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及未来预测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及未来预测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及未来预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及未来预测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孙琦峰10月末,国家统计局相继公布了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数据,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短期内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位平稳运行态势,预计2007年GDP增速在11%左右。

未来4-5年受国际因素影响GDP增速可能会逐年回落,但中长期我国经济会继续快速增长。

一、我国经济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风险(一)GDP高位平稳增长,人均GDP已完成目标四成进入新世纪,我国GDP累计增长率开始重新加速,并从2002年一季度开始加速增长,到2003年一季度达到10.65%的高峰。

此后再次进入相对平稳增长状态,2003年一季度到2006年一季度基本保持在10.3%左右,2006年上半年开始再次进入加速增长状态,2006年上半年到2007年三季度增长率分别为10.9%、11.1%、11.1%、11.9%、11.5%。

第三季度的增速回落,我们认为这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在起作用,但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风险犹存。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06年我国GDP总量按现行汇率计算达到26847亿美元,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列第四位,今年有可能超过德国进入三甲。

根据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我国GDP总量更是超过10万亿美元,仅居美国之后。

我国已名列世界经济大国之列。

但我国人均国民财富排名却十分靠后,在100位之外,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财富,2006年我国排名在129位,按购买力平价排名,也只位列第102名。

人均指标的落后,说明我国经济发达水平和国民富裕程度依然较低。

我国人均GDP自1980年至2000年年均提高8.5%,累计提高4.1倍。

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6000元(当年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已比2000年提高69%,年均提高9.1%,已经完成了20年人均GDP翻两番任务的42.3%。

图1:我国人均GDP增长速度趋势预测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二)投资增速趋于平稳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1993年上半年达到72%的高峰后,一路下滑,到2000年一季度跌落到1.5%的谷底。

此后投资增速恢复上升趋势,在2004年一季度达到47.8%的新高峰。

当时为了防止经济出现类似1993年的严重“过热”现象,政府在2003年10月份以后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紧缩性政策措施,包括提高以后准备金率、暂停建设性用地审批、控制向钢材、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投资等。

在这一系列紧缩性措施的影响下,投资增速大幅度回落,从2004年一季度的47.8%回落到2005年一季度的25.3%,此后一直维持在25%左右,2007年前三季度增速为25.7%,比上半年略有下降(上半年25.9%),但从2007年3-9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维持在26%左右的情况看,四季度投资增速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与三季度基本相当。

图2:1992年一季度到2007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波动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三)外贸顺差又创新高,外汇储备超过1.43万亿美元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5708.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3.5%,增速比前8个月放慢0.5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8782.4亿美元,增长27.1%;进口6925.9亿美元,增长19.1%。

目前中国的出口增速已经连续4个季度保持下降,如果未来人民币指数的升值加快,加之主要出口对象美国的经济减速,出口增速很可能会继续下滑。

图3:近三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变化情况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前三季度累计贸易顺差为1856.5亿美元,比前8个月的贸易顺差增幅减缓2.1个百分点。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和国家宏观调控两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速减慢,但前三季度1856.5亿美元的顺差已经超过2006年全年1775亿美元,看来今年贸易顺差将再创新高,估计全年贸易顺差将在2500亿美元左右。

2007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1%。

今年前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3673亿美元,同比多增1983亿美元。

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50亿美元,同比多增91亿美元。

我们认为,外汇储备的屡创新高,是造成基础货币增长加速的主要因素,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小。

这一方面导致贸易顺差的居高不下,还引发了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长期持续,以及相应外汇热钱的长驱直入。

(四)CPI拐点已现,但通胀压力依然巨大根据统计数据,食品价格大涨造成通货膨胀上扬,但通胀拐点已现,四季度将放缓。

2007年第三季度CPI同比增幅达到6.1%,高于二季度的3.6%和一季度的2.7%,带动1-9月份CPI达到4.1%。

我们认为,本轮通胀主要是受食品价格推动,1-9月CPI的4.1%涨幅中,食品价格贡献了3.5%(占比85%),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肉禽、蔬菜、油脂等食品;作为对比,非食品通胀则一直保持在1%以下的低位,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红利尚未衰竭前,中国单位商品劳动力成本依然呈下降趋势,有效抑制了价格上涨压力。

