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地产行业形势分析报告资料

房地产行业形势分析报告资料

房地产行业形势分析9月份以来,国家不断出台了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是继上半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之后的“二次调控”,为什么国家在一年之内两次操起了宏观调控大棒,两次调控对房地产信贷发展有多大的影响,湖南农行的房地产信贷业务该何去何从?本文从互联网、经济报刊等搜集了大量信息,进行了整理,试图从世界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入手,结合湖南农行实际,进行一些初浅的分析,探讨一下湖南农行房地产业务发展方向,以期抛砖引玉。

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源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是继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近百年内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它主要经历了三个层次的演变。

第一、美国次贷危机向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第二、美国金融危机向世界金融危机的演变;第三、世界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危机演变。

众所周知,美国次贷危机恶化是引发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源。

次贷是次级贷款的简称,由于越来越多的生活状况不稳定的民众通过银行贷款加入到购房者的行列中,在美国连续17次加息的背景下,较高的失业率使得这些购房者无法偿还贷款,造成了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的产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宽松的信贷政策。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美国政府为了振兴经济,提出了庞大的减税计划,同时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由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且在1%的水平上停留了一年之久。

低利率引发了宽松信贷,直接刺激民众的贷款投资热潮,连生活状况不稳定的民众也通过银行贷款加入到购房者的行列。

银行信贷经理的狂热叠加了穷人急盼致富的狂热,造成了次级住房贷款的大量发放。

市场对美国房市前景普遍预期过高,极大的刺激了美国房市,房价在1996年至2006年飞涨了大约85%,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第二,金融衍生品的泛滥。

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

金融机构通过资本市场把存量贷款证券化(MBS)的办法,提前回笼资金,向房地产商发放贷款,继续创造抵押贷款资产。

购买MBS的投资银行则继续进行金融创新,向社会投资机构如保险公司、海外银行等发行债券抵押担保权证(CDO),从而使得房贷风险进一步向全世界扩散。

美国连续17次加息后,房地产市场出现向下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的低位运行,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大量次级贷款失去了偿还来源,金融的本质是信用,当偿还的信用已不存在,任何参与这场金融盛宴的机构都必然受到相应的损失。

第三,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

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但其定价和交易则有赖于准确的市场评价。

全球投资者出于对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信任,曾经放心大肆购买次贷相关产品。

次贷危机爆发后,正是这些评级机构评定的同美国国债相同级别的3A级证券,在一夜之间成为投资者手中的垃圾。

这些评级机构不切实际的评级以及次贷危机爆发后下降评级动作的迟缓,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次贷危机的强度,对这次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四,监管机构的放纵。

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制度原因就在于对金融监管存在缺陷,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次贷及各类衍生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数量没有控制,监管力度的松懈以及对市场潜在金融风险的忽视,都是监管不力的表现。

美国央行降低抵押贷款的标准,实际上纵容了相当一部分信用不佳的贷款人以低廉的成本通过贷款购买房屋;美国监管机构对市场评级机构监管不严,也导致了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评级时的主观性,在大范围调低次贷相关产品的评级时,极大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最终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恐慌。

二、近年我国房地产新政策纵观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历史,自2003年以来,大致经历2003年—2008年11月、2008年12月—2009年12月、2010年1月至今的三个阶段,政策面非常明显的表示出对房地产发展的抑制—支持—抑制的态度。

2010年中国房地产政策先后采取了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段,不过,频频刷新的“地王”记录,以及仍在不断上涨的房价令政策执行效果和政府公信力屡遭诟病。

尤其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家各部委连续出台了遏制房地产过热势头的相关政策。

下面我们游览一下2010年我国房地产新政,以便于大家了解国家对房地产发展的态度。

提出地方政府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1月10日,国务院继“新国十条”后出台“国十一条”,严格二套房贷款管理,首付不得低于40%,加大房地产贷款窗口指导。

1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申报住宅用地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占住宅用地的比例不得低于70%。

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再次出台了19条土地调控新政,即《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开发商竞买保证金最少两成、1月内付清地价50%、囤地开发商将被“冻结”等19条内容。

3月12日,国土资源部称,将于今年3月至7月在全国开展对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的专项检查,本次调查重点针对擅自改变房地产用地用途、违规供应土地建设别墅以及囤地炒地等问题。

3月22日,国土资源部会议提出,在今年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没有编制公布前,各地不得出让住房用地;将在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开展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完善试点;各地要明确并适当增加土地供应总量;房价上涨过快、过高的城市,要严控向大套型住房建设供地。

3月23日,国资委要求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产业务,并在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的方案。

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6天播发评论,对房地产当前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3月28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3月29日《不能让楼市成为投机者的乐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过去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色彩愈来愈浓:先有“温州炒房团”,后有“山西炒房团”“内蒙古炒房团”,“先富起来”的地方、“先富起来”的人们南征北战攻城略地……3月30日《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从掌权者直接受贿后为开发商提供便利转为较隐蔽的“权房交易”,低价购房、转卖套利,继而更隐蔽地以权力为“干股”,幕后参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商与腐败官员为逃避法律制裁,可谓煞费苦心。

3月31日《疯狂的房价叫板土地招拍挂》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现有的土地招拍挂属于供给垄断和需求竞争型。

这种供给垄断与需求竞争并存的模式,必然造成需求方恶性竞争,导致地价不断暴涨。

4月1日《“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疯狂拿地、推高地价房价的背后,总能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的影子。

把出让土地作为地方的主要财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一荣俱损”的短期行为。

如此情况下,又如何寄希望于地方政府主动控制房价?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埋下隐患。

200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增长16.1%,商品住宅投资增长14.2%,远高于GDP8.7%的增幅。

透支未来的卖地财政,决定了房地产市场难以持续,更意味着依靠这种方式拉动经济发展难以持久。

4月2日《税收杠杆应发挥更大作用》房地产市场健康与否,关乎经济全局,房价高低更关乎百姓利益。

因此,房地产调控应该迅速找到有效抓手。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行政调控已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让符合市场规律、可灵活运用的税收杠杆发挥更大作用。

4月2日,财政部下发通知称,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产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

4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支持普通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4月11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要求所有银行在6月底之前提交贷款情况的评估报告,并称房地产风险敞口大,要严控炒房行为.银监会表示,银行不应对投机投资购房贷款,如无法判断,则应大幅提高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北京部分银行已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升至60%。

4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加强商品住房预售行为监管,严肃查处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商品住房严格实行购房实名制等,要责成房地产开发企业限期公开销售。

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要将清理结果于今年6月底前报住房城乡建设部。

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坚决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并将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

4月15日,国务院出台具体措施,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4月15日,国土资源部公布2010年住房供地计划,今年拟计划供应住房用地总量同比增长逾130%,其中中小套型商品房将占四成多,超过去年全国实际住房用地总量。

4月18日,国务院发布通知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4月30日,北京政府发布调控通知。

要求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和不能提供1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居民购房的贷款。

统一购房家庭只能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5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5月31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

目前,我国房产税的税基是企业保有的自用房产原值总额以及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总额,并没有对居民所有住房征收。

《意见》还要求,由发改委牵头,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政策。

而“房地产综合性政策”与优化收入分配、完善养老保险一起,被纳入“深化民生保障体制改革”的范畴内。

据了解,由住建部起草的《基本住房保障法》已于去年底下发,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首次将保障房建设与地方政府政绩进行挂钩。

2010年6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首次硬性规定了土地增值税的预征率和清算时的核定征收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