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住宅室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
【摘要】居住区室外无障碍设计聚焦点在于“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者对居住环境有更多的依赖性, 无障碍设计就是考虑设计要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 其结构尺寸要考
虑人体所能触及的活动范围, 同时根据使用者的生理、身体要求考虑“触及”的舒适程度, 另外也要考虑心理因素。
本文阐明了室外环境无障碍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研究了老年人住宅室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
【关键词】老年人室外环境无障碍设计
中图分类号: ts97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室外环境无障碍设计的基本要求
1、安全原则
由于障碍人士的身体或年龄上的特殊性, 他们的活动区域内要
有辅助性、保护性的设施。
因此其设计上安全考虑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空间( 消除室内高差) 、装置( 设置扶手、地面防滑) 、设备( 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 、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障碍人士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 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见表1) 。
表1障碍内容及改善措施
2、人体功效学原则
从人体功效学的角度出发, 考虑大多数障碍人士的居住习惯,
先分析影响设计的人体尺寸的性质, 根据设计对象的性质确定采
用的百分位数, 在尺寸上考虑他们的方便性, 另外还要根据生理
解剖特点、心理感受等因素予以适当的修正。
3、空间上无障碍性原则
障碍人士行动较迟缓, 因此要求居住区室外的场所及其设施必须具有可接近性。
为此, 设计者要为他们积极提供参加各种活动的可能性。
从规划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各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设施, 并保证他们有通过付出生理上的努力, 能得以实施的心理满足感。
4、环境心理学原则
障碍人士身体上的诸多不便致使他们在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免不了受到一些漠视和冷遇, 心理上形成了孤独无助的阴影, 但他们与正常人一样有着同样丰富的思想情感, 内心渴望与人交流, 渴望得到他人关爱。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 应多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围台空间、坐息空间等, 以便于相聚、聊天、娱乐和健身等活动, 尽可能满足他们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5、指引原则
障碍人士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或感知危险的能力差, 即使感觉到了危险, 有时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 或者因错误的判断而产生危险。
尤其那些盲人和弱视者, 他们大部分依靠听觉和触觉, 识别能力弱, 反应速度慢。
因此, 缺乏空间标识性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 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和不安全。
为此, 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 给予
他们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
6、绿化原则
目前, 根据国家的标准, 绿地指标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为三个
级别: 组团级、小区级、居住区级, 其中组团级不少于0. 5 m2/ 人;小区( 含组团) 不少于1 m2/ 人; 居住区( 含小区或组团) 不少于1. 5 m2/ 人。
残障人士由于与外界接触机会少, 对绿色和自然的
渴望更加强烈。
要使室外的绿地氛围与他们的回归自然感产生共鸣, 需提高绿地的可达性、亲和性和自然化的文化品味及生态品味, 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审美标准。
