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及避雷器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当避雷针的高度h≤hr时距地面hr处作一条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以避雷针的针尖为圆 心,hr为半径画弧,交水平线于A、B两点,又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hr为半径, 从针尖向地面画弧。如图所示,则图中曲线就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边界,保护范围 是一个对称的锥体。
aLeabharlann bhHr避雷针保护系数
返回
第二节 避雷器
• 避雷器的作用及分类 • 避雷器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 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冲击而损坏 电器设备的一种装置。 • 避雷器的类型主要有保护间隙、阀型避雷器和管 型避雷器。保护间隙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 一般用于配电系统、线路和变电所进线段保护。 阀型避雷器与管型避雷器避雷器用于变电所和发 电厂的保护,在500KV及以下系统主要用于限制 大气过电压,在超高压系统中还将用来限制系统 内过电压后设备的保护。
• 本章培训与考核要点: • 了解避雷针相关知识; • 掌握避雷器的分类;
第八章 避雷针
第一节 避雷针与避雷线 1、定义 2、作用 3、工作原理 4、保护范围 第二节 避雷器 1、定义 2、起源 3、作用及分类 4、原理 5、应用
第一节 避雷针及避雷线
定义:避雷针
是垂直安装在被保 护体顶部的防止雷 击的接地金属棒系 统。 避雷线是悬于建筑 物之上,用于将雷 电流迅速泄入大地 的导线。
返回
第二节 避雷器
第二节 避雷器
• 定义:避雷器
• 其他名称:过电压限制器 • 定义1:一种能释放过电压能量、限制过电压幅值 的设备。当过电压出现时,避雷器两端子间的电 压不超过规定值,使电气设备免受过电压损坏; 过电压作用后,又能使系统迅速恢复正常状态。
• 定义2:保护电气设备免受大气过电压的电器。。
返回
第二节 避雷器 避雷器起源
• 最原始的避雷器是羊角形间隙,出现于19世纪 末期,用于架空输电线路,防止雷击损坏设备 绝缘而造成停电,故称“避雷器”。20世纪20 年代,出现了铝避雷器,氧化膜避雷器和丸式艾 尔 盾避雷器。30年代出现了管式避雷器。50 年代出现了碳化硅避雷器。70年代又出现了金 属氧化物避雷器。现代高压避雷器,不仅用于 限制电力系统中因雷电引起的过电压,也用于 限制因系统操作产生的过电压。
返回
第一节 避雷针及避雷线
避雷针保护范围
受避雷针(线)保护的空间称为避雷针 (线)的保护范围。 当雷电先导在最不利的位置时,1000 次雷击中落入保护范围内的次数小于一次, 即落入保护范围边界上的概率为0.1%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 众所周知,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击中物体会产生强烈的破 坏作用。防雷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安装避雷针是人们 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 • 避雷针由接受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组成。 避雷针的接受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接受器的位置都高 于被保护的物体。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 接受器和接地体的。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的 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熔化,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它的作用不仅是安全地把雷电流 由此导入地中,而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均匀地分散开 去。 •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 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 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 避雷针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是有一定范围的。 这范围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心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 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返回
第二节 避雷器
避雷器原理
• 当沿线路传入变电站的雷电冲击波超过避雷器保护水平时, 避雷器首先放电,并将雷电流经过良导体安全的引入大地, 利用接地装置使雷电压幅值限制在被保护设备雷电冲击水平 以下,使电气设备受到保护。 • 避雷器按其发展的先后可分为:保护间隙——是最简单形式 的避雷器;管型避雷器——也是一个保护间隙,但它能在放 电后自行灭弧;阀型避雷器——是将单个放电间隙分成许多 短的串联间隙,同时增加了非线性电阻,提高了保护性能; 磁吹避雷器——利用了磁吹式火花间隙,提高了灭弧能力, 同时还具有限制内部过电压能力;氧化锌避雷器——利用了 氧化锌阀片理想的伏安特性(非线性极高,即在大电流时呈 低电阻特性,限制了避雷器上的电压,在正常工频电压下呈 高电阻特性),具有无间隙、无续流残压低等优点,也能限 制内部过电压,被广泛使用。 返回
避雷线的保护系数
• • • • • Kx=Rx/Ha=(0.8/(1+Hx/h)) Rx 保护半径 Ha 避雷针有效高度 Hx 被保护高度 例如:建筑物高30M 避雷针10M被保护高度30M时 Kx=0.8/(1+30/40)<1 • 20M时 Kx=0.8/(1+20/40)<1
• 由于避雷线附近的电场效应没有避雷针那 那么强烈,所以避雷线的保护半径只有避 雷针的一半。
返回
第一节 避雷针及避雷线 作用:避雷针及
避雷线是防止直接 雷击的装置,它通 过把雷电引向自身 使被保护物免受雷 击。
返回
第一节 避雷针及避雷线
避雷针工作原理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 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而静 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 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 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 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 纳的电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 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 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 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使其 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 • • • • Kx=Rx/Ha=(1.6/(1+Hx/h)) Rx 保护半径 Ha 避雷针有效高度 Hx 被保护高度 例如:建筑物高30M 避雷针10M被保护高度 30M时 Kx=1.6/(1+30/40)<1 • 20M时 Kx=1.6/(1+20/40)>1
• 被保护高度越低,保护系数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