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维护社会稳定问题的思考

关于维护社会稳定问题的思考

2012年12月下旬刊
【摘
要】社会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正确
认识和维护社会稳定,对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以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乐具有深远的意义。

因此,弄清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社会稳定;维稳体系;意识形态
一、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是构成社会系统最基本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及状况对一个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到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一些国家的政变、内战、骚乱,小到一些人际关系、家庭内部矛盾,无不与经济状况有着密切联系。

2.政治性因素。

政治因素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权力高度集中的、以人治和管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活多样化状况所要求的民主法治的严重不适应,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一是党和政府权力的合法性正受到挑战。

一个政权的合法性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坚信、接受和服从当局,认为遵守政权的各种要求对他们来说是正确和恰当的。

具有合法性的政权得到广大民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认为遵从其管理是应该的、合情合理的。

二是政治参与渠道不畅。

政治参与是指民众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官员的选择或以他们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政治体系想保持稳定,就必须为有秩序地改变其参与者、领导人和政策提供有组织的和为大家所接受的手段。

三是腐败现象的严重存在。

腐败在中国已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

从个体腐败到集体腐败,从一般机关的腐败到作为社会公正最后防线的司法腐败,从党政官员的腐败到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腐败,从村官腐败到胡长青、成克杰等高官的腐败无不说明这一点。

四是权力运作的随意性。

这是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

中国人办什么事都要先去找有权、有钱、有势的亲戚、朋友、熟人,或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熟人的熟人,这些人通常是愿意帮忙的,即使心里不乐意,也会因怕被人指责为六亲不认、忘恩负义的“陈世美”
而不得不去想办法、去变通、去冲破原则和法律制度。

五是没有自动调节机制。

民主制度划定了各种权力和权利的范围与边界,规定了权力运用和权利行使的严格程序,为各种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多种渠道,如选举、司法、舆论等等。

由于民主制度不健全,我们的社会缺乏强有力的自动调节矛盾的机制。

3.文化因素。

文化对社会的整合即在最广泛的层面上规范与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文化的整合功能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

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是社会整合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而这些手段如果没有存在于人内心深处的道德良知的支撑,其作用就大大削弱,很难建立起社会稳定的牢固基础。

当前文化对社会稳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文化结构的碎片化。

千百年来,中国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体系,成为维系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是革命文化抽象化、
教条化、空洞化。

共产党在长期领导革命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革命文化传统。

这种革命文化适应当时革命的需要,对团结、鼓励人们进行革命斗争起到了巨大作用。

本来随着革命战争的结
束,和平建设时期的到来,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革命文化要继续发挥其作用也必须相应作出调整,按科学的态度对其中的内容或继承、或改造、或抛弃。

而事实恰恰相反,执政后政党政治被神圣化了,成为整个国家唯一合法存在的文化。

三是对道德行为监督的弱化。

人的道德行为要靠人的信念和自觉,但仅靠自觉还是不够的,
外部的道德评价、道德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对道德行为监督的弱化使道德主体行为失范的可能性大增。

网络社会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使网络中人的行为不受约束,超越国界,这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可能带来复杂问题,造成严重后果。

二、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
社会稳定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必须用系统观点来考虑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快速变化的社会。

因此,稳定只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1.加快发展,合理分配,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

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根据各生产要素贡献大小进行分配的原则,充分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使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要在发展的基础上,彻底消灭贫困,使最穷的社会群体也能衣食无忧,
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2.加快改革,健全民主,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

保持社会稳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关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总体上始终保持稳定,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

一是要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这是附着在权力身上不变的咒语,是千百年来人们用血与火换来的深刻教训。

二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稳定也就有了保障。

三是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法治社会,法律具有稳定性、规范性、权威性,法律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产生,而一旦实施就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集团都没有超越其上的特权。

3.加强建设,构筑体系,增强文化的竞争力。

一种文化有整合功能才能起到维系社会成员的作用,而有整合功能的文化必须是形成体系的有机结构。

同时,它还必须有竞争力,即得到本国民众真心实意的信仰和尊崇,有强大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否则即使是体系化的文化也不能起到社会整合功能,
促进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切实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海.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机制:有效的社会管理[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2]刘中起.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的新型机制研究[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1).[3]李笃武.政治发展与社会稳定[M].学林出版社,2006.
[4]王雅宁.谈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理念的转变[J].公安研究,2010(9).
作者简介:邹文海(1989—),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研究生。

关于维护社会稳定问题的思考

邹文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市100038)法学研究
·74·
关于维护社会稳定问题的思考
作者:邹文海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100038
刊名:
西江月
英文刊名:XIJIANGYUE
年,卷(期):2012(36)
1.徐晓海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机制:有效的社会管理 2010(05)
2.刘中起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的新型机制研究 2010(01)
3.李笃武政治发展与社会稳定 2006
4.王雅宁谈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理念的转变 2010(0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jy201236056.asp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