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2017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2017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说话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的任意性:构成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语言的离散性:语言可以进行切分,被切分成的每个单位有独立的存在,彼此不相互混淆,但又可以灵活组装。

符号:是人们有意识用来指代某种特定事物的、可为人们感官感知的标记。

狭义符号:符号的“能指”(物质外壳)和“所指”(意义)语言符号:语言是以语音为能指,以语义为所指的符号系统。

具有:任意性、线条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

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语言中最基本的两种关系。

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互相替换、具有相同性质和作用的语言符号之间的类聚关系。

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语音: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表现形式)。

它使语言成分物质化,是语言的载体。

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元音也叫“母音”,发音时气流自由呼出,不受任何阻碍,发音器官各部分肌肉紧张均衡,声带振动、可以自成音节。

辅音:辅音又叫“子音”。

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某一部分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出音来,发音器官各部分呈紧张状态,声带有时颤动(浊辅音)有时不颤动(清辅音)。

音标:广义的音标指一切标记语音的符号,如国际音标、音位音标、音节音标、语音结构音标,狭义的音标指标记音素的音标→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专门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国际音标: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

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在多次发音中划分出来的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超音质音位:根据音高、音强、音长的特征归纳出来的功能差别单位。

超音质音位主要指调位、时位、量位。

超音质音位不局限于一个音的音位,常附在音段音位的序列上面,所以又叫做超音段音位。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没有变异的作用,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代表。

(条件变体自由变体):【1】条件变体是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

【2】自由变体指自由变体指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

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

语流音变:特定语流中的音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或者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也叫连读音变。

大多数情况下,语流音变都发生在音位范围内条件变体的替换。

语调: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声调是属于音节的,但是句子也可以有高低抑扬轻重的变化,这就是语调。

狭义的语调又叫句调,指全句高低升降的变化,他表达说话人的情绪要求等语素:具体语言中特定语音与语义相结合的最小的结构单位语素变体:同一语素在不同环境中出现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个语素在维持语素义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语素音和语素义可能会有多种情况,这就是语素变体。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句子:具有一定语音形式和语法特征的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最小的交际单位/最大的语法单位。

词根语(孤立语):特点:多是根词、复合词,少形态变化和附加语素,很少派生词,几乎没有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词与词的关系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

汉语、苗语、越语、缅语等汉藏语系。

语义:从语言学角度看,具体语言的特定符号标记的内容。

词义: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句义: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体现说话人意图。

预设:说话和写作时假定对方已知晓的信息;是由句子这样的言语片段推断出来的,是句义得以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方言:社会人口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因此任何一种语言也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在每一种语言地域分布的不同部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变异,不同于其它亲属方言,这种具有变异的地域性语言称为方言,又称地域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变体。

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或者说是共同语地域变体,具有自己的语言特征。

社会方言:是指一语言集团内部某个群体或某个阶层内通用的词语。

语言的社会变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上,语音与语法有时也会出现差异,但差异远不如词汇多。

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语境:就是语言环境。

语境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活动场所和舞台背景。

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的前后词语,或者本句前后的语句。

语言演变:语言演变是指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而导致的语言系统变得与原来的语言系统不同。

它是语言的历时演变。

亲属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叫亲属语言。

说亲属语言,是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是以存在某种原始基础的假设为前提的。

双语现象:双语(或多语)现象也叫双(多)重语言制,是个人或言语集团使用两种(或几种)语言的现象。

双语现象是语言同化的先导或过渡阶段。

语言的同化:语言的同化是随着不同的民族的接触或民族的同化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用的交际工具,其他语言则因不再使用而逐渐消亡。

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表音文字:是目前多数民族所采用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系统。

简答题和论述题:人类语言的特点:人类语言的特点主要可从功能、构造、习得三个方面来看:1、功能开放2、构造灵巧:语言构造的灵巧主要依赖任意性、离散性、层级性。

3、习得潜存语言的符号性:语言是以语音为能指,以语义为所指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线条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

●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语言中最基本的两种关系。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语言具有全民性(2)语言是其它交际工具的基础(3)语言可服务于一切交际领域语言的思维功能:【1】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2】语言把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记载下来,巩固下来,使交际和交流思想成为可能。

