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陈师
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外力的约束与作用,加上其内在的愿望与勇气才能形成。

这是我们培养小孩子自我管理的内因与外因的体现。

一直以来,班主任老师做为班级的管理者,都是从这两点出发管理。

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具体是这样做的。

一、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如“自己的事自己做”——独立完成意识,在班会活动中或各类教学活动中,强调了自己动手,配合班集体、配合老师的工作,积极参与意识。

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

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而应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

他们一旦有一丁点儿进步更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回自信。

要为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激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

二、制定班规约定。

制定班规约定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入手,在集体的引导中让学生自我制约,自我教育与改正,在班级集体中每一分子的监督作用,在班风气中自我管理。

常言道,“无规矩难以成方圆”。

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班级里一定要有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有了它,班主任的工作才有依据,用墙上的规章制度来代替代苦口婆心的说教,犯错误后公正处理,做了好事公正奖励,这样,有了赏罚制度,学生的心中有所敬畏,其行为才会大大增强自觉性的自我管理意识,班主任也可以减轻繁忙程度,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与家长配合,建立反馈制度。

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定期给自我独立能力不好的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从小抓起。

四、建立小组督促制度。

如在值日组里,安排卫生小组长监管。

在周会上反馈,形成小组长期的监管机制,增强学生,相互管理的意识,从而形成自我管理意识。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只有依靠民主、科学的方法管理,才能使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强大的内在因素,使学生既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又有个性的张扬和积极性的发挥。

五、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

在班中,班委机构的健全,在班委会中抓班干部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干部会议上自我批评,在汇报一周或一个月来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或做得好的事,有什么错误或不够,相互提出不足之处,针对优秀进行及时表扬,针对不足及时教育。

培养班干部的自主管理意识,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以达到整个班级集体的民主自我管理的能力。

通过优缺活动,找找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同时也明白自己的不足。

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学期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的自我发展目标。

阶段目标要小而实际,要有利于实现,并自己预订可以实现的时间。

如有的同学把目标订为:会自己整理东西,带齐物品,不让父母操心;课间不打闹,不大声说话,作业及时交,字认真写。

因此,正视教育行为,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体验成功才能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