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初 三 化 学 试 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全卷共有五道大题,总分为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P —31、S —32、Mg —24、C —12、O —16、Fe —56、K —39、Mn —55、 —35.5
( )
A .干冰升华 B.活性炭吸附水箱内的异味 C .酒精挥发 D.用二氧化碳做碳酸饮料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 ) A .稀有气体做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O 2与水反应 C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 D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
3. 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 ) A.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C.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氮元素和氢元素
4.日本福岛3.12地震后,可用二氧化氯(ClO 2)来作消毒剂。
用氯酸钠(NaClO 3)和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氯,反应方程式:2 NaClO 3 + 4HCl = 2 ClO 2↑+ Cl 2↑ + 2X + 2 NaCl ,请推断出X 的化学式为 ( ) A. HClO B. NaOH C. H 2O D. HClO 3 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 .干冰、水煤气 B.石墨、冰水混合物 C .硫粉、澄清石灰水 D.洁净空气、铁 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总质量 A .①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2g 磷与1g 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3gP 2O 5 B.1g 硫S 与1gO 2充分反应生成2gSO 2 C .2gMg 与16gO 2充分反应后生成18gMgO D.16gC 与2gO 2充分反应生成CO 2
8.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Mg + O 2 === MgO
B .H 2O === H 2↑ + O 2↑
C .4Fe + 3 O 2 === 2Fe 2O 3 D.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9.向m 克KClO 3中加入2克MnO 2 ,在试管中加热完全分解后得到n 克KCl ,则生成O 2的质量为 ( )
A.m-n-2
B. m-n
C. m +2-n
D.m+n
10.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
11. 下列有关CO 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 2物理性质的是 ( )
12.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或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 .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粉末作润滑剂
C .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炭制成的
D .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13.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充入了a 个CO 分子和b 个O 2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 )
a a a a
a+2b 2(a+b) b 2b
一、选择题(1~15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6~20有1至2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2分,共40分) 点燃 通电
点燃
△ A B
C D A. B. C. D.
14.下列关于CO2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H2SO4迅速制备大量CO2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CO2
15.向两支试管中各注入5ml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将一支试管加热,
另一支试管放入少量活性炭。
其颜色变化分别为:①红—紫—无;②紫—红—紫;③紫—红—无;④无—红—无。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16.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
)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17.质量为23g的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27gH2O,则这种物质是:()
A.只含碳、氢元素 B.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化学式为C2H6O D.化学式为CH4
18.H2和O2的混合气体20g点燃爆炸后,生成18gH2O,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A.1:8
B.1:9
C.1:2
D.1:4
19.25g甲和5g乙物质混合后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g甲物质,11g丙物质,还有另一种
物质丁。
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则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式为:()
A.A+B=C+D B.2A+B=C+2D C.2A+B=2C+D D.A+2B=2C+D
20.在反应 2A+5B=2C+4D中,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
若2.6gA与B完全反应生成8.8gD,
则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A.4:9 B.8:11 C.10:11 D.31:44
21.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氮原子(2)1个氢氧根离子(3)金刚石
(4)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22.无数试验证明:参加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3.在3Fe+2O2===Fe3O4的反应中,每份质量的Fe与份质量的O2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份质量的Fe3O4。
24.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组成的,而金刚石和石墨是由构成的,C60
是由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原因是
25.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制取二氧化碳,用____________法来收集二氧化碳
气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用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是,要除去常用稀盐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27.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该反应中的生成物(填“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
(4)写出一个符合上图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28.加热6.32gKMnO4 ,当剩余物的质量为5.68g时停止加热,则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是。
29.在2A+B2 =2C的反应中,A的相对原子量为24,B2的相对分子量为32.则C的相对原子量是
30.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氯酸钾分解后为什么剩余固体质量会减少?(3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点燃
三.简答题:(共10分)
31.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木头电线杆或木桩在埋入地下之前常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稍稍烧焦。
为什么?(3分)
32.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从而产生温室效应,试回答: (1)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哪些(两条)?(2分)
(2)如何减缓温室效应(两条)?(2分)
.
沿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1)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该实验说明:① 。
② 。
(3)由上述结论可推断CO 2的重要用途之一是 。
34.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 、b 的名称 a ,b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原因是
气体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
发生装置是
,若用盛满水的F
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 (填①或②)通入氧气。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
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3
分 )
A B
C D E
F
水
①②
b
水
a
35.尿素的化学式是[CO(NH2)2],请根据化学式回答问题:(4分)
(1)尿素中C、O、N、H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尿素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
(3)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尿素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6.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1g置于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1.4g。
试计算:
(1)能制得氧气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3)反应后剩余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五.计算题:(共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