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与方法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与方法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与方法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对学生实验基础理论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是体现高考命题原则——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途径之一。

从近几年的实验题在全国各地高考卷中的题型变化来看,借助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能力已成为命题趋向,其中设计型实验题更是热点。

生物学实验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对高三生物实验的复习应侧重以下几个策略。

1 解读考试说明2006年理综考试大纲的说明中要求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17个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2 熟悉教材实验科学的本质特点是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

因此,其最有生命力的价值是“发现”,是不断指向未来和未知的过程,实验是科学的基础。

然而,实验不仅仅是观察,更重要的是思考、是探索。

新课程教材多次介绍科学研究的经典实验,要仔细感受,理解设计实验的目的、方法,从中领略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实验的思想,并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要认真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具体包括掌握实验原理、重要方法步骤、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错误及原因。

例如 2003广东高考第33题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2005全国高考Ⅱ第30题关于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等。

3 了解考查形式3.1类型之一:基本实验考查题思维提示:①教材中常规的实验原理、材料、操作程序、实验现象几结论②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器材、工具例1:[2005·上海] 下面是以小麦为材料进行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将发芽种子的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班氏试剂,并,试管中出现红黄色。

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2)在盛有10 mL 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发芽小麦种子研磨液时,试管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这个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3)利用小麦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将盛有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试管经静置后置于透射光和反射光下,依次是和色。

(4)小麦幼根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区。

用显微镜观察此区的徒手纵切片,可见到该区已分化出木质部,其中输送水分的是。

(5)为了研究小麦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小麦根尖的分生区处于期的细胞染色体。

若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培育中的小麦幼苗根部,则此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染色体与处理前相比较,其数目。

(6)若利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

(7)现有在培养皿中萌发至3cm的小麦幼苗,罩以侧面开一个小孔的纸盒,胚芽鞘弯向小孔生长。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法,在细胞水平上证明向光一侧细胞生长慢,背光一侧细胞生长快。

本题考查了教材中还原糖鉴定、酶的高效性、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有丝分裂、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向光性实验设计等有关知识。

[答案:(1)沸水浴加热还原糖 (2)过氧化氢酶 (3)绿色红 (4)根毛导管(5)有丝分裂中增加一倍(或是原来的两倍) (6)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7)取弯曲处纵切片制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向光侧和背光侧细胞的长度]3.2类型之二:验证性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题思维提示:①根据材料设计实验②对实验的分析例2:(2005·全国卷I)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①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⑴实验原理是:(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的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答案(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2)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3)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 3.3类型之三:探究性实验和研究性课题思维提示:①探究性实验的试题特点②研究性课题的实验设计程序例3:(2005·南京二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题研究时,确定了对“家庭煤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课题,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该研究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该课题研究的两点主要意义:① ;② 。

(3)你对该课题研究作出的假设是;预期结果是。

(4)该小组开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如下:取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葱,一盆(编号1)置于阳台,一盆(编号2)置于厨房煤炉旁,白天给予同样的护理,并进行同样的光照,经过一个月的观察,结该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5)如果让你完成该课题的研究报告,你的报告中应含有的主要内容是。

本题考查研究性课题的有关内容,研究性课题的实验设计程序一般是:确定研究课题→指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答案: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完成时间、结果预测、结论、报告形式等⑵①学会调查研究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方法②了解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3)煤炉燃烧产生的SO2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在煤炉旁生活的植物会出现病症(4)实验法、观察法煤炉燃烧产生的气体影响植物的生长(5)前言(包括课题研究目的、原理、意义等)、材料与方法、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等]3.4类型之四:实验纠错或补充思维提示:①实验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②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酶例4: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式为:2C3H403+6H2O→6CO2+20[H],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甲:方法:步骤一:取新鲜肝脏用处理,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步骤二:用含14C标记的C6H1206及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三: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

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

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分别滴入两支试管内。

现象:l、2两支试管变浑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中。

乙:方法: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第三步待续。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方法步骤一中的处理剂为。

(2)请指出甲实验方法的两处错误。

①;②。

(3)现给你如下试剂:14C标记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

步骤三:步骤四: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①现象:结论:②现象:结论:③现象:结论:本题通过评价和补充实验考查分析、推理能力。

[答案:(1)胰蛋白酶 (2)①没有设立标准对照实验②取材没有遵循等量的原则及可重复性原则③鉴定产物CO2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该实验不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最终得出错误结论(答两点即可)(3)步骤三: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中的溶液分别臵于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内,再取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内步骤四: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两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①A试管出现浑浊,B试管无现象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A试管无现象,B试管出现浑浊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③A、B两支试管都出现浑浊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4 重视实验设计综观近几年生物高考实验题及新教材中的实验类型,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索性实验,都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探索的思维方式,掌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一般方法,运用有关实验设计原理,科学设计实验方案。

4.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原理④实验材料(对象)⑤实验条件⑥实验方法步骤⑦实验结果的记录或预测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4.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随机性原则③平行重复原则④单因子变量原则⑤设立对照原则⑥可操作性原则4.3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具体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必须设计对照。

常用的对照方法有:①空白对照②条件对照③自身对照④相互对照5 把握解题思路5.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实验目的这个核心来进行。

而实验原理又是实验要依据的科学根据、生物学原理或物理、化学原理。

5.2明确实验变量中的条件变量与无关变量,精心策划实验方法。

影响实验结果(因变量)的因素或可能的因素(自变量)是多方面的,找出自变量(实验变量或实验条件)和因变量(反应变量),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然后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常常采用对照的方法即在无关变量相同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变量(实验条件)的不同情况对反应变量“实验结果”的影响。

5.3严格设置对照实验,正确书写实验步骤。

实验的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要有对照实验,要有科学严密性;试管等仪器要给予编号;叙述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

同一种实验结果可能是由于多种不同的实验因素所引起的,如果没有严格的对照实验,即使出现了某种预想的实验结果,所设计的实验也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他条件的完全对等”。

5.4准确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

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后,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通过设计理论的学习,再用例题解析,有利于我们掌握有关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方法。

总之,把高中三册本中的实验按照实验方法分类进行复习,这样从各种实验类型的特点入手分析,总结规律,突出区别,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深入领会实验精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