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工程 ppt课件
平面式滑移
楔移体滑移
圆弧式滑移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鼓胀式崩塌
陡坡上不稳定岩体之下存在较厚的软弱岩层,上部岩体重力 产生的压应力超过软岩天然状态的抗压强度后软岩即被挤出,发 生向外鼓胀。随着鼓胀的不断发展,不稳定岩体不断下沉和外移, 同时发生倾斜,一旦重心移出坡外即产生崩塌。
崩塌发生 崩塌体脱离母岩,沿坡面翻滚、跳跃、互相撞击,最后堆
于坡脚 。伴有崩塌气浪。
崩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1、倾倒式崩塌
从力学特性来 看分为五类
2、滑移式崩塌 3、鼓胀式崩塌 4、岩块流动
5、岩层曲折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崩塌的形成机理
潜在崩塌体形成 成岩过程:沉积、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形成含原生裂隙的
岩体。 构造运动:构造变形、破坏作用形成构造裂隙。 新构造运动:形成陡峭的地形和表生裂隙。
潜在崩塌体的位移 外部环境作用下,顺分离面位移,重心临空。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 崩塌:斜坡岩土体被结构面分割的块 体,突然脱离母体以垂直运动为主、 翻滚跌跃而下的现象与过程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倾倒式崩塌
在河流峡谷区、黄土冲沟地段或岩溶区等陡坡上,岩体以垂 直节理或裂隙与稳定的母岩分开。通常坡脚遭受掏蚀,在重力作 用下或有较大水平力作用时,岩体因重心外移倾倒产生突然崩塌。
以坡脚的某一点为支点发生转动性倾倒。崩塌途径: ①在重力作用下,长期冲刷掏蚀直立岩体的坡脚,由于偏压 失去重心,使直立岩体倾斜,最终导致崩塌; ②当附加特殊的水平力(地震力、静水压力、动水压力以及 冻胀力等)时,岩体可倾倒破坏; ③当坡脚由软岩层组成时,雨水软化坡脚产生偏压,引起崩 塌; ④直立岩体在长期重力作用下,产生弯折,也可导致崩塌。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滑坡
滑坡:边坡上的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失去稳定,沿 一定的破坏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边坡失稳而产生的 地质灾害。
(1)滑坡的分类(滑坡分类见P27 表2.5)
(2)滑坡的特征
滑坡的类型很多,但无论哪种类型,均有一个共同点:在滑 坡体内都有意相对软弱的带(面),其强度比在它之上的滑体和 在它之下的滑床的岩土强度小,滑坡就是滑体沿着该软弱带(面) 由剪切破坏发展而产生的。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3)滑坡的破坏模式分类
由于变形破坏的复杂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滑坡的破坏模 式有很多,按滑体的组成物质,可分为两大类:岩质滑坡和土质 滑坡。
岩质滑坡:在岩层斜坡中发生滑坡造成的灾害。大多沿岩层 层面、断裂破碎带、节理裂隙密集带以及强度较低、塑性变形较 强的软弱夹层发生滑动。以软硬相间的层状、薄层状沉积岩以及 片理化岩石分布区最为发育。平面形态多为纵长式或纵横均等式 或近似梯形。在剖面上由于不同滑动面各部分滑速不均一,在滑动 体上形成多级台阶,并且在滑坡壁上出现滑坡擦痕或擦沟。岩质滑 坡滑动规模相差悬殊,经常有大型和巨型滑坡,因此造成严重危害。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拉裂式崩塌
陡坡由软硬相间的岩层组成时,由于风化作用或河流的冲刷 掏蚀作用,上部坚硬岩层在坡面上常常突悬出来。突出的岩体通 常发育有构造节理或风化节理,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分离面逐渐 扩展。一旦拉应力超过连接处岩石的抗拉强度,拉张裂缝就会迅 速向下发展,最终导致突出的岩体突然崩落。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滑移式崩塌
临近斜坡的岩体内存在软弱面倾向与坡向相同,则 软弱面上覆的不稳定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具有向临空面滑 移的趋势,当岩体的重心滑出陡坡,产生突然的崩塌。 降水渗入岩体裂缝中产生的静、动水压力以及地下水对 软弱面的润湿作用都是岩体发生滑移崩塌的主要诱因。
P29①顺层(层面)滑坡、P20②构造结构面滑坡、P31③同生面滑 坡。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土质滑坡
土质滑坡按主滑面(带)特征可细分为6个破坏模式:堆积土层 沿基岩顶面破坏模式、类均质土体内户型破坏模式、残积土层沿 着原岩结构面破坏模式、沿不同堆积结构面破坏模式、沿老滑动 面破坏模式和沿填土界面破坏模式。
崩塌特征
岩坡的崩塌常发生于高、陡边坡的前缘地段。
高陡斜坡和陡倾裂隙,是由于斜坡前缘的裂隙卸荷作用、由 基座蠕动造成斜坡解体而形成。
这些裂隙在表层蠕动作用下,进一步加深、加宽,并促使坡 脚主应力增强,坡体蠕动进一步加剧,下部支撑力减弱,从 而引起崩塌。
崩塌形成的岩堆给其后侧坡脚以侧向压力,再次发生崩塌的 突坡处上移。所以,崩塌具有使斜坡逐次后退、规模逐渐减 小的趋势。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错断式崩塌
长柱或板状不稳定岩体的下部被剪断,从而发生错断崩塌。 悬于坡缘的帽沿状危岩,后缘剪切面的扩展,剪切应力大于 危岩与母岩连接处的抗剪强度时,则发生错断崩塌。 锥状或柱状岩体多面临空,下伏软基抗剪强度小于危岩体自重 产生的剪应力或软基中存在的顺坡外倾裂隙与坡面贯通时,发生 错断-滑移-崩塌。
P32——P34①、②、③、④、⑤、⑥
➢错落
01 边坡破坏特征 02 崩塌 03 滑坡 04 错落 05 坍塌
错落是指陡崖、陡坎、陡坡沿一些近似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 体下坐位移。它的特征是垂直位移量大于水平位移量。错落体比 较完整,大体上保持了原来的结构和产状。其底部一般有一层松 软破碎、且具有一定的厚度的软弱垫层,被压缩的软弱垫层的范 围成为错落带,错落带由上向下运动的岩土体成为错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