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马的经典成语故事

有关马的经典成语故事

有关马的经典成语故事
1、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
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
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
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
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
也会有理解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
认路的本领,能够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 齐桓公同
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
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2、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
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
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能够摸清敢于反对他
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
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
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
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
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
不信我的话,能够问问众位大臣。

”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
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
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
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
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
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
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
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
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指鹿
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3、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
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
代的人。

因为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
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
行千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
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
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
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
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
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
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
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
我吧。

”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
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
千里马,直奔楚国。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
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
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
马嘶声,走出宫外。

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
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
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

只要精
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

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
骋沙场立下很多功劳。

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4、塞翁失马
古时候,在我国北方的边城住着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欢叫他“塞翁”。

塞翁饲养了一匹壮马。

一天,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宽慰他。


笑着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几个月后,走失的马回来了,身后
还跟着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祝贺。

塞翁说:“怎么知道不能成为祸呢?”果然,他的儿子骑马时跌断了一条腿。

邻居们又来劝慰他。

塞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一年后,打仗了。

村里的青年人都被强
征入伍,十个有九个死在战场上。

只有他跛脚的儿子留在了家里,保
住了一条命。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有时反而能够变成好事。

4、马革裹尸
马革,指马皮,指在战场上死去以后,没有棺木盛殓,用马皮把
尸体包裹起来。

后来,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英勇作战,拼死疆场。

这句成语见于《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
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东汉时,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叫马援,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
东北人),字文渊。

有一次,马援在外作战凯旋回京,很多人前来欢迎
慰劳。

在这些欢迎的人中间,有一个叫孟冀的,也随同众人向马援道贺。

马援说:“我总以为你要和我说什么大事,怎么也这样随波逐流
地一味夸奖我呢?”孟冀笑了笑,没说什么。

马援说:武帝时代的伏波
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郡的地方,不过封了几百户的侯爵。

我现在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