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雷学习心得

防雷学习心得

防雷技术学习心得: 参考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 公司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2. 但是对排放可燃气体(丙酮、甲醇、电解液、NMP等)的小烟囱,要额外注意。

目前在排放口放孤立避雷针即“引雷针”不够安 全,最好在利用屋顶的设备树立高金属杆,再在高金属杆拉三根钢丝,在钢丝靠近排放口的地方和上方围上铝网格,挡住“滚 地雷”,也是金属阻燃器;但是要保持水平距离5m,高度5米的安全距离;另外金属管道本身也要和屋顶的接地带连接。

3. 最好用滚球法(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r=60m),按照AUTOCAD或者PROE来模拟运算,看屋顶的烟囱,道路的树木是不 是在临近的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以内。

今年在广州市的暨南大学发生二名女生在树下被雷电击倒的事故,对我们开 阔的SSL厂区,道路树木等安全要评估,这些树木、烟囱、风管、回收系统等都是后来建设的,不是各个都做了防雷评估。

即我们应当在有可燃气体排放口,有盖帽保护。

在其水平距离5米处设立高出5米的避雷针。

保持一定的距离的目的,一般至少3m远,是因为避雷针其实就是“引雷针”,太靠近被保护物品可能引导雷电来太近,反而不 妥。

对屋顶孤立的带盖帽的气体排放口,l≈0, h≈2m, Ri≤10Ω. 所以取5m高5米远是比较合适。

为了强化5米高度的稳定性,可以在下方有三角支撑杆子。

4. 为防止感应雷, 要求对屋顶的设备、管道、广告牌、电缆外皮、烟囱的拉绳、大型门窗、户外的卷帘门、栏杆、部分高吊 灯等都很好地接地,连接到感应带上。

5. 架空线要在建筑物安装避雷针,可以用支架焊接避雷针,再连接引下线完成。

6.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要使用避雷网(带)+避雷针的结构,并且沿屋角、女儿墙、屋檐、水箱等突出部位安装。

网格大小为 20X20m或者24X16m。

当被保护的建筑物不够20m宽,可以在网边铺设一圈避雷带。

7.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冲击接地电阻小于30Ω。

但是对应条款2.0.4的建筑物(如孤立高耸的烟囱、建筑物;有比较大火灾风 险的排放口等)则冲击接地电阻小于10Ω。

鼓励将防雷接地和埋入的金属管道共用,不共用则位置也不要超过2m。

8. 对第三类非金属烟囱,可在烟囱上假设避雷针和避雷环,(其实对可燃烧气体引火烧身,直接安装不妥,除非迫不得已), 多只避雷针要连接到闭合环上;没有办法形成环状,则对称布置三根。

烟囱低于40m要一根引下线,超过40m要二根引下线。

引下线可以是金属爬梯子担当。

金属烟囱本身可以做接闪器和引下线。

9. 对固定在建筑物的节日彩灯、广告牌。

投射灯等,要注意:<参考3.5.3条> a) 无金属壳和保护网罩的用电设备要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不要高出避雷网。

b) 配电线要穿钢管。

钢管的一段和配电盘外壳连接,另外一段和要点设备外壳连接,并且就近和接地带连接。

c) 在配电盘到设备开关处,设立过电压保护器。

d) 能够使用电缆的,则最好带保护接地线,有金属外皮更加好接地。

10. 对第三类防止雷电电波进入的措施: a) 电缆进出线:要求在外皮、护套钢管等接地;在架空线转换处设立避雷器;避雷器、电缆外皮、支架、绝缘铁角等要接 地,冲击接地电阻小于30Ω。

b) 架空线:同等上面的方法安装避雷器,接地。

c) 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就近接避雷器或者接地,冲击接地电阻小于30Ω。

11. 在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受天线和低压架空线等。

接闪器 12. 接闪器: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针长1m以下: 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

针长1~2m.: 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

烟囱顶上的针: 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

2 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 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13. 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 2 当烟囱上采用避雷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 ,其厚度不应小于4rnm。

2 14. 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 mm 的镀锌钢绞线 15. 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 腐措施。

16. 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引下线 2 17. 第4.2.1条 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 ,其厚度不 应小于4mm。

2 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100 mm ,厚度不应小于4mm。

防腐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4.1.6条的要求。

注:利用建筑构件内钢筋作引下线应符合本规范第3.3.5条和第3.4.3条的规定. 第4.2.2条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 2 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 mm 。

第4.2.3条 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电气通路。

第4.2.4条 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

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 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和作等电位连接用。

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 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

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 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

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

18. 第4.2.5条 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 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

接地装置 19. 第4.3.1条 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 2 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 ,其厚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 于3.5 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

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

20. 第4.3.2条 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

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地 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21. 第4.3.3条 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

接地体应远离由于砖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 升高的地方。

22. 第4.3.4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一、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有效长度应符合本规范附三的规定。

二、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三、采用降阻剂。

四、换土。

23. 第4.3.5条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

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一、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 二、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 三、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

24. 第4.3.6条 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25. 第4.3.7条 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规定,其与冲击 接 地电阻的换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三的规定。

接闪器的选择和布置第 5.1.1 条接闪器应由下列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一、独立避雷针; 二、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 三、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

第二节 接闪器布置 第 5.2.1 条 接闪器布置应符合表 5.2.1 的规定。

接闪器布置 表 5.2.1布置接闪器时,可单独或任意组合采用滚球法、避雷网。

注: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利用作为接闪器的 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 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

滚球法确定接闪器保护范围应符合本规范附录四的规定。

Raymond CHEN 绘制的滚球法布置接闪器示意图. 箭头为接闪器,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hr=滚球半径 r=60,  滚球碰到接闪器而不碰到被保护物,实现 保护。

接闪器和被保护物品有至少 3m 米的安全 距离。

因为是球体,也可以近似以 45 度角来估 计,即露出高度和水平距离相等的保护。

 单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示意图 (见附录4)双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多根避雷带的保护范围====以上为参考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以上为参考《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以下为参考《GB15599‐95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z预防雷电危害的基本原则:3.1石油和石油产品应贮存在密闭性的容器内,并避免易燃或可燃性油气混合物在容器周围积聚。

3.2易燃或可燃性油气可能泄漏或积聚的区域,应避免金属导体间产生火花放电。

3.3 固定顶金属容器附件(如呼吸阀、安全阀)必须装设阻火器。

(要查我们灌区的呼吸阀有没有阻火器)3.4 石油容器及其附属装置(如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等)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5 石油容器内壁应使用导电防腐涂料,涂料面电阻率应低于109Ω。

3.6石油设备应采用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电气设备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参见GB13348第4.1条)z4预防雷电危害的技术措施4.1金属油罐4.1.1当贮存易燃、可燃油品的油罐,其顶板厚度小于4mm时,应装设防直击雷设备,如避雷针或半导体消雷器等。

其中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参见附录A,其它情况下保护范围的确定详见GB50057附录四。

半导体消雷器保护范围的确定参见附录B(参考件)。

(要用滚球法来确认我们灌区的避雷针的作用范围是不是足够)4.1.2当贮存易燃、可燃油品的油罐,其顶板厚度大于、等于4mm时,按GBJ74第11.2.2条规定,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设备。

但在多雷区1),当油罐顶板厚度大于、等于4mm时,仍可装设防直击雷设备。

注:1)多雷区通常指年雷暴日大于40天的地区,参见附录C(参考件)。

4.13金属油罐必须作环型防雷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其间弧形距离不应大于3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