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第1章1.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市场经济理论是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以资源配置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资源配置和公平分配而发生的经济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规律性。
具体来讲,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如下含义:(1)研究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如何使资源配置趋向合理,以便发挥其更大的效用;(2)研究市场经济的一般基本理论问题。
包括: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等;(3)研究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的体制问题,即研究影响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要素,包括市场经济的宏观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微观体制;(4)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问题,包括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规则、市场经济运行的场所和规律、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5)研究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包括市场经济的开放效应、对外开放的方式与途径以及WTO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等;(6)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等。
2.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任务是什么?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学术界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解决四个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问题: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要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市场经济;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化’。
经过多年的探索基本解决了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两大任务。
进入21世纪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主要是解决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市场经济;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化”。
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研究任务是:(1)研究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因此,研究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新时期经济学界争鸣的焦点。
具体来讲,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进一步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如何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三是怎样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四是如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五是如何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六是怎样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七是如何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八是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研究如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运行呈现出良好态势。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如何促使市场经济向更高效率、更好效益的运行是经济学界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首先,应进一步探索如何健全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
包括价格机制、动力机制、竞争机制、信息传导机制、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其次,探讨如何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更科学地解决市场经济的无序性。
在微观层次上研究如何促使政府、企业、家庭行为的合理性;中观层次上研究如何促使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产业、各个区域运行的协调与规范;在宏观层次上研究国家宏观调控行为的合理性;第三,探讨如何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体系。
包括研究如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解决当前存在的市场问题;如何加快发展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等问题;第四,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问题。
包括研究政府职能转变和宏观调控,研究保障制度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等问题。
(3)解决如何全面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
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开放经济,只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才能够给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制,才能不断推进市场化的进程。
因此,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研究十分必要:第一,要对市场经济的开放效应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针对市场经济的新发展重新对市场经济的开放特征进行定位;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对外开放对一国经济的外部冲击效应、结构效应、体制效应效应等。
第二,进一步对对外开放的方式和途径进行研究,包括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等问题的研究;第三,深入研究WTO与中国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关系,推进中国市场经济同世界市场经济的接轨。
(4)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东、中、西各区域经济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开放次序、资源禀赋、区位差异等要素的影响,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而且呈现拉大的趋势。
因此,如何解决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当前经济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方面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实行“东、中、西大区域平衡发展,各区域内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下如何推进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另一方面,要解决城乡二元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深入研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途径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等问题。
3.怎样评价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怎样的市场经济以及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中国化等四个问题。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探讨,基本上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基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
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基本解决了发展怎样市场经济的问题。
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正在探索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中国化这两大任务。
总体来看,基本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1)解决了要不要发展市场的问题,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的命题。
自从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产生以来,人们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虽然那时我们称这个问题为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但问题的实质是一样的。
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经济非商品经济”的理论,到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相容性的部分地、不完全地肯定,最后到我党改革开放以来对这一相容关系的肯定,经历了100多年的漫长历史发展。
可以说,一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其实质上就是一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理论史。
随着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发展,从否定到不彻底的肯定,再到比较彻底的肯定。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对利用外资进行肯定,并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00年,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市场经济,并将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的重要内容。
这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命题在我国已经得以确立。
(2)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基本解决了发展什么样市场经济问题。
建立什么样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形成。
经过多年的探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完成以下几方面的任务: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二是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五是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必须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采取切实措施,积极而有步骤地全面推进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提出了怎样建设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国化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
对于怎样建立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国化问题。
我国理论界的研究主要围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健全国家宏观调控、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问题展开,在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建树:在所有制结构方面,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对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进行新的界定,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元化。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方面提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在国家宏观调控方面,提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加快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
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经济的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在对外开放方面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此外还提出要发展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等等。
十六大以后,我国的理论界主要围绕“五个统筹”、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等问题展开,其出发点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问题。
4. 如何理解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答: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可以解决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怎样发展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中国化”等问题,无论对于具体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学习和研究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