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讲解

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讲解


c)
按防化要求分级
主体
防化 级别 工程名称 条件 防化要求 条件 防化要求 主要出入口
人员情况
乙 专业队队员 掩蔽部 人员掩闭所 人防物资库 有少量人员 以掩蔽人员 为主 (肌体防护)
防毒
要求 防毒
通风
不间断通风 设滤毒通风
工作状态
空袭后立即 到室外工作 可能有个别 人到室外
洗消
设正规洗消
丙 丁
设简易洗消 不设洗消
一,布局要求 1、防空地下室的位置、规模、战时及平时的用途,应根据城市的人防工程规划 以及地面建筑规划、地上与地下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2、与危险目标的距离 2.1 防空地下室距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厂房、库房的距离不应小于50米; 2.2 防空地下室距有害液体、重毒气体的储罐不应小于100m。 3、人员掩蔽工程的服务半径:人员掩蔽工程应布置在人员居住、工作的适中位 置,其服务半径不宜大于200m。 4、型钢对外封堵数量每个防护单元2个,超过的改为门式封堵。
890
1040 930 1110 1000
540
720 610 790 680 250

不满足最小防护厚度要求的顶板,应在其上面覆土。 覆土厚度应乘以0.7的折算系数。


当防空地下室上方设有管道层(或普通地下室)其外墙和顶板均可折 算成防空地下室混凝土顶板的防护厚度,而不用覆土。 其他材料换算系数: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石砌体 1.0 实心砖砌体 0.7 空心砖砌体 0.4 对于战时无人员停留的(专业队装备部、人防汽车库)按结构的需要 确定。
② 掘开式 ——单建式、附建式
b)

按战时功能划分
指挥工程——各级指挥机关
② 医疗救护工程——中心医院、急救医院、救护站。
③ 防空专业队工程——战时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 防化防疫、通讯、运输、治安等专业队。
④ 人员掩蔽工程 ——一等人员掩蔽所、二等人员掩蔽所。
⑤ 配套工程 —— 区域电站、区域供水站、核生化监测中心、报警站、食 品站、物资库、人防汽车库、生产车间、人防交通通道 等。
人员掩蔽工程、配套工程

0.80
2.00
1.50
2.20
1.00
战时备用出入口的门洞最小尺寸0.7x1.6m,通道1.0x2.0m

车辆出入口 根据战时通行车辆尺寸确定 ③ 物资库出入口 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m2-门洞净宽不小于1.50m 建筑面积大于2000m2-门洞净宽不小于2.00m 二. 独立式室外出入口 ① 通道形式 乙类和核5级、核6级核6B级甲类防空地下室,其室外出 入口(防密门以外部分)、不宜采用直通式 核4级、核4B级不得采用直通式

防护单元的掩蔽面积计算
防护单元的建筑面积扣除
结构面积 口部面积(防毒通道、密闭通道、滤毒室、洗消间) 通风面积(通风井、扩散室、滤毒室、风机房) 水箱、临时水箱、厕所 、盥洗室等面积
多层防空地下室 其上下相邻楼层划为不同防护单元时其下层及以下各不 再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

不划分防护单元的限制 上部建筑为十层或多于十层(其中一部分上部建筑可不 足十层或没有上部建筑,但其建筑面积不得大200m2)。 的防空地下室。(注:位于多层地下室的底层的防空地 下室,其上方的地下室层数可计入上部建筑的层数);
表3.3.3
砌体结构
建筑高度 0.5倍建筑高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建筑高度 5.00m



核5、核6、核6B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室外出口毗邻的地面 建筑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时,可不考虑其倒塌影响 防倒塌棚架的设置 出地面段在倒塌范围以外时,不设防倒塌棚架。按平时需要 设计,宜采用单层轻型结构 出地面段在倒塌范围以内时,应采取以下防堵塞措施: 1)核4、核4B级设防倒塌棚架 2)核5级、核6级、核6B级平时设有口部建筑时按防倒塌棚架 设计;平时不设口部建筑时,设临战装配式防倒塌棚架
② 防护单元连通口防护密闭门的设置 (参见图示) 隔墙两侧各设一道防护密闭门 隔墙两侧都设防护密闭门的门框墙厚不宜小于 500 mm 多层防护单元其楼板应为防护密闭楼板,连通 口的设置 见图示。
防护门的设计压力取值:
防护门的设计压力取值:
h) 相邻抗爆单元之间的抗爆隔墙 ① 永久的(不影响平时使用)抗爆隔墙 现浇钢筋混凝土不小于120mm厚 现浇混凝土不小于250mm 厚 ② 邻战时构筑的抗爆隔墙和抗爆挡墙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组合墙不小于120mm厚 梯形砂袋堆垒,高度不宜小于1800mm,最小厚度不宜 小于500mm.
间断通风
空袭和染毒 时不进出物 资 设备允许染 毒

