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趣味数学”活动小组活动记录表
活动名称趣味数学小组活动日期2012年10月17日星期三负责人王冰琦参加学生20 活动地点九年级(3)班教室
活动目的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2.能熟练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教案)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要点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交流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并达成共识(二),应用
一、选择题
1.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 DE BC EF AC DF
===
,,;
②AB DE B E BC EF
=∠=∠=
,,;
③B E BC EF C F
∠=∠=∠=∠
,,;
④AB DE AC DF B E
==∠=∠
,,.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A.1组B.2组C.3组D.4组
2.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
BC边的中点,
将此三角形沿DE折叠,
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
若48
CDE
∠=°,
则APD
∠等于()
A.42° B.48° C .52° D.58°
3.如图(四),点P是AB上任意一点,
ABC ABD
∠=∠,还应补
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APC APD
△≌△.
从下列条件中补充
一个条件,不一定能
....推出APC APD
△≌△的是()
A.BC BD
= B.AC AD
= C.ACB ADB
∠=∠ D.CAB DAB
∠=∠
C
A
D
P
B
图(四)
4.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 个 .
5.如图,在ABC △中,40AB AC BAC =∠=,°,分别以AB AC ,为边作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ACE ,使90BAD CAE ∠=∠=°. (1)求DBC ∠的度数;(2)求证:BD CE =.
5.如图,在△ABC 和△DCB 中,AB = DC ,AC = DB ,AC 与DB 交于点M . (1)求证:△ABC ≌△DCB ;(2)过点C 作CN ∥BD ,过点B 作BN ∥AC ,
CN 与BN 交于点N ,试判断线段BN 与CN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活动小结
通过夯实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初步发展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1个第2个第3个
B C
A D
M
N
九年级“趣味数学”活动小组活动记录表
活动名称趣味数学小组活动日期2012/12/12 星期三
负责人王冰琦参加学生20 活动地点九年级5班教室
活动目的进一步熟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动脑的好品质
活动过程(教案)
等腰三角形
(二)知识要点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交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并达成共识(二),应用
1. 如图, 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2. 如图:△ABC中,AB=AC,PB=PC.求证:AD⊥BC
3. 已知:如图,BE和CF是△ABC的高线,BE=CF,H是CF、BE的交点.
求证:HB=HC
4. 如图,在△ABC中,AB=AC,E为CA延长线上一点,ED⊥BC于D交AB于F. 求证:△AEF为等腰三角形.
5. 如图,△ABC中,D在BC延长线上,且AC=CD,CE是△ACD的中线,CF平
分
∠ACB,交AB于F,求证:(1)CE⊥CF;(2)CF∥AD.
6.如图:Rt△ABC中,∠C=90°,∠A=22.5°,DC=BC, DE⊥AB.求证:AE=B
E.
7.已知:如图,△BDE是等边三角形,A在BE延长线上,C在BD的延长线
上,且AD=AC。
求证:DE+DC=AE。
通过解答习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举一反三的能力。
活动小结
九年级“寻找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吗?
分析 依题意,即要证明存在一组与a 无关的x ,y 的值,使等式
(a-1)x+(a+2)y+5-2a=0恒成立,令a 取两个特殊值(如a=1或a=-2),可得两个方程,解由这两个方程构成的方程组得到一组解,再代入原方程验证,如满足方程则命题获证, 本例的另一典型解法
例7(1989年上海初一试题),方程
并且abc≠0,那么x____
提示:1、去分母求解;2、将3改写为
b
b a a
c c ++。
例8(第4届美国数学邀请赛试题)若x 1,x 2,x 3,x 4和x 5满足下列方程组: ⎪⎪⎪⎩⎪
⎪⎪⎨⎧=++++=++++=++++=++++=++++96248
22421226254321432154321543215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确定3x 4+2x 5的值.
说明:整体代换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例9 解方程组⎪⎩⎪
⎨⎧+=+++=+++=++)
3(3)2(2
)1(1m mz y x m z my x m z y mx 提示:仿例8,注意就m 讨论。
提示:引进新未知数
活动小结
理解和掌握了解方程(组)的一般方法
九年级“寻找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九年级数学“精英组”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九年级数学“精英组”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九年级数学“美图组”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九年级数学“美图组”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九年级数学“一休组”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例10、(1984年重庆初中竞赛题)设x、y、z为实数,且
(y-z)2+(x-y)2+(z-x)2=(y+z-2x)2+(z+x-2y)2+(x+y-2z)2.
求的值.
例11、设a+b+c=3m,求证:(m-a)3+(m-b)3+(m-c)3-3(m-a)(m-b)(m-c)=0.
能运用恒等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小结
九年级数学“一休组”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1
1719+
⨯11111)()(257217+-+-111)71719-++-
1
7
+⨯中,第________法则使得除首末两项外的中间各项可以_______,:
16)(9)2x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