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我县节约集约用地意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按照宿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意见》(宿国土资〔2006〕145号)要求,决定对全县闲置土地进行一次集中清理。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以及《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闲置土地的确认
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的建设用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闲置土地:
(一)土地使用者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超过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未规定开发日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生效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二)土地使用者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建设用地批复颁发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三)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动工开发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终止开发建
设连续满1年的。
符合前款第(一)、(三)项规定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因不可抗力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
工开发迟延的,不适用本条的规定。
二、闲置土地的处理方式
对闲置土地的,首先应缴纳土地使用闲置费,具体按下列标准收取: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其他建设项目,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按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征收土地闲置费;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自划拨批复颁发之日起满1年未使用的,按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收取土地闲置费。
土地使用者按上述标准缴纳土地闲置费后,对闲置的土地,可按以下方式处置:
(一)协商处置。
即通过与土地使用者协商,共同制定闲置土地处置方案,将土地使用权收回或变更开发条件。
具体可采取下列方式: 1.延长开发建设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
2.减少供地面积,退还相应比例的土地取得成本前期开发投入; 3.改变土地用途,办理相关手续后继续开发建设;
4.安排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具备开发建设条件,重新批准开发。
土地增值的,由政府收取土地增值地价;
5.政府为土地使用者置换其他等价闲置土地或者现有用地进行开发建设;
6.政府将土地收回,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等方式确定新的土地使用者,对原建设项目继续开发建设,并对原土地使用者土地取得成本和前期开发投入予以补偿;
7.签定土地使用权交还协议等文书,将土地使用权交还政府,原土地使用者需要使用土地时,政府依照土地使用权交还协议等文书的约定,供应与其交还土地等价的土地;
土地取得成本和前期开发投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具备下列条件的,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1.以出让等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或自出让合同生效之日起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
2.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超过划拨批复之日起2年未使用的。
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在报县政府批准前,国土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土地使用者,听取土地使用者的申辩。
(三)在开发区(含工业园区)范围内,项目单位已与开发区管委会签定招商引资协议或其他形式的进入园区协议,没有依法办理供
地手续,但实际已取得土地使用权却没有进行开发利用或者没有能力进行开发利用的,开发区管委会应当依据招商引资协议或其它形式的进入园区协议规定,解除协议,直接收回土地使用权。
(四)闲置的土地已依法办理土地抵押登记手续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参加闲置土地处置方案的制定或征求其意见,在保障抵押权人优先受偿权的前提下,可按本意见的规定收回土地使用权。
(五)具有闲置土地行为的单位,在闲置行为存续期间再申请新的建设用地或者申请变更土地用途
深圳市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方案
为切实执行关于闲置土地处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处置闲置土地应贯彻“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的思路,努力盘活利用存量土地,以增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应认真领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和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深府〔2 006〕9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深府〔2006〕106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更新资源观,有效促进土地的循环、节约集约利用。
二、法律依据
我市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深圳经济特区土地使用权出让条例》、《深圳市土地征用与收回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
三、闲置土地的界定
闲置土地系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
(一)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二)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土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土地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造成动工开发建设延迟的,土地使用者应当在动工开发期限届满前向主管部门提出延期开发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政府同意延期开发建设的,可顺延计算动工开发建设日期。
四、处置原则
闲置土地的处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遵循以用为先、依法进行、分类处置、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
五、处置方式
处置闲置土地必须依法并依土地出让合同的规定进行。
具体方式有:
(一)无偿收回土地,纳入土地储备;
(二)延长开发建设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
(三)根据规划调整改变土地用途,办理有关手续后继续开发建设;
(四)安排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开发建设条件具备后,重新批准开发,土地增值的,收取增值地价;
(五)政府为土地使用者置换其他等价闲置土地或者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
(六)政府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确定新的土地使用者,对原建设项目继续开发建设,并对原土地使用者给予补偿;
(七)土地使用者与政府签订土地使用权交还协议等文书,将土地使用权交还给政府。
原土地使用者需要使用土地时,政府应当依照土地使用权交还协议等文书的约定供应与其交还土地等价的土地;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