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简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对江苏海岸带进行资源综合调查时,发现了一条天然深水航道,这是三万年前古长江的入海通道,即如东的蓝沙洋水道。
蓝沙洋水道自然条件优越,可直通太平洋国际主航道。
水道附近有一面积近6平方公里的半潜式沙洲,当地称为西太阳沙。
西太阳沙可构筑人工岛,建设港口仓储区和
堆场,依托人工岛可建设大型深水码头。
西太阳沙附近水道宽阔,自然形成了一个
面积近10平方公里,水深在17-25米,可供10-30万吨以上海轮进出天然港池。
水道两侧有天然沙洲掩护,外海的波浪经过沙洲后自然消减,无需再建防波堤。
以上
要素,构成了洋口港不可多得的自然禀赋。
经过二十多年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论证,得出了“两个稳定,一个没有”的科学结论。
“两个稳定”:蓝沙洋的深水航道是
稳定的、在西太阳沙建设人工岛是稳定的;“一个没有”:在洋口港建设深水海港
和L N G接收站没有颠覆性的问题。
2003年11月,洋口港开发正式启动,临港工业区一期10平方公里围垦工程先期开工建设。
2004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洋口港30平方公里海域使用权;2004年6月,洋口港临港工业区一期10平方公里匡围成功;2005年4月29日,总投资约160亿元的江苏L N G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正式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同年9月,
连接陆岛的黄海大桥工程正式开工;同时,江海联动第一船“诺顿号”在洋口港海
上作业锚地成功实施海上加载作业;同年,洋口大道、洋口运河相继开工建设;2006年12月,洋口港 1.44平方公里人工岛工程正式启动;2007年6月,洋口港港口新城建设拉开序幕。
2008年10月28日是洋口港开发建设史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日子,洋口港经过多年奋战实现初步通航,一举结束了南通有海无港的历史。
2011年11月8日,一期总投资63亿元的中石油江苏L N G项目正式投产运行。
区位交通
洋口港与上海洋山港遥相呼应,犹似长江巨龙的双眼,可谓“南有洋山港,北有洋口港”。
洋口港将成为上海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完善和丰富长三角地区的港口产业功能。
港口条件
洋口港与河北的曹妃甸港具有相似的建港条件,同是淤泥质海岸、离岸式码头、等级规模、岸线使用条件均十分相似,其建港条件经20多年的科学论证已有定论,王颖等6位院士、王汝凯等3位国
家港口设计大师和100余名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给予充分肯定。
正如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王颖教授所言,长江以北平原地区具有如此优越条件的深水港址只有如东洋口港和渤海湾曹妃甸港两处,洋口港具备建设10万吨级LNG专用泊位、30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以及大型散货泊位和其它专用泊位的自然条件,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不可估量。
开发规划
洋口港区规划面积为216平方公里(其中金牛作业区规划81平方公里),主要分为海上作业区、临港工业区、综合物流园区、港口新城区以及旅游度假区五大功能区。
(1)海上作业区
规划有三个作业区和三条航道,即:西太阳沙作业区、东太阳沙作业区和金牛作业区,以及蓝沙洋南水道(7-10万吨级)、蓝沙洋北水道(10-15万吨级)和黄沙洋水道(20-30万吨级)。
其中,西太阳沙作业区规划面积 2.5平方公里,一期1.44平方公里已建成使用,二期0.6平方公里已基本形成,三期0.8平方公里已匡围成功。
目前,海巡艇码头、重件码头、10万吨级L N G码头已建成,10万吨石化码头、5000吨液化品码头正在加快建设。
主要发展L N G、液体化学品及散货物流,可建5000吨—10万吨级泊位29个。
东太阳沙作业区位于西太阳沙东侧18公里,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矿石和油品物流,可建25-30万吨级泊位14个。
金牛作业区位于临港工业区东侧,规划面积81平方公里,拟建设挖入式港池,主要发展综
合物流、修造船和集装箱运输,规划岸线34公里,可建5-10万吨级码头泊位122个。
(2)临港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一期10平方公里已经建成,主要发展石化、能源和仓储物流产业;二期10平方公里已匡围成功,主要发展冶金、装备制造、石材加工;三期10平方公里为临港产业预留区。
(3)综合物流园区
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散杂货及液化品物流。
(4)港口新城区
总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主城区6平方公里,是集行政商务、商业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新城,目前港口商务大厦已经建成,口岸联检大楼正在进行外装施工。
(5)旅游度假区
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滩涂、港口、游艇环岛及利用L N G冷能的“冰雪世界”休闲旅游等,现已建成洋口港旅游接待中心、餐饮中心、垂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