植物能释放大量负氧离子, 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尘防灰, 十分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的健康恢复。
居住区种植的植物主要分为六类: 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及竹类。
要发挥植物作为三维空间实体的作用, 要因地制宜, 巧妙地运用孤植、对植、群植和片植等手法, 科学处理好软质景观内部乔、灌、花、草与园林建筑小品之间相互映衬的关系, 以各种方式交互形成多种空间效果。
植物要适地适树, 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 以免形成障碍, 要选用
一些易于管理、少虫害、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具有特色的优良品种, 构建层次丰富的绿化空间。
二、老年人住宅室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
1、坡道
坡道是无障碍设计中的重点,因为大部分残疾人及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等需要以轮椅代步,因此地面就不能有台阶等障碍物,而需
要用坡道解决地面的高差问题.坡道的材料一般有木头、金属和混凝土。
其中以金属与木头建筑的坡道,容易拆装、十分方便,木头要进行必要的防腐、防火措施.虽然混凝土坡道造价较高,但它却更易于保养并具有耐久性。
坡道表面应进行防滑处理,表现不宜覆盖地毯之类的纺织物,因为一但浸水或沾有污物后,便特别滑。
在寒冷地区,为了避免冬天坡道因积满冰雪而打滑,可以在坡道上加装雨蓬,或在坡道内部装上加热器以使冰雪融化。
坡道的最大坡度为1:12,长度不能超过10m,如果超过10m,则中间须增加休息平台。
为了便于残疾人上下坡道以及避免跌倒或碰撞,坡道上往往需要装上扶手、护栏.如果坡道地面的高差大于15cm 或长度大于2m时,坡道两边均需安装扶手,对于较短的坡道而不需设扶手的,坡道两边边缘与地面不能有明显高差,以免发生滑落、跌倒的危险。
城市马路交叉口、人行道也须采用坡道,方便残疾人上、下行道,坡道应采用切入人行道的做法而不能延伸到人行道外面。
盲人一般以路缘石判别自己的行进路线,人行道上突然的坡道可能使他们发生绊倒的危险,因此坡道表面应与人行道地面不同(如粗糙的材料),以让盲人能轻易识别。
进入游泳池的坡道不能超过1:10,坡道两边应另有1m的宽度以铺上轨道,便于洗澡专用椅滑入水池;也可以不用坡道而采用一种升降机械装置,让浴者很方便地上下水池;还可以通过台阶进入水池,每级台阶的高度与轮椅地面高度相似,约50cm.游泳池周边还需留有1.4m左右的通道,以方便轮椅的
通行。
2、车库与停车场
车库与停车场应设有照明条件良好的残疾人通道。
坐轮椅者需要至少1.5m 宽度的空间来打开车门。
车库地面的各个方向的坡度不能大于1:20。
停车场的残疾人专用道宽度不能小于915mm,残疾人专用道同时应能满足在各种天气条件下使用。
停车场应尽可能靠近建筑出入口处,停车和残疾人专用道等标志应清晰明了。
车库的地面标高与主体建筑的地面标高差相同。
另外,残疾人住所的车库需要至少两个车位,以满足护理人员及客人的停车。
在商业建筑中,车库与建筑可通过长廊相连接。
3、建筑出入口与过道
当人们在大门口找钥匙或等车时,往往需要一个门廊或雨篷以避风雨.建筑入口处还应设室外坐凳以供等车或休息之用。
出入口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铺砌并具有良好的排水性。
为了方便残疾人或老年人开启大门,入口处理应采用必要的防风措施。
停车场应选于建筑出入口易于看到的地方。
建筑入口大门的净宽为860mm,入口平台离墙体的最小距离为1500mm,入口坡道的最小宽度为1525mm,当一辆轮椅通过过道时过道的最小宽度为915mm,而当两辆轮椅同时通过过道的最小宽度则为1525mm;为了满足轮椅90°转弯的最小宽度为915mm,而满足轮奇360°转弯的最小宽度为1065mm。
另外应设计好供残疾人紧急疏散的室外通道,这种疏散通道通常是由围绕于建筑周边的廊子所组成。
4、休息设施与标识物
在较长距离的游步道中间应设休息场所,如亭子、坐凳等。
休息场所应有足够的空间让坐轮椅者与别人交谈。
像喷泉、坐凳、垃圾箱、电话亭或其它小品,对于弱视者、盲人来说可能是一种障碍,在设计时需特别注意,它们的位置应十分恰当。
听觉较弱和聋哑人一般问路都不方便,因此对他们来说,路标、指示牌、地图等标识物很重要,并且这些标识物的色彩应明亮、和谐,适当的部位使用鲜艳的色彩,以刺激人的视觉,易引起残疾人或老年人的注意。
5、地面
地面不能有台阶及急坡,其表面应选用有弹性、防滑、不易脱落损坏并易于清扫的材料。
在马路斑马线、拐弯等重要地段应铺设导盲砖以引导盲人行走。
像砖块、沙子及圆滑石头铺砌的路面一般容易使人绊倒、滑倒,不适于残疾人及老年人行走。
但地面应保证有一定的粗糙度,以使轮椅的轮子、拐杖、助行器等能贴牢地面而不易于滑动.地面还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雨天打滑以及良好的照明。
参考文献:
[1] 刘亮,彭重华,王建兵.浅谈居住区的室外无障碍环境设计[j]. 山西建筑. 2006(03)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