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汇总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他负责,并受它的监督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大代表的权力和义务:
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政体: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其它机关去贯彻执行。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选择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
法执政
关系: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
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5、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内容:(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性质:多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
织;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关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国家的角度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公民的角度:
①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②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交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必要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优越性: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
发展。

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有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2、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四、综合探究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即真实性内容和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注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