语言离开思维,就成了空洞的声音,就不是音义结合的交际工具,因而也就不再是语言。

【3】思维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语言的物质形式,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

只有用语言材料来概括反映事物及其属性,才能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进行抽象和概括。

(一)语言是认知贮存所(二)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三)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的构造:●语言的机制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语言的构造以语音为形式,以语义为内容,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元音与辅音的区别:(1)气流在发音通道上有无障碍→最主要区别(2)发音器官各部位的状态(3)声带是否振动(4)气流的强弱(5)是否是纯乐音(6)能否自成音节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1、音高:决定于振动频率的快慢(正比)人类语音的音高取决因素:声带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

音高的作用:构成声调和句调(汉语靠音高变化区别意义)2、音长:决定于声波持续时间的长短(正比)音长的作用:通过音长变化调节语调(英语等靠音长区别意义;古代汉语平上去入四调,入声短,其他相对较长)3、音强:决定于发音体声波振幅的大小。

(正比)人类语音音强的取决因素:发音动力的大小。

音强的作用:协同音长、音高调节语调。

(英语等靠音强变化区别意义;汉语的轻声)音高、音长和音强是相对的,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4、音质:音的性质,本质特色,又叫”音色”。

一个音区别于其他音的基本特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形式。

音质的决定因素:陪音的数量、振幅、频率及其与基音的关系。

从声学角度看,声音分乐音和噪音两种:语音中元音属于乐音;清辅音属于噪音;浊辅音属于混合音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根本属性使语音和其他声音区别开来语音的社会性表现:(1)语音符号的音义结合是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太阳/日头/老爷子);同一个音可以表示不同意义。

(2)语音系统是由社会决定的任何语言和方言都有独特的语音系统;即使物理、生理属性相同的现象在不同系统中的作用也不同。

如:汉语大部分方言无浊音;英语有浊音。

普通话22个辅音和10个单元音的国际音标及其描写:元音10个:a o e i u Ü ê -i(舌尖前)-i(舌尖后)er辅音22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ng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举例):常见的语流音变情况有:同化、异化、弱化、加音、脱落、换位。

语素的分类:根据语素在合成词构造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语素分为两种:词根和词缀。

词根是合成词的核心部分,词的词汇意义主要由词根体现。

例如,汉语“画儿”中的“画”,英语中的“rebuild”(重建)中的“build”。

词缀是粘附于词根的语素,一般没有什么实际的词汇意义,位置固定,有时有类化作用。

它一般是用来给词根增加附加性的词汇意义,或者表达某种语法意义。

根据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我们可以把词缀分为三种:前缀、后缀、中缀。

前缀附着在词根的前边,如现代汉语“老鼠”中的“老”,英语unable”中的“un-”。

后缀粘附在词根的后边语言变异的分类:地域变异、社会变异、功能变异语言的变异丰富和发展了语言,促使共同语能更完善地为整个社会服务,满足日益复杂纷繁的交际需要。

共同语以自己的规范约束着语言的各种变异,使所有变异服从于自己,并吸取有益成分,形成日益发展的民族共同语。

语境的作用:一是言语片断依赖于语境一是语境制约着言语片断:●1、限定作用●2、调节作用●3、生成作用●4、确定作用●5、补足作用语言机制:1 预设机制2 排除机制3 补偿机制4 类推机制5 对称机制6 经济机制语言演变的原因:(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1、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社会会对语言提出新要求●3、社会的联系、交流、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二)内部矛盾性是语言演变的根本原因●1、语言的交际职能与语言的结构体系间的矛盾,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2、语言和言语的矛盾推动了语言的发展演变3、语言体系内部各成分间的矛盾,推动了语言的发展演语言演变的特点:(一)继承性(二)渐变性(三)不平衡性演变速度:一般词汇>语音>语法和基本词汇语言成分的借用:语言成分的相互吸收借用,是语言间相互影响的普遍现象。

每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外借成分。

1、词语的吸收借用音译词仿译词意译词音译加意译词音译加注词音译兼意译词2、语音的吸收借用主要表现为增加新的音位和新的音位组合关系的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