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课教案2

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课教案2

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课教案
授课教师:李鹏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重要性。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什么。

它们都有哪些自治权。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懂得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维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非常符合我国国情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在现实生活中热爱维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通过自己家乡的巨变,从而感受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认识到国家集中统一领导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2、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的新时代。

2、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什么?
3、什么是“三个离不开”、“三个尊重”?
4、各民族平等的基本出发点、名族平等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5、我国各少数名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
6、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7、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8、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9、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二、导入新课
三、进行新课
(一)展示学习目标:
1、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重要性?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权?
4、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二)、学生自学
(三)达标测评
1、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重要性。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建立民族自治地方
以一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国家的关系
(2)设立自治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的县长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3)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权?
(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3)、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

(4)、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5)、保持或者改革并民族风俗习惯。

4、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1)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
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要求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2)少数民族干部对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民族分布状况,有利于促进各
民族的团结。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四、课堂练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
回顾课本内容后归纳课本重难点。

六、布置家庭作业
七、下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