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社会分析理论
六、社会资本理论
1、主要内容 能够为个人或团体提供获得资源和支持的社会关
系网络,以及网络中蕴含的信任、团结、互惠等 网络规范 社会关系网络 网络规范 社会参与
第三节、社会分析理论
六、社会资本理论
1、对社区工作的意义 社会资本对社区的作用; 社会资本对社区群体的作用; 社会资本建构的途径和方式。
(一)主要观点
1、强调社会的渐进性。现存的各种社会制度均为社会演变 的结果,所以它们都是合理的。
2、自由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反对国家过多的 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3、强调个人主义。社会效益是个人利益的总和。 4、提倡助人自助。需要改变的是个人而非社会制度本身。 5、选择性的社会福利原则。只供给不能自助的人,其他人
必须通过市场或家庭来解决。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
二、新保守主义
(二)对社区工作的意义
小组讨论环节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
三、多元主义
(一)主要观点
1、承认并应促进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并存。 2、承认不同的群体拥有不同的资源,因为也就具有不同的
影响力。 3、调节自由市场,使不同利益的群体能够公平竞争。 4、在不损害他人权益的情况下追求个人自由,为了追求平
提供社会服务是解决社会不公平的途径。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
五、费边主义
(二)对社区工作的意义
小组讨论环节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
六、社群主义
(一)主要观点
1、任何人都是诸多社群的成员,离开社群,人类的存在和 个人的自由不能维持长久。
2、排他性的追求个人利益必然损害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环 境。
3、强调普遍的公共利益,个人的自由选择能力以及各种权 利都离不开个人所在社群,只有公共利益的实现才能使个 人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第三节、社会分析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2、对社区工作的意义 寻找社区领袖,树立行为榜样; 通过培训提高工作员和社区领袖的个人自我效能感; 活动应由浅入深,提高团体成员的集体效能感; 。。。。。等等
第三节、社会分析理论
五、社会建构理论
1、主要内容:客观事实无法脱离人们所附加的主观 意义所孤立存在;人们所经历的日常现实不简单 是面对事实和物体,它也是被社会建构出来的。
第三节、社会分析理论
二、社会冲突理论
3、对社区工作的意义 (1)社区中存在诸多利益群体,他们对于稀有资源
的争夺产生了社区问题,甚至导致社区解体。 (2)弱势群体在稀有资源的争夺中往往处于不利地
位,产生了社区不平等和社区压迫现象。 (3)制度取向的工作策略。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不在
于个人能力的缺失,而在于不公正的社会制度。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
一、意识形态的涵义
➢ 个人及小组或社群的一般社会和政治世界观,这 些世界观多包括在不同的政治哲学之中,例如自 由主义或社会主义。(R.Thorpe)
1. 较明显的价值倾向; 2. 较强的政治属性; 3. 意识形态是影响社区工作介入策略的重要因素。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
二、新保守主义
对等交换。 (5)冲突和共识取向的工作策略。
第三节、社会分析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1、主要内容 人类行为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习得的,
观察学习是最主要的行为学习方式之一。行为、认 知、其他个人因素以及环境影响都作为相互双向影 响的互动性决定因素而发挥作用。 观察学习 个人自我效能认知 集体效能认知
第一节、理论的涵义
四、理论的形成
1、归纳法 (Inductive Theory):由观察的事例,形成 观念,并将之提升为一般性理论。
2、演绎法 (Deductive Theory):先有假定及观念,再 建立理论,然后应用于事例。
3、回溯法 (Retroductive Theory):由观察的案例中提 升理论性的假定再回到观念。
➢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一种双方交换的行 为,在交换过程中双方都考虑各自的利益,企图 根据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利益来选择相互作用,当 互动双方都达不到自我的目的,社会互动就会趋 向停止。
第三节、社会分析理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2、关于社会问题 ➢ 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对等交换,不平等交换瓦
解了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甚至会导致个体之间、 组织之间的冲突,从而破坏社会的整合。
治关怀,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维持了既有的社会结构。 3、提出改造社会的新的行动方式。关注社会结构,从根本
上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 4、对社会工作功能和角色重新作出解释。不应成为政府维
持社会制度的工具,而应代表劳动阶级谋求政治主导权, 扮演改革者的角色。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
(二)对社区工作的意义
