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有关天津名人故居的故事?(看侃影娱的回答,9赞)
“百年历史看天津”,天津有英、法、德、意、美、日、俄、奥、匈、比利时九国租界,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天津最具特色而且在全国所独有的便是租界里各式各样的小洋楼,3000多栋风貌建筑、800多栋名人故居,从末代皇帝溥仪的静园到梁启超故居,从著名京剧艺术家马连良的故居疙瘩楼到现代杰出剧作家曹禺的故居,不胜枚举。
简单看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人故居吧!
【少帅府-张学良】
张学良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8号的故居有前后两幢砖木结构楼房,前楼建于1921年,为三层带地下室;后楼为二层,建于1926年。
两幢共有楼房42间,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
建筑总面积1401.6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495市亩。
该所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
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室内宽大考究,内部楼梯、地板、门窗等均采用菲律宾木料;卫生设备具全,院内广植草坪。
经过两年多的整修,旧景重现,品味历史,张学良故居博物馆的音乐、装修、服装、家具、人物全景重现了当年张家在天津法租界的生活原貌,用立体的方式重现了天津民国时代五大道的浪漫奢华及传奇故事。
【静园-末代皇帝溥仪】
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本租界区宫岛路),始建于1921年。
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
静园主体建筑属于折衷主义风格,带有日本木构建筑特点和西班牙建筑的样式。
门的结构和材料选用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朴素自然而简约,然而它的缓坡屋顶、筒瓦的利用以及室内细部装饰则有明显的西班牙中世纪建筑风格。
静园为三环套月式三道院落,即前院、后院和西侧跨院。
前庭院建有西班牙式二层(局部三层)砖木结构主楼一座,西半部为通天木柱的外走廊,东半部为封闭式。
整理修复后的静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对外开放,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庆王府-庆亲王载振】
庆王府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原英租界剑桥道)55号,地处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最集中的“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腹地。
其始建于1922年,原为清末太监大总管小德张亲自设计、督建的私宅,在原英租界列为华人楼房之冠。
后被清室第四代庆亲王载振购得并举家居住于此,因而得名“庆王府”。
庆王府占地面积4327平方米,建筑面积5922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二层(设有地下室)内天井围合式建筑。
整体建筑适应当时的西化生活,更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是五大
道洋楼之中西风东渐的典型建筑。
庆王府为砖木结构二层(设有地下室)内天井围合式建筑;两层外檐均设通敞柱廊,
建筑形体简洁明快。
室内设有共享大厅,大气、开敞,适应当时的西化生活。
水刷石墙面
与中国传统琉璃栏杆交相辉映,门窗玻璃上比利时工艺雕琢的中国传统花鸟栩栩如生。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在天津市国土房管局的领导下依据“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原则,历时近一年完成了庆王府的整修工作。
整修过
程在充分尊重和保留建筑历史文化信息的基础上融入精巧别致的现代使用功能,如今,这
座昔日的王府已经成为天津独一无二的文化休闲空间。
【梁启超故居-梁启超】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很有影响的人物,一生著作甚丰。
他于民国初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马
路 ( 今河北区民族路 ) 购得一块地皮,面积约4 市亩,于 1914 年建成一所住宅,此后又建一所书斋叫饮冰室,住宅为二层西式楼房,前后共有两幢。
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
这两所住宅是民
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
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
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
平方米;书斋“饮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折中主义风格明显,为
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
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
会客,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
这座书斋的建立,意味着梁启超曾经的虚拟“饮冰室”文化符号终于有了实体的依托。
自1919年至1929年,晚年的梁启超告别了官场,远离了政治,除了在南开大学、清华大
学等名校讲学和开展一些有限的文化活动外,大部分时间在天津的饮冰室著书立说,潜心
思考中国社会的走向,探讨中外文化的融合。
新中国成立后,新楼和旧楼全归公产,先是有军属入住,后居民越来越多,院内也陆
续搭建了许多临时建筑,在筹办纪念馆前的腾迁过程中,这里一共迁走了91户居民。
今
天的饮冰室,虽然没有了硕儒秉烛夜读的场景,也见不到梁氏子女们的欢笑与嬉闹,但宁
静的空间中却充满了历史的味道。
【袁氏宅邸-袁世凯】
袁世凯的政治生涯是在天津起家,他在天津建造了大量豪宅。
其中:奥租界金汤二马
路(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规模较大,占地1836平方米,建筑面积2217平方米,主楼
呈“L”型,三层砖木结构,共有房54间。
袁世凯委托英、德建筑师设计成欧洲古典式建筑,建造成一所富丽堂皇的大型住宅,是天津仅存的一幢十六至十八世纪德式风格的小洋楼。
从海河对岸观看,宅邸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周墙身托起的又高又陡的双坡顶,以及在屋顶上建造的那座采光亭。
这种造型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在德国建筑风格中进行演化,变为有外棱的“扣钟”。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幢楼内建有“隐身处”和“脱身处”。
“隐身处”是在二楼右侧有个小门,门内建钢筋混凝土楼梯,铁栏杆,可上至楼顶间,下至地下室、如果关上小门便找不到上下楼的去处。
“脱身处”是在三楼凉亭设有铁楼梯,直通后花园余门,由此可脱身逃走。
此外,在这所楼的二、三层之间还专门设计了一间八角形房屋,几面窗户都朝海河,无论潮涨潮落,河水都好似往八角楼里流,象征无数财源流人袁家。
在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中,此建筑已被重新修复,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天津名人故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