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四章 碳水化合物

第十四章 碳水化合物

1
四、果糖的结构
2.果糖的环状结构
果糖在形成环状结构时,可由C5上的 羟基与羰基形成呋喃式环,也可由C6上 的羟基与羰基形成吡喃式环。两种氧环 式都有α型和β型两种构型,因此,果糖 可能有五种构型。P260。
五、单糖的物理性质
单糖是具有甜味的结晶性物质,易溶于水,难 溶于有机溶剂,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糖浆。
第十四章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习惯称为糖。是自然 界存在最多的一类有机物。 从结构上看:它是一类多羟基醛、 多羟基酮或者能水解成多羟基醛或多羟 基酮的化合物。 例如:萄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淀粉 等都属于糖类。
第十四章 碳水化合物
因这类化合物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且 都符合Cn(H2O)m的通式,所以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例如: 葡萄糖:C6H12O6,可表示为C6(H2O)6 但有的糖不符合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例如:鼠李糖C5H12O5 有些化合物的组成符合比例,但不是糖。 例如:甲酸 ( CH2O)、乙酸(C2H4O2) 因此,最好还是叫做糖类较为合理。
Ⅱ 糖苷
糖分子中的活泼半缩醛羟基与其它含羟基的化合物 (如醇、酚),含氮杂环化合物作用,失水而生成缩 醛的反应称为成苷反应。其产物称为配糖物,简称为 “苷”,全名为某糖某苷。 注意几点: ① 苷似醚不是醚,它比一般的醚键易形成,也易水解。 ② 苷用酶水解时有选择性 ③ 糖苷没有变旋光现象,没有还原糖的反应。 ④ 糖苷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与人类的生命和生活密切 相关。
㈣ 差向异构化
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中,只有一 个相对应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不同的两 个化合物互为差向异构体
㈣ 差向异构化
㈣ 差向异构化
果糖具有还原性的原因: 差向异构化作用——果糖在稀碱溶液中 可发生酮式-烯醇式互变,酮基不断地变 成醛基(土伦试剂和费林试剂都是碱性 试剂,故酮糖能被这两种试剂氧化)。
第十四章 碳水化合物
根据糖类能否水解,可将其分为四类: 1. 单糖:不能被水解的糖。 例如: 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 双糖: 能水解产生两分子单糖。 例如:蔗糖、麦芽糖。 3.寡糖: 能水解产生3~10个单糖。 4.多糖: 能水解产生10个以上单糖。 例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第十四章
碳水化合物

㈠ 还原性双糖
双糖
3.乳糖(Lactose) :有变旋光现象.它是由半 乳糖半缩醛羟基与D-葡萄糖的C4羟基通过β-1, 4-糖苷键键合而成. 其结构式为:

㈡ 非还原性双糖
双糖
蔗糖(Sucrose):蔗糖没有还原性,也无变旋光 作用。由α-D-吡喃葡萄糖和β-D-呋喃果糖通过α-1,2或β-2,1-苷键而成的双糖。结构如下:
三、单糖的构象
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吡喃糖与环已烷类似,主要 以椅式构象存在。并有两种形式, 下面是β-D-吡喃葡萄糖的椅式构象式。
三、单糖的构象
α-D-吡喃葡萄糖的两种构象式为下 列Ⅲ与Ⅳ
四、果糖的结构
1.构型 D-果糖为2-己酮糖,其C3、C4、C5的构 型与葡萄糖一样。
CH 2OH 2 C O 3 HO H 4 H OH 5 H OH 6 CH OH 2
Ⅳ 多糖
多糖 是由许多单糖分子以苷键相连形成的高分 子化合物 。如淀粉、纤维素、糖元。自然界大多数多 糖含有80~100个单元的单糖。多糖主要有直链和支链 两类。连接单糖的苷键主要有α-1,4、β-1,4和α-1, 6三种。直链多糖一般以α-1,4和β-1,4苷键连接,支 链多糖的链与链的连接点常是α-1,6苷键。在糖蛋白 中还有1,2、1,3的连接方式。多糖分子中虽然有半 缩醛基,但因分子量很大,因此它们没有还原性和变 旋光现象。多糖可以水解,但要经历多步过程,先生 成分子量较少的多糖,然后是寡糖,最后是单糖
二、单糖的环状结构
1.氧环式结构
H CHO C O OH
CH 2OH
CH 2OH
一般的半缩醛是不稳定的,但糖的环状半缩醛结 构是较稳定的。通常以五、六元环形式存在,当以六 元环存在时,与杂环化合物吡喃相似,故称为吡喃糖 (glycopyranose)。若以五元环存在时,与杂环呋喃相 似,故称为呋喃糖 (glycofuranose)。
硝酸是比溴水强的氧化剂。它不但可以氧化 糖的醛基还可以氧化糖的伯醇羟基。生成二元 羧酸,称为糖二酸。
㈠ 氧化反应
4. 高碘酸氧化 糖类象其他有两个或更多的在相邻 的碳原子上有羟基或羰基的化合物一样, 也能被高碘酸所氧化,碳碳键发生断裂。 反应是定量的,每破裂一个碳碳键消耗 一摩尔高碘酸。因此,此反应是研究糖 类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Ⅱ 糖苷 成 苷 反 应
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其它含羟基或活性氢(如NH2、-SH)的化合物脱水,生成的产物称为糖苷(或 称糖甙)(glycoside)。此反应称为成苷反应。
㈤ 成苷反应
糖苷由糖和非糖两部分组成。上述糖 苷中,糖的部分为D-葡萄糖,非糖部分为甲 基,两者通过氧原子结合成糖苷。由氧原子 把糖和非糖部分结合起来的结构称为氧苷。 除氧苷外,还有氮苷,硫苷和碳苷。
㈢ 成脎反应
H HO H H CH=O OH H OH OH CH 2OH H HO H H CH=O OH H OH OH CH 2OH CH 2OH C O HO H H OH H OH CH 2OH D-(-)- 果糖
D-(+)- 葡萄糖
D-(+)- 甘露糖
糖脎为黄色结晶,不同的糖脎有不同的晶 形,反应中生成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可根据 糖脎的晶型和生成的时间来鉴别糖。

