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总则
1. 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消除生产工
作中的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结合本合同段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主要是: (1)工作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
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2)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生产设备、设施、作业环境、
生产组织和劳动保障方面不符合安全生产规定;工作场所未达到安全
防护要求,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
(3)其他管
理上的缺陷。
3.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
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
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
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
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施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
患。
二、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原则及措施 1. 事故
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隐患所属
的工区或班组负责落实治理措施,具体实施整改方案。
2. 分
级管理原则。
一般事故隐患,由施工单位负责人或者部门负责人立即
组织整改,并做好相关记录。
重大事故隐患,由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和
部门负责人书面报建设单位。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
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
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3.
“三定”整改原则。
对隐患的排查、整改,坚持定人员、定措施、定
完成期限的“三定”原则。
措施应包括: (1)治理的目标和任
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4. 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
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
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
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
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5. 对于严重危及员工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立
即整改,必要时停工整改。
6. 项目部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
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当立即向建设单位和当地政府报告。
三、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责任 1. 项目部是事故隐患排查治
理的责任主体,应结合工程特点,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建档、治
理、验收、销号的工作制度,并设专人负责。
2. 定期组织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施工安全事故
隐患。
3. 项目部应每15天至少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各作业
班组或工区还要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组织不定期的隐患排查。
即结合专
项检查、防汛、防台风、防雷击、防暑降温等季节性安全隐患排查以
及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3. 项目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
要求从事生产活动。
4. 项目经理对本单位隐患排查、整改
工作负全面责任。
5. 项目部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
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四、隐患排查内容
1. 措施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情况 (1)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层
层签订情况,签到施工班组一级; (2)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落实
及台帐建立情况; (3)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 (4)设
计文件中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技术措施; (5)风险性较大工
程专项施工方案; (6)施工设备、机具检测检验情况;
(7)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8)安全教育培训,
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以及施工企业“三类人员”的持证
上岗情况; (9)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
2. 风险较大
工程隐患的防范情况 (1)桥梁工程吊机设备失稳、支架垮塌、
高处坠落、基础塌陷等事故隐患防范情况; (2)跨越市政道路
和河堤交叉工程等的衍生事故隐患防范情况; (3)水中施工
平台、墩台、墩柱施工作业事故隐患防范情况; (4)钢箱梁制
造、运输及安装作业事故隐患防范情况; (5)施工临时用电使
用不当引发的事故隐患防范情况。
五、排查登记、公示公告、
防范与整改 1. 排查登记 (1)项目负责人应根据省
交通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对各施工工序及设备、危险物品、现场环境与驻地等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将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分级建档,登记编号,对重大及特别重大的事故隐患由建设单位报各区(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其中特别重大的事故隐患还应报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当事故隐患等级可能随时间、外界条件变化时,应注重动态监控并在档案中及时调整其等级,对升级为重大及特别重大的事故隐患予以补报,对降级的事故隐患亦应相应报告。
2. 公示公告(1)项目部应当如实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详细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危险特征及防范措施,由双方签字确认。
(2)在作业场所明显部位设置重大及特别重大的事故隐患公示牌。
(3)制定应急预案并告知作业人员与现场相关人员,必要时组织演练。
(4)在上述场所应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无法封闭施工的工地,还应当悬挂当日施工现场危险告示,以告知路人和车辆。
3. 防范与整改项目部对处在危险区域或有潜在危险的临时驻地应坚决搬迁,对有危险的作业点进行有效防范,对施工机具登记管理,在使用维修前应加强检查,对所有隐患的防范措施应一一审核。
六、责任追究直接责任人日常检查中,对存在的隐患不加以指出,不责令整改的或隐患未得到整改,也不向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的,一旦因此发生事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七、记录附表1 危险源安全隐患登记台账附表2 安全隐患处理意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