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30篇

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30篇

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30篇
部门:
综合部姓名:
** 自我评分:
30 部门主管评分:
考评组评分:
总分:
《中国20XX:寻找新动力》 ** 著把脉十三五十三五规划建议,就是中国的新规划,是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

新规划的内容很多,其中的五大理念是十三五规划的灵魂,是中国发展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使中国的发展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

而且,《建议》的主体内容是按照五大理念来谋篇布局的,也就是说,中国将按照五大理念决定的路径来推动发展,五大理念及其五大路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

五大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建议》指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关系着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把五大理念作为一场深刻变革,赋予了其极高的位置。

就词义看,变革仅次于“革命”,我们党把改
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转变发展方式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可见,这次把理念问题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为什么《建议》起草如此重视理念先行呢?第一,这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既定的、不能改变的、必须完成的、没有退路的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必须围绕实现这个既定目标来制定。

目标是既定的,但形势是变化的。

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有许多新变化,这又是客观的、无法改变的。

未来5年,我国的发展环境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六大时相比,甚至同三年前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相比,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虽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但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常态,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这种情况下,如期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不轻松。

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但现实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不能变的既定目标碰上变化了的环境,怎么办?最主要的就是解放思想、变革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路径,路径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路径、行动和结果。

只有树立符合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理念,才能找到正确的思路,按照正确的逻辑推动发展;
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第二,树立新的理念,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迫切需要。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窗口期。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近几年,特别是近两年经济运行情形不断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旧常态下的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已经走不下去了,甚至既定的政策止不住经济的下行。

它还告诉我们,我们的经济已经到了必须调结构,必须做减法调结构的时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退路了,调整结构也没有退路了。

结构调整不仅关系着今后5年中国能不能健康发展,更关系着后小康时代能不能持续发展。

如何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那么,新常态具备哪些特征?这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大体上有两点比较一致:第一,是GDP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甚至中速增长转变;
第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从依靠投资驱动的粗放增长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集约增长转变。

应该看到,以上两点有着很不相同的情况。

前一点,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也取得了朝野共识。

至于第二点,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却是一件尚未实现有待努力的事情。

这样,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如果GDP增长速度下降过程中效率没有改善,原来由GDP数量扩张所掩盖的许多经济社会矛盾就会暴露出来,而且会造成减速过快,经济社会矛盾加剧的困境。

因此,仅有
增长减速而没有增长质量的提高,并不是我们希望见到的一种常态。

相反,如果能够在增长减速的同时提高增长的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就能减轻增长减速的冲击,甚至能够在中速增长的情况下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所以,GDP有较高效率支撑的中速增长,才是符合我们愿望的新常态。

中国正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农业经济演变到工业经济,再演变到服务经济,这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的成功发展之路。

今天,后进发展中国家如果希望演变为高收入的发达国家,极可能也要经历以上过程。

今日的发达国家在其当年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中,不曾受到外来的冲击,其经济体即使是开放的,经济体从农业经济演进为工业经济的过程中,不存在比它更先进的外部经济体。

因此,其发展是内生的,其演变是自由独立的,能成为高收入国家也是必然的。

与发达经济体当年的环境不同,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今日农业经济演进为工业经济的过程,必然是开放的,面临着外部的竞争压力。

今日主导世界经济的发达经济体,早已完成了工业化,拥有成熟高效的工业体系,多数已步入服务经济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后进经济体的演变发展过程将变得曲折困难。

区域发展改革待变改革开放成就了一大批草根企业家,他们一手招来大批农民工,一手引进大批工艺装备,促进区域经济飞速发展。

“政府推动”亦功不可没,他们冲破束缚,发动草根,改变环境,打造“地方政府无限责任公司”。

时至今日,这一区域发展模式已明显
过时了。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重大的历史性转折。

十三五将是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错综复杂的一个时期,区域发展改革应有重大变化。

从“失衡”走向“再平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失衡”无疑是被各国使用最多的词语之一。

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偏爱用之来解释此次危机的根源。

将危机归为失衡,将失衡描述为“全球”的,他们便得以轻松地将危机的责任推卸到其他国家头上。

可以说,“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云云,都是从这个概念中获得其理论支持的。

我们自然对此论保持了高度的戒备。

但是,平心而论,一方面,除去失衡,我们似乎还很难为危机找到更合适的根源;
另一方面,承认失衡是根源,绝不意味着我们接受某些国家“东引”来的“祸水”,承认失衡是我们的责任。

相反,认真研究失衡问题,在国际上,我们正可据此深刻揭示某些发达国家造成失衡并引发全球危机的事实;
在国内,也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我们经济结构失调且多年难以调整的深刻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