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09糖代谢文稿演示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09糖代谢文稿演示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ATP
ADP
Mg2+
6-磷酸果糖激酶-1
6-磷酸果糖
1,6-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激酶-1(6-phosphfructokinase-1)
Glu
ATP
转移酶(transferase)又称1, 41, 4葡聚糖转 移酶,它主要作用是将连接与分支点上4个葡萄糖基 的葡聚三糖转移至同一个分支点的另一个葡聚四糖 链的末端,使分支点仅留下一个α(16)糖苷键连 接的葡萄糖残基。
脱支酶,即水解α(16)糖苷键的酶,再将这 个葡萄糖水解下来,使支链淀粉的分支结构变成直 链结构,磷酸化酶再进一步将其降解为1-磷酸葡萄糖 。由于磷酸化酶、转移酶和脱支酶的协同作用,将 糖原(或支链淀粉)彻底降解。 糖原磷酸化酶主要 存在于动物肝脏中,通过糖原分解直接补充血糖。
NAD+
H H OH
HO
OH H
OH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H OH
6-磷酸葡萄糖
己糖异构酶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6-磷酸果糖 (F-6-P)
Glu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⑶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
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G-6-P
⑺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
F-6-P
ATP
O = C O P ADP
ATP
COOH
ADP
F-1,6-2P
C OH
Glu
ATP
ADP
G-6-P
(一)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F-6-P
ATP
⑴ 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
ADP
F-1,6-2P
HO
磷酸二 3-磷酸
H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HO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CH2 OH
H OH H
OH
H OH
葡萄糖
P O CH2
ATP
ADP
ADP
G-6-P
⑷ 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H O
NAD+
H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H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CH2 O P
C H 2O P
CO
CH C O H 醛缩酶 C O H (aldolase)
CO C H 2O H
F-6-P
ATP ADP
F-1,6-2P
CHO
Pi、NAD+ NADH+H+ O = C O P
CH OH
磷酸二 3-磷酸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羟丙酮 甘油醛 C H 2 O P
NAD+ NADH+H+
3-磷P ATP
3-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 OH
CH2 O P 1,3-二磷酸
Mg2+
H H
OH
己糖激酶 (hexokinase)
OH H
HO
OH
H OH
6-磷酸葡萄糖
(G-6-P)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G-6-P
⑵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
F-6-P
ATP
ADP
F-1,6-2P
P O CH2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磷酸甘油酸激酶
C OH
CH2 O P
CH2 O 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1,3-二磷酸 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 ※在以上反应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
2-磷酸甘油酸
u β-极限糊精是指β-淀粉酶作用到离分支点2-3 个葡萄糖基为止的剩余部分。 u 两种淀粉酶降解的最终产物都有麦芽糖。
3、γ-淀粉酶 4、异淀粉酶
9.1.2 糖原磷酸化酶与糖原的降解
糖原磷酸化酶从糖原 非还原端开始逐个加磷 酸切下葡萄糖生成1-磷 酸葡萄糖,切至糖原分 支点4个葡萄糖残基处 为止。
+
CHO
磷酸二羟丙酮
C H 2O P
C H O H 3-磷酸甘油醛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1,6-双磷酸果糖
CH2 O P
Glu
ATP
ADP
G-6-P
⑸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F-6-P
ATP ADP
F-1,6-2P
CH2 O P
CHO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9.1.3 纤维素酶与纤维素的降解
特点:多组分酶系。 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流程:
天然纤维素 C1酶 游离直链纤维素 Cx酶 纤维二糖 β-糖苷酶 葡萄糖 产物:葡萄糖 来源:霉菌、纤维杆菌、纤维放线菌 用途:能源化工
9.2 糖的分解代谢
9.2.1 糖酵解途径
是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这是糖分解 代谢的最基本的反应途径。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CO
磷酸丙糖异构酶
C H 2O H
磷酸二羟丙酮
CH OH
CH2 O P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丙糖异构酶 (phosphotriose isomerase)
Glu
ATP
ADP
G-6-P
⑹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09糖代谢文稿演示
非还原端
α-淀粉酶
还原端
极限糊精
β-淀粉酶
产物: 糊精、寡糖、少量麦芽糖
产物: 麦芽糖、极限糊精
2、β-淀粉酶(β - amylase)
u外切酶,水解α-1,4糖苷键,从淀粉分子外即 非还原端开始,每间隔一个糖苷键进行水解,每 次水解出一个麦芽糖分子。
直链淀粉→ 麦芽糖 支链淀粉→麦芽糖+β-极限糊精
分布,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 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level phosphorylation) 。
Glu
ATP
ADP
G-6-P
⑻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