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功能评估

手功能评估

0 0 0 0 0 0 0 0 0 0 0
差: TAM < 健侧的50%
• 1983 年,Swanson 等制定“手功能失能的
评定”(evaluation of impairment of hand function)。
• 1984年,陈中伟提出断肢再植评定标准
分级
优 良 可 差
关节活动度
原有的60 % 原有的40 % 原有的30 % < 原有的30%
MP
手指缺损评定
TIP DIP 45%(手指功能损失)
PIP
80%(手指功能损失)
MP
100%(手指功能损失)
手部截肢功能损失评定
临床表现手部缺损常不是标准水平的关节
部缺损。
因此可选用以计算缺损面积的方法来换算 手部功能损失的百分比。
手部缺损的评定
方法:测量 300 例正常成年人手形,按解剖
制定手功能评定标准的原则
• 评定方法简单易行。 • 评定标准尽量通用。 • 既要有一套手功能评定的综合标准,又要
确定一些具体的单项指标,并尽量使两者
相互衔接。
• 1994 年 王澍寰等制定出手功能损伤检测综合 评定标准并编成软件。
• 2000 年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
举办“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专题研讨会”
S2 5.76 8.64 4.32 2.88 4.32 2.88 2.16 1.44 1.44 2.16 2.4 1.6 S3 4.32 6.48 3.24 2.16 3.24 2.16 1.62 1.08 1.08 1.62 1.8 1.2 S4 1.44 2.16 1.08 0.72 1.08 0.72 0.54 0.36 0.36 0.54 0.6 0.4 S5 0
制定出断肢(指)再植、拇手指再造 及上肢周围神经、肌腱,腕、肘关节 修复的功能评定标准,并对手部功能 综合评定标准进行研讨。
• 2001 年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完成了对手部 功能综合评定标准的修改工作并设计
出新的软件系统。
手部功能综合评定内容
无论是手的外伤还是手部疾患,给患者造成 的功能损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手部运动障碍造成的功能损失
较满意 轻功能 尚可 不满意 有部分功能 无功能
综合评价:优 13 —16分 良 9 — 12分
可 5 — 8分 差 4 分以下
• 1989 年,我国手外科学组与中华外科杂志 共同召开手功能评定标准专题研讨会。
会议一致同意在我国手外科界推广使用国
际标准“A与B的复合值= A+[ B×(100 A)]÷100”的复合评定方法。同时制定出我国手 功能评定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 1990年《手功能评定标准专题研讨会纪要》 发表。
部位测量其长度、宽度,计算平均值,计算
机模拟图形,用计算机数点方法,算出总面
积共3888×13个点。 将手的各部分区的点数用计算机得出,求出 各区内每 1%手功能所占面积(点数)。
手部缺损的评定
计算机模拟手型面积(点数)×13 面积 近节 中节 远节 部位 拇指 162 105 示指 205 104 92 中指 231 124 96 环指 229 127 86 小指 154 65 58 手掌 2050
缺 损 评 定
缺损评定
手感觉障碍评定
• 手的感觉功能为全手功能 50%。
• 手部任何持续的感觉障碍都会引起不同程
度的手功能损失。
• 手感觉障碍分为 5 级。 • 按感觉功能对手功能的重要程度将手分 为 12个区。
手感觉障碍评定
手感觉检查分级 分级 S1 无感觉
感觉
S2
S3 S4 S5
在单一神经支配区有深部组织痛觉
在单一神经支配区有浅表痛觉和触觉 在单一神经支配区有浅表痛觉、触觉,同 时皮肤过敏反应消失 在单一神经支配区两点辨别试验恢复正常
手感觉障碍评定
手部感觉障碍对手各部位功能损失影响(%)
分区 分级
1
2
3
5.4
4
3.6
5
5.4
6
3.6
7
2.7
8
1.8
9
1.8
10 11 12
2.7 3 2
S1 7.2 10.8
肌力
4-5级 3-4级 2-3级 0-1级
感觉
>S3 S3 S2 S0-1
工作能力
原工作 轻工作 生活自理 无实用功能
• 顾玉东院士提出了相对简单化评分标准 评分 4 3 2 1 运动 感觉 >S3 S3 S2 S0-1 外观 正常 工作能力 原工作
TAM正常 >健侧75% >健侧50% <健侧50%
不同截肢平面手及上肢失能百分比
不同截肢平面手失能百分比
手部功能权值(%)
• 桡腕关节水平截肢,手 100%功能损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拇指 36%
示指 18%
环指
小指
9%
9%

中指 18%
掌腕部 10%
手部截肢功能损失评定
拇指缺损评定
TIP IP IP截指拇指 功能50%损失 MP截指拇指 功能100%损失
关于手功能评定
北京积水潭医院
尹大庆
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问题的提出
手的外伤或疾病常常引起手的功能损失, 轻则会给患者带来生活和工作的不便,严重时 会使患者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外科医生的工 作就是要对外伤、残疾的手给予最大的功能修 复。因此在治疗前后对手的损伤程度及手功能 恢复的结果都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手部感觉障碍造成的功能损失 手部截肢造成的功能损失 对手功能的综合评定必须涵盖以上三个方面, 并将它们转换成对全手功能的损失。
手部功能的权值分配
运动功能 50% 手功能权值 100% 感觉功能 50% 截肢功能(运动功能+感觉功能)
全手的截肢或 100%的手功能损失被认为是损伤
整个上肢的 90%、损伤整个人体的 54% 。
手功能评定目的
• 表达伤残程度,做到使患者知情。
• 治疗前后(疗效)的客观比较。
• 为社会有关部门提供客观、准确 的手功能判断。
近年来手功能评定工作进展
• 1975年,美国手外科推荐 TAM 系统评定方
法(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用关
节总体活动度测定法评定屈伸肌腱疗效,即
远位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之和作为该手指总 的主动活动度(TAM)。各关节伸直以 0° 为准,过伸部分不计。
TAM = F( MP+PIP+DIP )-E( MP+PIP+DIP ) 总活动度 = 总关节屈曲度之和-各关节伸直 受限之和 评定标准:优:活动范围正常 良: TAM > 健侧75%
可: TAM > 健侧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