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ABCD法:
⑴ 对象的表述 在表述中注明教学对象 ⑵ 行为的表述
★ 在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部分,说明学习 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 ★ 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 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 学习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
指南
依据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
学科总目标 年级目标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 学习目标的描述: ▪ 尽可能找出与目标有关的所有行为。 ▪ 采用操作性行为动词进行客观描述。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1. 编写教学目标的要求
❖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 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
⑶ 条件的表述 ★ 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景。 ★ 条件包括下列因素:
① 环境因素 ② 人的因素 ③ 设备因素 ④ 信息因素 ⑤ 时间因素 ⑥ 问题明确性的因素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⑷ 标准的表述 ★ 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底程度的衡量依据。 ★ 对行为标准做出具体描述,是为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
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在归类分析中,各知识点之间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
系。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举例:
❖ 如: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按地理区域的划分归类。 ❖ 如: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由上向下,按头、颈、躯干、
上肢、下肢分类等。 ❖ 如:教学媒体的分类
教学媒体的种类
投影 媒体
听觉 媒体
能正确曝光
操作照相机
计算曝光
安装胶卷 调焦 确定曝光 确定胶卷速度 获得曝光指数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3.信息加工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由加涅提出,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
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 这种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了教学内容。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够清楚地揭示达到终点目标所需的心
❖ 要把教学总目标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体系的各个部分中去 ---具体分析与阐明教学目标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 分析与阐明教学目标的意义:
1.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化 个人发展、统一认识、全面发展; 2.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动机、自信心、自我评价 3.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评价、提高业务水平 4.有利于交流和沟通 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 分析与阐明教学目标可能存在的问题:
有悖于发现法的学习 采用行为目标的作用有限 学习目标的选择和编写有一定的主观性,要时刻进行检验 用规范格式编写的目标通常是较简单、低层次的学习目标 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不易用外显行为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的编写比较呆板,容易忽略创新精神 编写学习目标比较费时间、费精力
表2-4给出了编写具体教学目标时,可供选用的部分动词。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内外结合表述法:
★ 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描述学习目标。 ★ 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表述学习目标,以反映
理解、运用、分析、创造、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 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例子,从而使这些内在心理 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
理操作过程或者步骤。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举例:
❖ 如:计算算数平均数。 ❖ 如:录像机的放像操作过程。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4.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ral
Modelling,ISM)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 方法,它可将系统各要素之间复杂、零乱的关系分解成清 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这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3个操作步骤: (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 (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目标矩阵; (3)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举例:
[例6] 领会余弦定理……
a 会画图说明这一定理的条件 和应用背景
b 会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推出 这个定理
c 能叙述“余弦定理”和“正弦定 理”的区别
[例7] 《荷塘月色》设计的教学目标中有“把握本 文的情感脉络”一条,可改为这样的陈述: “学生在朗读与默诵课文的基础上( 行为 产生的条件),能依据课文的自然顺序列 出作者抒发的主要感情(行为),其中应 有‘幻想超脱现实’、‘沉醉美好之 中、’‘无法超脱现实’(合格行为的标 准)。”
学习者表示喜欢这类活动; 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者选择参加这类活动; 学习者带着热情参加这类活动(愿承担义务,遵守有
关规定等); 学习者很有兴趣与他人讨论这类活动; 学习者鼓励他人参加这类活动。
学习目标要素
认知学习目标实例 动作学习目标实例 情感学习目标实例
对象A 行为B 条件C 标准D
初中二年级学生
视觉 媒体
多媒体 视听觉 系统 媒体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层级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
一种内容分析方法。 这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 在层级分析中,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举例:
❖ 教学目标为--小学数学计算两位数的加法。 ❖ 摄影课教学目标--能正确曝光。
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或学习评价的设 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2.1 教学目标分析概述
❖ 教学目标或称为教学总目标,是作为贯穿教学活动全局的 一种指导思想而存在的,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 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各科教学 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3. 情感领域学习目标的编写
❖ 情感领域: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 一种方法是把学习者的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
现,然后通过学习者的言行表现来间接推断学习目标是否 达到。 ❖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类似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
(主体+具体要求)
举例:
[例9] 学生热爱集体...
量的特点。 ★ 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 ⑸ 基本部分和选择部分 ★ 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条件和标准是两个
可选择的部分。
举例:
[例3]一年级学生(对象)将能解释(行为)一位
加法问题(学习内容),用心算(条件)
在一分钟内,10个问题能答对8个(标准)
[例4]请你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能比较两个文 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2.2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
学习内容 分析
学习目标 描述
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依据知识点的教学需要考虑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依据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和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以知识点为单位检测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
课程
第一章
第二章(单元)
第一节
举例: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例1] :
提供10个反映学习和非学习的例子,在校大学生能够
C
A
识别学习的正、反例,在10个实例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
B
D
[例2] 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看各种云的图片时, 应能将卷A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C别标记 出来,准确率达90%。 B D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 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种活动 — 主动参加教室的卫生工作 — 准时参加班级会议、并踊跃发言 —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 支持有利于集体的建议 — 乐意承担班委会布置的任务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情感学习目标“接近意向”的表述:
❖ 接近意向:学习者肯定、积极地表现 ❖ 回避意向:学习者消极地表现 ❖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测量学习者的接近意向: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举例:
❖ 如:掌握不同分母分数的加 减法(16)
(1)知识元素的抽取:16个子 目标
(2)做出目标矩阵 (3)做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层次 1 2 3
4 5 6 7 8
教学目标 ⑴ ⑶⑾⑿
⑵⒀ ⑷⑹⑼
⑸⑽ ⑺ ⑻
⒁⒂ ⒃--给定目标
举例:
8

7


6

5

4


3



第二节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 事实 概念
问题解决 原理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用于目标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的几种方法:
1.归类分析法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学习
的知识点。 归类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言语信息学习。 用图示或列提纲的方式,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
❖ 1962年马杰出版《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提出一个完整 的教学目标应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 行为、条件、标准
❖ 在教学设计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一个规范的学习 目标应包括四个要素: 对象、行为、条件、标准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 四个要素可以简称为ABCD模式: ①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② B--行为(Behavior):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之后能 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③ C—条件(Condition):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④ D--标准(Degree):指出合格行为的标准(即达到 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2


1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2.3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