我们通过对于影响食品价格的农产品供给、天气因素等的分析,认为通胀将很快见顶回落,CPI季度还会放缓,逐步回落到5%以下,预计今年全年CPI在4.5%左右。

图4:CPI拐点已现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五)消费需求增速不断提高我国国内消费增速在经过1995-1998年持续下降、1998-2000年低速增长(平均增速约为6%)和2000-20043年的稳定增长(平均增速约为10%)之后,从2004年开始不断提高,2006年3月份以后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增速由2006年4月的13.6%提高到2007年9月份的17.0%。

其中2007年1-9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63827亿元,同比增长15.9%,是1997年以后最高的名义增长率。

图5:2005年以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变化情况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六)M1、M2增速加快,信贷过多问题没有得到控制2007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4.26万亿元,同比增长22.07%;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3.01%。

今年1-9月累计净投放现金1958亿元,同比多投放302亿元。

图6:M2和贷款变化图单位:亿元,%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前三季度外汇各项存款减少22亿美元,同比多减105亿美元(去年同期增加83亿美元)。

9月份外汇各项存款减少34亿美元,同比多减36亿美元(去年同期增加2亿美元)。

可见股市赚钱效应令银行存款持续流向股市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90万亿元,同比增长17.13%,增幅比上季度末高0.6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1个百分点。

以往每年的短期贷款都逐季递减,反映了商业银行对管理层行政调控的配合,主动采取了早放贷早收益的模式。

然而今年第三季度的短期贷款不减反增,说明行政调控的影响在日渐式微。

我们注意,中长期贷款稳定在6500亿以上的规模,表明央行的利率政策至今为止作用仍十分有限。

尽管屡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想达到调控信贷的目的,但是央行在发行央票、卖出特别国债等数量型工具的运用力度不足以匹配外汇涌入的加速,因此基础货币投放较快,使得近期货币供应仍在高位。

二、未来我国经济情况及相应对策分析(一)经济增速将略有放缓,结构失衡得到改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密切相关。

我们预计2007年GDP增长会超过11%,2008年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在10%左右,减慢的主要原因是受世界经济总体放缓的影响外部需求放缓。

2008 年,美国受房市拖累,消费和经济将放缓,而全球经济增速也会有所下降,这将对中国出口增速产生抑制。

我们认为,以人民币计算,中国出口增速在2008年将下降5%左右;2007年CPI涨幅将控制在4.5%左右,2008年全年CPI涨幅在3.5%左右,比2007年有所回落。

如果我国保持现有利率不动,实际利率明年也会有所上升,对经济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但我们预计四季度可能还会有1次加息。

在结构上,经济失衡现象将略有改善:出口增速下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贸易失衡问题;而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保持高增长,企业利润增速受出口增速放缓和实际利率提高影响将有所下降,因此国内消费与投资增速的差距也将缩小。

(二)人均GDP翻两番目标将会提前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2002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增长61.8%,年均增长超过10%,经济实力大幅攀升。

考虑到今年国民经济继续高速增长,之后几年我国的GDP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2007年人均GDP将超过17500元,今后十几年的人均GDP增长速度会较大地低于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平均速度,更低于过去几年的平均速度。

但今后13年只要人均GDP年均增长6%左右就能完成翻两番目标。

图7:我国人均GDP提高轨迹(当年价和可比价)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三)货币政策继续紧缩,人民币加速升值由于货币信贷增速依然偏快,同时通胀尽管有所放缓,但短期内仍将处于高位,因此货币政策将仍以紧缩为主,央行将加强使用发行央票、卖出特别国债等数量型工具对冲外汇涌入,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工具也会继续使用,由于美联储刚刚降息0.25个百分点至4.5%,我们判断我国央行加息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如果CPI年内没有回头迹象则还会加息一次,上调27—54个基点,如果CPI10月出现拐点则央行可能暂不加息而采用其他方法对冲流动性。

我们认为央行应更加注重汇率政策的使用。

回顾过去3年的货币政策,2005以来央行以数量型工具对冲为主,2007年则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为主,但效果均不佳,原因在于,在汇率缺乏灵活性、外汇涌入不断加速的局面下,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捉襟见肘。

有消息认为,IMF可能在今年11-12月份判定人民币汇率水平严重脱离基本面,客观上也将给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对中国施压提供借口。

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同时降低输入型通胀,我们预计人民币升值幅度将加快,2007年整体升值将突破6%,2008年升值在7%左右。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企业利润增速的下降,明年存款搬家现象有所缓解;而特别国债的发行提供了成本相对较低的货币对冲工具,且实际利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也将明显上升。

因此总体而言,明年货币条件将偏紧,对资产价格有抑制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