Ⅳ 多糖
一、淀粉
1.直链淀粉 (1) 结构 由α-D-(+)-葡萄糖以α-1,4苷键结合而成 的链状高聚物。

二、分类:
双糖
㈠ 还原性双糖 ㈡ 非还原性双糖

㈠ 还原性双糖
双糖
1. 麦芽糖:(Maltose) 由两分子D-葡萄糖通过α1, 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双糖,为还原糖,有变旋现象。

㈠ 还原性双糖
双糖
2. 纤维二糖(Cellobiose): 由两分子D-葡萄糖通过β-1, 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 双糖,为还原糖,有变旋现象。(+)-纤维二糖的结 构如下:
㈠ 氧化反应
1.与弱氧化剂的反应
酮糖的氧化如下:
㈠ 氧化反应
1.与弱氧化剂的反应
醛糖的氧化如下:
㈠ 氧化反应
2. 与溴水反应
可与醛糖发生反应,选择性地将醛基氧化成羧基。 由于在酸性条件下(溴水pH=6.00)糖不发生差向异构, 因此溴水不氧化酮糖。可用于鉴别酮糖与醛糖。
㈠ 氧化反应
3.与硝酸反应
一、单糖的构型
2.构型的表示方法
糖的构型一般用费歇尔式表示,但为了书写方便, 也可以写成省写式。其常见的几种表示方法为:
CHO OH HO OH OH CH 2OH CHO
H HO H H
CHO OH H OH OH CH 2OH
CH 2OH
二、单糖的环状结构
单糖的开链结构是由它的一些性质而推出 来的,因此,开链结构能说明单糖的许多化学 性质,但开链结构不能解释单糖的所有性质, 如: ① 不与品红醛试剂反应、与NaHSO4反应非常迟 缓(这说明单糖分子内无典型的醛基)。 ② 单糖只能与一分子醇生成缩醛(说明单糖是一 个分子内半缩醛结构)。
㈡ 还原反应
催化加氢或用硼氢化钠还原,可使 羰基还原为羟基,产物为糖醇。
㈢ 成脎反应
单糖与苯肼反应生成的产物叫做脎。 生成糖脎的反应是发生在C1和C2上。不涉 及其他的碳原子,所以,如果仅在第二碳上构 型不同而其他碳原子构型相同的差向异构体, 必然生成同一个脎。 例如,D-葡萄糖、D-甘露糖、D-果糖的C3、 C4、C5的构型都相同,因此它们生成同一个糖 脎。 与苯肼作用,先是羰基与苯肼生成苯腙, 然后过量的苯肼又可以与a-羟基反应生成脎。
二、单糖的环状结构
2.环状结构的α构型和β构型
糖分子中的醛基与羟基作用形成半缩醛时,由于C=O为平面结构,羟 基可从平面的两边进攻C=O,所以得到两种异构体α构型和β构型。两种构 型可通过开链式相互转化而达到平衡。
H C OH O CH 2OH α 型 37% 112° HO OH OH CH 2OH 开链式 0.1% 52° H C O CH 2OH β 型 63% 19°
㈤ 成苷反应
氧苷的性质:无变旋光现象。因为分子中没有半缩醛羟基。 对碱稳定,遇酸分解。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遇稀 酸即行分解成原来的糖和原来的醇,或其他含羟基的化 合物。

双糖
一、双糖的定义:
当一分子的单糖和另外一分子的单 糖反应形成的缩醛称之为双糖。它也可 以看成是两分子的单糖失去一分子的水 形成的。
二、单糖的环状结构
3.环状结构的哈沃斯式(Haworth)透视式
糖的半缩醛氧环式结构不能反映出各个基团 的相对空间位置。为了更清楚地反映糖的氧环式 结构,哈沃斯透视式是最直观的表示方法。
二、单糖的环状结构
3.环状结构的哈沃斯式(Haworth)透视式
将链状结构书写成哈沃斯式的步骤如下: ① 将碳链向右放成水平,使原基团处于左上右下的位置。 ② 将碳链水平位置弯成六边形状。 ③ 以C4-C5为轴旋转120°使C5上的羟基与醛基接近,然后成环(因 羟基在环平面的下面,它必须旋转到环平面上才易与C1成环。
H C
OH
O
HO
二、单糖的环状结构
2.环状结构的α构型和β构型
这就是糖具有变旋光现象的原因: α构型——生成的半缩醛羟基与决定单糖构型的 羟基在同一侧。 β构型——生成的半缩醛羟基与决定单糖构型的 羟基在不同的两侧。 α-型糖与β-型糖是一对非对映体,α-型与β型的不同在C1的构型上故也称为端基异构体和 异头物。
糖的哈沃斯结构和吡喃相似,所以,六元环单糖又称为吡喃 型单糖。 因而葡萄糖的全名称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