有相对稳定性,特殊时刻都可以转让;三是合约各方具有退出权,适当时候可以退出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失。

企业产权的边界明确,交易的行为才能谨慎,交易主体的预期收益才有可能实现。

为此,交易者选择诚信行为才能实现双赢结局,这样做达到了降低交易费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1] 罗欣.企业信用的缺失及治理[J].财会研究,2010(23).[2] 李倩.企业信用缺失浅析[J].中国商贸,2010(26).[3] 时群.当前企业信用的缺失与治理[J].商场现代化,2009(7).[4] 李克杰.信用缺失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致命伤[J].理论学习,2011(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