第三节、社会分析理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3、对社区工作的意义 (1)社区是社会交换的场域,个体和组织的交换行
为建构了当地的社区结构。 (2)由于资源的占有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平等,
社区中可能存在不对等交换。 (3)弱势群体可能面临不平等交换,从而越加弱势,
社区分化严重,人际关系紧张。 (4)通过各种途径在双方建立双向依附关系,实现
第五章 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的涵义 二、社区工作理论的类型 三、社会分析理论 四、意识形态理论
第一节、理论的涵义
一、理论的涵义 1、根据D. Howe (1987),理论是一套观念和主张,
对某些现象提供一个有系统的解释。 2、根据 Johnson (1987), 理论是一套有逻辑性、有
系统的见解,能够描述及解释一些实际现象。 3、理论是用以揭示事物相互关系或因果关系的一
套概念组合,能给予人们行为的指引及规范。
第一节、理论的涵义
二、理论的意义
1、一套好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事实,解释 事实及预计发展的方向。
2、一套好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计划将来,包括实 际工作计划及制定公共政策。
3、一套好的理论可以提出一个理想方案,作为我 们努力寻求的方向。
第一节、理论的涵义
三、理论的特性(D. Howe) 1、描述 describe 2、解释 explain 3、提出对未来的预见 predict 4、控制及带来转变 control and bring about
第二节、社区工作理论的类型
一、实践理论和实务理论二分法
1、实践理论(theory of practice):对社会工作人员 所从事社会工作的宏观环境的分析。
2、实务理论( practice theory):指引社会工作者在 具体执行工作时的理论。比如社区工作的介入模 式、实践原则、方法、技巧、规范等。
2、男权制度与两性的性别定型关系密切,性别定型是社会 文化制度的产物。
3、男权主义将社会分为公共和私人两个空间范畴,妇女的 家庭照顾者角色限制了她们在公共领域的发展。
4、角色定位和职业分层使女性在职业岗位处于不利地位, 收入水平低,再加上家务负担严重,承受着双重压力。
5、要解决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就必须改变男权制度,实现 两性平等。
4、强调基于相互联系的共同利益和价值,反对纯个人化的 福利概念,建立积极的邻里关系和社区照顾网络。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
六、社群主义
(二)对社区工作的意义
小组讨论环节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
七、新女性主义
(一)主要观点
1、社会文化和制度中的男权取向,使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 处于弱势地位,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
小组讨论环节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
五、费边主义
(一)主要观点
1、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同时社会上其 他社群之间的冲突同样重要。
2、社会平等与自由是相辅相成的。个体不单要有负面的自 由,更要有正面的自由即拥有足够的资源使其有行使自由 的能力。
3、采用渐进的方法追求社会平等,反对暴力革命。 4、自由市场是社会问题的成因,生产国营化、由国家主动
稀有资源的争夺激化了群体关系,瓦解了社会整合。 (3)在争夺稀有资源的过程中,产生了社会不平等
和压迫现象,弱势群体处于无权状态。
第三节、社会分析理论
二、社会冲突理论
2、关于社会问题 ➢ 社会问题的产生在于稀有资源的分配失去平衡,
使得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出现紧张乃至冲突。 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社会制度上下功夫。
第三节、社会分析理论
将无权、受压迫的社区居民组织起来,与 社区中的强势群体和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展 开对话,以争取公正的资源分配机制及社 会政策的改善,达到相对的平等和社会结 构的合理化。
第三节、社会分析理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1、主要内容
➢ 社会交换是当别人作出报答性反应就会发生,当 别人不再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了的行为。社会 的微观结构群体或社区起源于个体由于期待社会 报酬而发生的交换。
等竞争的机会,社会制度是可以改变的。 5、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源或相关的制度保
障,所以改变包括自由市场在内的社会制度是必要的。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
三、多元主义
(二)对社区工作的意义
小组讨论环节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
(一)主要观点
1、从生产方式或社会结构层次分析案主问题及社会现象。 2、对传统社会工作进行批判。过于强调助人技术,缺乏政
社会互动 社会化 相对性 社会文化 话语权 主体性 反思性、批判性
第三节、社会分析理论
五、社会建构理论
2、对社区工作的意义 社会问题是建构的; 权力是社会建构的武器; 语言和文化史社会建构的载体; 帮助案主理解问题建构的过程和机制; 提高案主的主体性,参与建构的过程; 引导案主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进行批判性反思。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