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车磨合后不一定要拉高速

新车磨合后不一定要拉高速

新车要不要拉高速?这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

有人说拉高速是新车必须做的工作,有人说拉高速就是在烧钱,你的新车会去拉高速么?主持人:对于新车磨合后要不要拉高速,通过网友的辩论,我们看到争议很大,而且各方都有自己的理由且深信不已。

两位车主怎么看待拉高速?BJ咖啡:这是我是坚决反对拉高速的。

很多人新车磨合要拉高速,假如车的极限速度是200,就恨不得拉190,觉得这样车才能跑出速度来。

我比较反对这种说法,机器并不是跟人体一样,机器永远是机器,在机器同样情况下,它永远会有这个储备能力,而重点是车子是不是有这种精力。

很多网上的朋友说,磨合期过了,要拉高速了。

我是反对的。

发动机超过4000或者5000转的话,对于发动机是一个损伤。

如果有需要没有问题。

如果没有需要的话,我觉得拉高速跟以后车的极限值是没有关系的。

秋风:我也反对拉高速。

其实在平常开的时候,开到3000转左右换档,就可以实现拉高速想要的效果。

关于拉高速我看过一期节目,来源于一个名人,因为名人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老百姓中形成了要拉高速的概念。

有的还冒着被拍照、被罚款的危险到高速上跑几十公里。

主持人:现在普遍有一种说法,就是新车磨合后拉高速的速度决定了车以后的极限值也就是最高时速,很多新车主也会在老司机的指引下,因为这个原因去拉高速。

咖啡老师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BJ咖啡:对。

在网上,大家经常谈论的磨合期过后拉高速的概念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同一款车跑的速度不一样,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是因为你磨合期以后没有拉高速。

我觉得这是一种讹传,磨合期之后的极限值跟我们这个车能不能达到极限值完全没有关联的,而且对车是有害的。

秋风:我也觉得这是一种误导。

我是做机器设计的,一般我们在设计机器的时候考虑到工况的问题,工况系数应该是0.8左右,都是比较合适的系数。

如果你让系数达到1.1的时候,对设备简直是一种摧残。

主持人:陈老师怎么看待拉高速的?陈新亚:汽车设计上有一个问题,比如说你设计的最高车速是180。

实际上它最好的工作车速,或者是稳定行驶速度不是180的时候。

只是说我能够跑到180而已。

但这个时候,肯定对机器的运行不是最好的状态。

现在高速公路上限速的速度80—120是最好的。

我觉得拉高速要灵活掌握,要砍看磨合期车辆的运行情况,如果磨合期一直是很低速的走,都是在市区很慢,转速也不高,也不敢踩,时间长了以后对发动机的性能不好。

因为里面容易有积碳。

如果过了磨合期了,发动机在长期低速运转状态之下,容易有积碳,如果你想解决它,维修是一个,还可以到高速公路上跑一跑,但是并不一定非要跑170、180。

拉高速不是那个意思,那个意思就偏了。

超过极限以后,谁也受不了,对它的寿命实际上是一种影响。

不一定非要车速达到多少,正常的跑一跑高速就可以。

我也不提倡超速,没有必要刻意的跑很高的速度。

如果你在磨合期内已经跑过高速了,也跑过120,你就没有必要再拉高速了。

许建忠:我在国内是做修理出生的。

拉高速是来源于我们最早的修理。

那个时候的加工工艺和我们现在的修理工艺有很大差距,汽车发动机通过减少进气量使车速不能太高,目的是降低磨合期内发动机磨损。

通过磨合,进行更细的研磨,使得摩擦负的精度变得更高。

车已经磨得很好了。

而当磨合期结束了,因为长期在低的转速的状态下运作,油品质量等致使车辆运行中的杂质沉积增多,这个时候拉高速,可以在大的汽油进行冲击以后,清洗掉这些东西,以后才跑得起来。

而现代汽车技术下的汽车,并不需要刻意的拉高速。

如果在磨合期中,一直是在北京的城区走,转速很慢,车速很低,也会出现上述说到的这些情况,会产生一些脏东西。

这个时候拉高速,相当于对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进行了一次清洗。

而如果本身磨合期走的路况都很好,都是在60、80,没有必要跑完磨合期后拉高速。

陈新亚:对。

车辆一直在低速行驶的状态中,发动机温度不是特别高,燃烧不是很充分。

要是跑一跑高速,温度上来,有可能把一些积碳烧掉。

能够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BJ咖啡:只要你磨合期间,正好赶上比较堵车,老是40、50迈,也没有上过80。

磨合期过后,跑个80和120,那就很痛快了,积碳也基本上清了。

主持人:按照这个原理,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经常在城市道路跑的车主,是不是隔一段时间跑一跑高速,这样对车也有好处?陈新亚:不光是磨合期,就是平常我们的车,如果你总是在市区转悠,也应该时不时的跑一跑高速。

比如周末去周边转一转,对车都是很好的。

其实汽车的磨合期是3000公里或者5000公里都不是一沉不变的。

当车子没有达到良好的状态时,非要让它达到极限的行驶状态,是有害无利的。

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建议不要太高速行驶。

太高的话,对发动机都是不好的。

新车一定要拉高速吗?相信很多车友都搞不清楚,我也很疑惑,如果一定要拉高速,为什么手册里一句也不提?只是强调磨合和首保!下面转帖的文章也许对你有帮助,只是转帖了部分。