专业队装备 部 电站机房
室内无人
允许 染毒 不间断通风
d)防空地下室一览表
第二章 a) 防护单元的划分
核6级,二等人员掩蔽所
① 防常规武器:常5级、核6级、常6级。
② 防化学武器:核5级、核6级
b) 防护单元的划分
防护单元、抗暴单元的建筑面积(m2)
c)
不设室外出入口的条件 地下室占满建筑红线 只限乙类防空地下室、核6级和核6B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 d) 甲类防空地下室主要出入口的防堵塞 ① 地面建筑的倒塌范围 室外出入口出地面无防护顶盖段宜布置在地面建筑倒塌范 围以外
甲类防空地下室地面建筑倒塌范围
防核武抗力等级 4、4B 5、6、6B 地面建筑结构类
e) 出入口的尺寸 一. 门洞、通道和楼梯 ① 人员出入口 战时人员出入口-满足平时使用、防密门和密闭门尺寸要 求,还应满足最小尺寸要求
战时人员出入口最小尺寸(m)
工程类别 医疗救护、防空专业队工程 门 净 宽 1.00 洞 净 高 2.00 通 净 宽 1.50
表3.3.5
道 净 高 2.20 楼梯 净 宽 1.20
有上部建筑的顶板最小防护厚度 城市海拔 剂量限制 (m) (Gr) ≤200 >200 <1200 >1200 0.1 0.2 0.1 0.2 0.1 0.2 防核武器抗力等级 4 970 860 1010 900 1070 960 4B 820 710 860 750 930 820 5 460 360 540 430 610 500 250 6、6B
③ 按通道形式划分-指室外出入口 直通式-防密门外在水平方向通道无拐弯通向地面 单向式-水平通道900拐弯 穿廊式-水平通道出入端两个方向通至地面出入口 竖井式-出入端从竖井通至地面 楼梯式-出入端从楼梯通至地面 b) 出入口的数量及宽度 ① 数量 每个防护单元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不包括竖井式出入口和 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 其中至少设一个室外出入口(战时主要出入口)

相邻两个防护单元可在防护密闭门之外共设一个室外出入 口(抗力 级别不同时,出入口按高抗力级别设计) 1、两相邻防护单元均为人员掩蔽工程时 2、一侧为人员掩蔽工程,另一侧为物资库时; 3、两相邻防护单元均为物资库时,并其建筑面积之和不大于6000m2。
② 宽度 人员掩蔽工程各出入口(不包括竖式出入口,与其他人防 连通口和防护单元间的连通口)净宽之和按掩蔽人数计算 不小于0.30m/100人(包括出入口通道和楼梯的净宽), 每樘门的通过人数不应超过700人即单个门限定宽度不大 于2.1米,与非人防的连通口(设有密闭通道)可计为蔬 散宽度 相邻防护单元共用的通道和楼梯净宽,按两个防护单元掩 蔽人数之和计算
表3.2.2-1
无上部建筑的顶板最小防护厚度
城市海 剂量限 拔(m) 制(Gr) ≤200 >200 <1200 >1200 0.1 防核武器抗力等级 4 1150 4B 1000 5 640
表3.2.2-2
6、6B
0.2
0.1 0.2 0.1 0.2
1040
1190 1080 1250 1140




外通道长度(包括独立式室外出入口和附壁式室外出入 口) 乙类和核6级、核6B级不得小于5m 通道长度计算:按防护密闭门以外有防护顶盖段通道中 心线的水平投影折线长度 有人员停留的核4级、核4B级、核5级其通道长度详见规 范表3.3.10-1和表3.3.10-2的规定 通道宽度大于2m时其通道长度按上表的最小长度乘以长 度修正系数ζx
防空专业队工 装备掩蔽部 程
队员掩蔽部 人员掩蔽工程
轻型车
中型车 3m2
40~50m2/台
50~80m2/台
1000取0.65,1000-1500取0.7, 1500-2000取0.75;
1m2
c)


防护单元钢筋混凝土顶板防护厚度-(针对战时有人员 停留的防空地下室 ) 乙类防空地下室顶板的防护厚度不应小于250mm 甲类防空地下室顶板的最小防护厚度
c)
按防御的武器划分
工程类别 甲类 预定防御的武器 核武器、常规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 4种
乙类
常规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
3种
三、防空地下室的分级
a)
按抗力分级
4级、4B、5级、6级、6B级
b)
按防武器种类分级
① 防常规武器:常5级、常6级。(乙类防空地下室) ② 防核武器:核4级、核4B级、核5级、核6级、核6B级。 (甲类防空地下室)
பைடு நூலகம்)


战时有人员停留的防护单元外墙顶部的防护厚 度 (防城市火灾的需要) 全埋式-顶板底面不高出室外地面 (详见图示) 非全埋式-顶板底面高于室外地面(详见图示)
防护单元应自成体系 防护设施 内部设备 出入口数量 g) 相邻防护单元之间 ① 设防护密闭隔墙- 甲级按结构抗力要求 乙类常5级不小于250、常6级不小于200 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只少设一个连通口 f)
5、工程之间的连通:根据战时及平时的使用需要,相邻的防空地下室之间以及 防空地下室与邻近城市地下室建筑之间应在一定范围内连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