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导读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导读


第一节
概 述
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宗旨
立法依据:《宪法》和《教育法》
立法宗旨: 1.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维护民办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地位和法律特点
1.法律地位
从法律地位来看,《民办教育促进法》从属于 《教育法》,它和《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 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 法》等同属于教育专门法律,共同构成了我国教 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4. 邬大光:我国民办教育的特殊性与基本特征.学术问题研究,2007(1). 5. 文东茅:论民办教育公益性与可营利性的非矛盾性.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 (1).
四、加快地方性民办教育立法进程,具体落实 对民办教育的“扶持与奖励”政策
从各地民办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具体落实对民办教育扶持与奖励 政策的最好办法是加快地方民办教育立法进程。 通过出台地方性民办教育政策法规,把扶持与奖励政策措施细化, 使这些政策措施更具体、更翔实、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地方性政策法规,一般说来,比较容易获得当地社会公众的理解与 支持,地方政府对其执行力度往往也比较大,更容易落实到位。
政府要注意积极扶持与民办教育有关的社会中介组织和机构的发展,使其在 民办教育管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咨询服务、资格认证与质 量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三、大力推进民办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完 善民办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
1.按《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优化(理)董事会 构成,完善以(理)董事会等为主要内容的民办学校决策机制,加强校长的管 理职权; 2.注重加强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财务公开制度、 校务公开制度等各方面的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 结构的核心工作; 3.建立和健全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监督机构,促进教职工代表进入 (理)董事会,保障教职工真正能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等。
五、结合民办教育实践需要,加强民办教育政 策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建立对民办学校的分类管理原则。 建立完善民办教育投入制度。 建立完善民办学校的产权制度。 建立完善民办学校风险防范制度。 修改关于民办学校税收政策的有关条款。 修改《担保法》中关于信贷的相关规定。
课后拓展
讨论与思考
八、民办学校的变更与终止
变更:民办学校的分立与合并;举办者的变更;名称、
层次、类别的变更。 终止:民办学校根据章程规定要求终止并经审批机关批
准的;被吊销办学许可证的;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
学的。
九、法律责任
民办学校
责任主体
审批机关、有关部门及其责任人员
社会组织和个人
行政处分
责任形式 经济处罚 刑事责任
五、民办学校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与义务
民办学校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主要有: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具有 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 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 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 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的权利。 民办学校教师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健 康成长等。
基本程序
先要报相应部门审批,审批机关对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发给办学许可证,
取得许可证后,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时进行登记注。
四、民办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义务
1.享有《教育法》和相关 教育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 2.办学自主权 3.财产权
1.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民办学校教育质量; 2.依法设立,服从政府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3.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4.有义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5.有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设立内部管 理机构,加强自律,规范发展; 6.依法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的各种合法权益,保护 教职工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法规导读
主编◎张乐天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导读
学习目标
◆ 了解《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依据与宗旨、法律地 位与特点及施行意义;
◆ 掌握《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 熟悉《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 概述
第二节
•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
六、民办学校的管理
外部管理: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的管理
和监督 内部管理:民办学校的自我管理
七、对民办教育的扶持与奖励
确定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方针; 确立民办教育的性质和与公办教育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保障民办学校及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对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实行奖励和表彰政策; 国家保护民办学校的合法财产权不受侵害; 对民办学校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民办学校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 家对向民办学校捐赠财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并予以表彰;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民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应当按照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 新建、扩建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2.法律特点
A
重点规定了民办教育的特殊问题
B
对法律主体权利义务的设定力求平衡
既关注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同时 也关注执法程序
C
三、《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适用范围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适用范围,既包括由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 权限审批的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 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教育机构,也包 括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按 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 部门备案的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 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教育机构。
四、《民办教育促进法》施行的意义
意义1
是对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全面依法治教奠定了良 好的法制基础
意义2
是民办教育实践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为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环境 第二,为民办教育的正确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三,为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
第二节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民办学校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与义务
民办学校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主要有:与公办学校 的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的受教 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 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民办学校受教育者规定的各种义务:遵守法律、法 规;遵守学生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 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学校或其他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制度等。
一、民办教育的性质、地位与方针
性质 公益性;事业性;社会主义性质
地位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
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方针
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 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二、民办教育活动的原则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原则 公益性原则 与公办教育平等原则 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社会积极参与原则 民办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原则 民办学校依法民主管理原则
三、民办学校的设立
基本条件
办学主体条件;应当符合当地教育发展要求;要具备《教育法》和其他有关 法律、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申请筹设的材料:申办报告。
材料
申请正式设立的材料:筹设批准书;筹设情况报告;学校章程、首届学校理事会、
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学校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校长、教师、 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等。
第三节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
一、加大学习宣传力度,把握法律精神实质, 为民办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学习。
加强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
二、积极转变政府教育管理的观念和职能, 改进和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监督和扶持
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切实转变政府对民办教育 管理的观念和职能,把民办教育管理的重点转向确保公益性和质量、维护市 场秩序和促进公平竞争上来,加强依法行政,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改进和 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监督和扶持,使政府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既不是“越 位”,也不是“缺位”,而是“到位”。
1、如何理解“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 2、如何推动民办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3、试论述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机制。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 李宣海,高德毅,胡卫:上海民办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科学出版 社2015年版。 2. 褚清源:中国民办教育观察,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3. 陈峰:民办教育创新:区域和学校的探索,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