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川案例分析张泳异
目录
1.1地理区位 1.2交通区位 1.3总体概况 1.4建设背景 1.6发展历史 1.7特色分析 1.8功能结构 1.9启示
1.5建设历史
2.0图片展示
地理区位
北
清溪川
首尔
东
西
南
汉江
位于首尔市中心,贯穿南北
交通区位
连接南北两头,促进交通发展
公交路线
位于首尔市中心,交通便捷,公交路线多。
清溪川
发展历史
1.1:生活河川阶段:是当时首尔市人民生活及生计的 主要河流
发展历史
1.2:衰败阶段:由于战乱影响人口急剧增加,清溪川河流遭受污染严重, 使其一度被废弃。
发展历史
1.3:被覆盖阶段:韩国政府用“覆盖”方式解决污染问题,为了促进发展, 并于1967年在覆盖物上修建高架道路。
发展历史
1.4:重生阶段:在修建高架道路后,又出现种种尾气污染及噪音等等问题,于 2003年拆除高架道路,恢复原有自然河流,重建城市生态环境,于 2005年竣工。
特色分析
(5)夜景观。 清溪川工程力图通过照明规划创造迷人的夜景观,利用沿水岸布置的泛光灯和重点景观 的聚光灯结合形成和谐又有特色的灯光效果。
功能结构
迄今已逾百年的清溪川,经过三次重大的改造,已经从城市交通道路发 展为一个集合观光、休闲、游憩、餐饮、运动、集会、节庆、娱乐、展 示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
总体概况
全长约5.8公里,自西向东,注入汉江。 600余年的发展,经历三个历史阶段的发展
建设背景
1.为了有效治理当时的河流污染,将其覆盖 2.为了经济发展覆盖清溪川,且修建高架桥 3.出现各种问题后,政府决定让清溪川重见天日
建设历史
20世纪,韩国迅速发展后,政府开始 思考如何解决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生 态和历史文化保护缺失等方面的问题, 于是就对首都首尔的清溪川复兴及周 边进行大规模改造,恢复从前的生态 环境。
特色分析
②植被。 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结合,以乡土自然植被为主。
特色分析
(3)河岸。 西部上游是花岗岩石板铺砌的人工化河岸,中部以块石和植草的护坡为主的半人工化河 岸,以及东部下游以生态植被覆盖的自然化河岸。
下游
中游
上游
特色分析
(4)人文景观。 清溪川复兴改造工程中注重通过建设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色分析
1.上中下游的特色各有不同。 上游是现代化设计,中游是古典与自然 的结合,下游是典型的自然与简朴。
特色分析
2.众多节日的举办场所 每逢过节时,这里就成了进行踏桥游艺、放 风筝、莲灯活动、石战游戏(两边分伙儿, 相互投掷石头的游戏)等民俗游戏的场所。
特色分析
3.丰富的景观设计: ①水体 除了自然化和人工化的溪流以外,清溪川复 兴改造工程中还运用了跌水、喷泉、涌泉、 瀑布、壁泉等多种水体表现形式。
中游
功能结构
东部河段 周边地区历史上是小市民和贫苦市民居住的地方,与中部和西部相比,发展相对落后, 目前为居民区和商业混合。因此,景观设计强调自然和生态的特点,使市民和游客们 可以找到大自然的感觉。
东部下游
启示
1.利于中心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2.彰显城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 3.促进城市内部的均衡发展 4.推动环境友好的交通体系建设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功能结构
根据发展历史的阶段分为: 生活水源——排污——交通——游玩及休息 另外在规划上也有做调整: 西部上游 河段位于韩国的政治和金融中心,周边地区包括总统府、市政厅、新闻中心、银行等, 景观设计上处处体现现代化的特点。
西部上游
功能结构
中部河段 穿过东大门地区,那里是韩国著名的小商品、机械工具、照明商品以及服装鞋帽的市 场,是普通市民和游客喜爱光顾的地方。因此设计上强调滨水空间的休闲特性,注重 为小商业者、购物者和旅游者提供休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