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摘要:文章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动口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幽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采取生动的教学形式,稳定学生兴趣。
课内外结合,发展了学生学习兴趣。
并且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不断完善。
关键词:积极性;有效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268-02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
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吸引力,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由于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有很强的可感性、趣味性,所以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计算机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
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
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
同学们兴致盎然。
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睛睛。
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
同学们一睁开眼睛,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
2、利用幽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渠道,要让学生乐于上好每一节课,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灵活多样地讲述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悬念,从而激发学生急于了解答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
高他们的积极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幽默恰是有效的诱发这种学习动因的重要的因素。
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便会相应的增强。
3、课内外结合,发展兴趣,提高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方法,但不是唯一途径。
教师把语言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课外语言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指导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小组,举办读书会、写读书笔记、收看新闻广播、进行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4、通过动手、动口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在重点、难点的地方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以提高其积极性。
5、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让他们在四十分钟内都集中注意力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死板、枯燥的知识学生很难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利用生动的教学方式,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意,根据知识的特点,选取活泼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法﹑实物演示法﹑想象法﹑把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变成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具体感受,可以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教师妙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
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
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
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
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
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样能使课堂”活”起来。
我们应该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
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
(见裴姊娜:《发展性教学论》)。
因此,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班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关系,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共享快乐,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
2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
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3、教师运用策略,学生实现目标。
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
1、发现别人,互相学习。
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
的优势。
我让同学们下位子互相参观试卷,然后写出你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的名字。
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竟写了差生的名字。
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
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2、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
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
比如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最佳解决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互改作业,重新认识。
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
其实我们应重视动员学生之间作业批改,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
当然,组织学生批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
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总之,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很多,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一代的素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