拉高速这个概念从以前流传下来,早期的国产车加工面十分粗糙,磨合中会有大量被磨削下来的金属碎屑,加上那时的机油虑空隙大,其它诸如悬挂、轮胎、轴承等等各方面都不怎么地,所以那时的车磨合车速很低而且要勤换机油勤保养。

在磨合后(实际上应该说是磨合后期而不是磨合完成)需要高速跑一下,以便于缸筒、曲轴、突轮轴、轴承等个摩擦面形成“镜面”,减小摩擦阻力,这样车才能跑的顺畅。

我个人认为这个观念对于现在的车和发动机,已经显得过时(包括以前概念中的低转速换档问题也有些过时),现在的发动机,至少装在捷达车上的发动机,加工精度远远高于以前的国产发动机(题外话: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技术进步的多快,而是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差的太远。

从捷达发动机所能使用的油品等级就可以看出和更先进的发动机的差距)。

我们的发动机首先因为精度比以前的提高,另外有最后的冷磨工序,可以说在出厂时就完全可以在130公里时速或4000转的转速以下长时间工作,这个值大约相当于最大值的2/3,不长时间高于这个值是可*的。

因为加工精度的提高,摩擦面本身就不是很粗糙,而且可以很快形成镜面,因为材料的提高,耐磨更好。

换句话说,在这个速度下如果出问题,只能说明零件质量有问题或者组装有问题,即使因为现在没高速跑而没发现,这样的发动机在磨合后也不会比合格的发动机工作的好(可惜的是现在的汽车生产厂轻易不会承认是自己的质量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是高转速行车不好还是质量不好虽然效果是一样的,但原因却是不同的,不能混淆。

再说拉高速。

如果说磨合后拉一下高速车就能好用,这合理吗?是不是我们出生的时候或者成年的时候好好洗一次澡,就可以一辈子不赃?显然这个理论是不对的,车也一样,拉一次高速并不能使车一直好用下去,所以说磨合后拉高速的意义并不大,当时的确可以感觉车有力,其实随便什么时候去高速路用高速跑一圈回来,车都会好用一段时间,这点我相信是每一个车主共同的体会。

拉高速的话,多高算拉到了?120还是150?还是180的极限?120的话我认为那是正常速度,根本不是拉高速。

我自己的车才50公里的时候就每天120的速度开,现在并无任何不妥,虽然更换了一些零件,但除了刹车片、盘都不是因为磨损,而是电子器件寿命到了。

那么拉到150、180吗?不好的,这个速度对于新发动机,短时间可以承受,但毕竟新发动机内部零件配合还是紧密,高速中是热量聚集还是大,所以长时间跑并不好。

另外一辆车的磨合不仅仅是发动机本身,还包括各轴承、转向助力系统、发电系统等等,这些部位的散热和润滑没有发动机内部要求高,在配合尚且紧密的时候承受这样的速度也容易出问题。

所以我认为没必要非去追求拉一下高速,拉了也未必有什么大用,也就是刚跑完,感觉好点。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拉高速?我认为那些长期行驶在拥堵路段的车辆最好能定期上高速跑一下,高转速对车有什么好处,如何驾驶可以让自己的车好用,从原理上讲是这样:汽油本身即是燃料,也是溶剂,有很强的清洗作用,而机油的五大基本功能之一就是清洁。

发动机高转速下,汽油和机油的流动速度快,可以*他们自身的清洁作用清洗发动机。

低速行驶的不良影响和高速行驶的有利之处在于:1.低速时汽油流动速度低,易在进气门形成胶质,影响进气。

电喷车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电喷车和化油器车不一样,喷嘴喷出的燃油颗粒很小,不再需要化油器车那样在进气歧管和空气混合后再进入汽缸,而是直接喷射在进气门背面,和吸入的空气一起进入汽缸。

由于汽油提纯时的不彻底和某些添加剂的作用,会在进气门和汽缸气门口形成积炭、胶质,久而久之进气通道变小,进气不足,车无力。

高速行驶时因喷油量大,汽油的清洁作用会将积炭和结胶清洗掉,虽然不能避免其形成,但可以大大延缓其产生的速度。

2.低速是机油流动速度低,摩擦面形成积炭。

汽车烧汽油,肯定有积炭,加上高温环境中机油的氧化作用,都会在发动机摩擦面和机油中形成积炭、胶质和其它杂质,这些杂质会在摩擦面缝隙中停留下来,由于发动机内部工作温度高,压力大、冲击大,附着的杂质会形成硬壳,使摩擦间隙变小,阻力增加。

高速运转中机油流动速度快,首选会更多的带走杂质,减少沉积,另外高速时各工作面摩擦强,摩擦下来的杂质也会被带走,增加间隙,减小内阻。

因此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高的转速是有益的做法,比拉一次高速要管用的多。

长期拥堵路段行驶的车辆最好能定期跑一下高速也是因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