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光合作用
E/KJ.mol-1 297 289 259 222 209 197 172
(二)吸收光谱——物质对不同波长 光的吸收情况
chlb B-胡萝卜素
叶黄素
藻红蛋白 藻蓝蛋白
chla
叶绿素 在红光 区 (640~ 660nm) 和蓝紫 光区 ( 430~ 450nm) 有最强 吸收。
Chla在蓝紫光区吸收带偏向短 波光,吸收带较窄,吸收峰较低
Chla在红光区吸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偏向长 波光,吸收带较宽,吸收峰较高
类胡萝卜素的最大吸收峰在蓝紫光区。
(三)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 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Chl + hν
chl*
基态 光子能量 激发态
荧光(fluorescence):从第一单线 态的叶绿素分子回到基态所发射的光。
红色(低温--- 较多糖分---可 溶性糖形成花青素)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制
根据需光与否,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 反应(light reaction) 和暗反应(dark reaction)。
光反应在光合膜 上进行,暗反应在叶 绿体基质中进行。
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运过程 (原初反应)
光反应
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C32H30ON4Mg
COOCH3 COOC20H39
叶绿素b:黄绿色
C32H28O2N4Mg
COOCH3 COOC20H39
※
Mg偏向带正电荷,N
偏向带负电荷,亲水
“头部”
亲脂性“尾巴”
醋酸铜处理可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叶绿素的功能:绝大多数 chla和全 部chlb具有收集和传递光能的作用,少 数chla分子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光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本质上是一个氧化还原反 应,H2O是电子供体(还原剂),被氧 化到O2的水平;CO2是电子受体(氧化 剂),被还原到糖的水平;氧化还原反 应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
CO2 + H2O
光
(CH2O) + O2
叶绿体
用叶绿体代替绿色植物,说明叶绿 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单位与场所。
暗反应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碳同化)
一、原初反应
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
是光合作用的第一幕,它包括光能的吸收、 传递和转换过程,结果引进了一个氧化还 原反应。
光子传递
1、光合单位
光合单位(photosynthetic unit): 指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最小结构的功能单位,由聚光素系统和 作用中心组成。(250~300个色素分子)
基粒 类囊体膜称光合膜,含有光合色素,将光 能转变为化学能 基质(光合产物淀粉形成和贮藏的场所)
二、光合色素的结构与性质
光合色素主要有三类:叶绿素、类 胡萝卜素、藻胆素
1、叶绿素(chlorophyll,chl) 主要有Chla和Chlb,不溶于水,易溶于 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叶绿素a:蓝绿色
生物的碳素同化作用包括:细菌光合 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绿色植物 吸收光能,同化CO2和H2O,制造有机物 并释放O2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1、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3、维持大气O2和CO2的相对平衡
三、光合作用的早期研究
作用中心色素 (reaction centre pigments):
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chla分 子,即能捕获光能又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聚光色素(light harvesting pigments): 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 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又称天 线色素。
2、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不饱和碳氢化合物:C40H56 叶黄素:黄色 胡萝卜素衍生的醇类:C40H56O2
类胡萝卜素的功能:收集光能,防 护光照伤害叶绿素
3、藻胆素
藻红蛋白
藻胆蛋白
吸收和传递光能
藻蓝蛋白
三、光合色素的光学性质
(一)辐射能量 光既是电磁波又是运动着的离子流。
光子携带的能量与光的波长成反比: E=Lhν=Lhc/λ
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1、光照 光是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 成必不可少的条件 2、温度 最适温度20-30oC 3、矿质元素 氮、镁、铁、铜、锰、锌
4、水分
5、氧气
正常叶子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 值约为3:1,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 约为3:1,叶黄素与胡萝卜素约为2:1。
叶色:绿色
黄色(类胡萝卜素较稳定)
天线色素分子吸收光子而被激发,以 “激子传递”和“共振传递”的方式进 行能量传递,传递速率很快,传递效率 极高。
※ 第三章 光合作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早期研究 第二节 光合色素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制 ※ 第四节 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 第五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第六节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 ※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早期研究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碳素同化作用(carbon assimilation): 自养生物吸收CO2转变为有机物的过程。
E---每摩尔光子的能量(KJ) L---阿佛加德罗常数 6.02×1023 h---普朗克常数 6.6262 ×10-34J.s c---光速 2.9979×108m . S-1 λ---波长 nm
不同波长的光子所持的能量
光 紫外 紫 蓝 绿 黄 橙 红
λ/nm 小于400 400~425 425~490 490~560 560~580 580~640 640~740
磷光(phosphorescence):去掉光 源后,叶绿素分子还能继续辐射出极 微弱的红光,它是从第一三单线态回 到基态所发射的光。
叶绿素的荧光和磷光现象说明叶 绿素能被光所激发,而叶绿素的激发 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第一步。
四、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高等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以谷 氨酸或α-酮戊二酸为原料的。
光
CO2 + 2H2O※
(CH2O) + O2※ + H2O
叶绿体
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来自H2O。
第二节 光合色素
一、叶绿体的结构
基粒
类囊体
内膜 基质
基质内囊体
基粒内囊体
内囊体腔
ATP合成E 光系统Ⅰ
光系统Ⅱ
基粒内囊体
基质内囊体
双层膜(控制代谢物质进出的屏障)
类囊体(基质~、基粒~,) 垛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