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台钢筋绑扎施工工艺1.1执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钢筋、绑扎丝等相关材料标准和有关规定。
1.2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1.2.1施工工艺流程1.2.2操作要点1)依据设计资料,复核承台轴线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
确定承台十字轴线,并用墨线弹在施工垫层地板上。
经驻地监理工程师核查、批准后绑扎。
2)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
2、钢筋加工:1)钢筋清理: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
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3)钢筋截断:应根据钢筋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配搭,先断长料后端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3、钢筋运输:将加工好的钢筋运往施工现场时,应做好钢筋编号,并做好钢筋的运输管理,防止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形,被污染。
4、底板钢筋绑扎:1)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下层钢筋。
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2)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3)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
如底板较厚或用钢筋较大,摆放距离可缩小。
5、钢筋固定:1)先绑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
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
一般情况横筋在外。
竖筋在里,所以先绑竖筋后绑横筋。
横竖筋的间距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在钢筋外侧应绑上带有铁丝的砂浆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6、顶板钢筋绑扎:在进行顶板钢筋绑扎前应该现对该基础再次施工放样,即对已经的施工完成的钢筋绑扎进行检查,能确定基础的平面尺寸。
根据放样进行顶板的钢筋绑扎。
绑扎的工艺与底板的施工工艺基本一致。
7、预埋件钢筋绑扎:1)根据弹好的肋板(立柱)位置线,将肋板(立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2)在底板混凝土上弹出肋板(立柱)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如有位移时,按洽商规定认真处理。
3)承台,系梁预埋件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1.3常见质量问题和原因分析1.4推荐做法承台插筋定位承台钢筋绑扎1.5企业标准1.5.1一般规定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材料代用手续。
2、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1)纵向受力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等;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5)避雷网线的布设与焊接等。
1.5.2技术准备:1、检查配料表: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设计图纸是否有出入,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钢筋的加工。
2、成品检查: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检查成品尺寸是否与配料表相符。
3、钢筋替换:施工中如需要钢筋替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替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的各种规定。
且必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4、施工放样:测定承台的轴心,并弹好墨线。
5、技术交底:开挖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安全两级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和人生安全。
1.5.3机具准备1、钢筋调直:成盘或弯曲的钢筋条直应使用检验合格的钢筋调直机或工程师批准的其他机具。
2、钢筋截断:钢筋的截断应使用检验合格的专用截断机或工程师批准的其他机具。
3、钢筋的焊接:钢筋的焊接应使用检验合格的电焊机。
4、钢筋的绑扎:经工程师同意可以采用钢筋绑扎施工,钢筋的绑扎宜用专用钢筋钩子,根据需要还该设有绑扎架。
1.5.4材料准备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对于每一批进场的钢筋按规定要求作力学性能复试,复检合格后使用。
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3、保护层垫块: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垫块、塑料垫块等。
1.5.5作业条件准备1、钢筋加工场地要求: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硬化。
准备好垫木,按钢筋型号分类堆放。
2、钢筋绑扎场地要求:根据施工方案、施工图做好钢筋采购与下料,有效利用钢筋,减少下脚料。
在施工现场用墨线标好钢筋位置,确保施工现场钢筋位置准确。
当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时,必须有排水及降水措施。
1.5.6质量标准1、承台(系梁)实测项目允许偏差标准且不应集中。
3、弯钩的朝向应正确。
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均不小于规定值。
用1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弯钩的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4、对焊接头应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位移不得大于0.1d,且大于2mm。
5、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
接头处绑调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位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3mm。
1.5.7质量记录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
2、钢筋力学性能复试报告。
3、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单和可焊性试验报告。
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
4、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报告。
5、焊条、焊剂出厂合格证。
6、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7、钢筋分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柱钢筋施工工艺2.1执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规程》JGJ107-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042.2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2.2.1施工工艺流程弹柱位置线、模板控制线清理柱筋污渍、柱根浮浆修整底层伸出的柱预留钢筋预留钢筋上套柱子箍筋绑扎(焊接或机械连接)柱竖向钢筋标识箍筋间距柱子箍筋绑扎在柱顶绑定距、定位框安装保护层垫块2.2.2施工操作要点1、弹柱位置线、模板控制线在下层混凝土浇筑时,为控制柱子竖向主筋的位置,一般在柱子预留筋的上口设置一个定距框,,定距框离混凝土成型面约150cm,用φ14以上的钢筋焊制,可做成“井”字形,卡口的尺寸大于柱子竖向主筋直径2mm即可。
2、清理柱筋污渍、柱根浮浆清理。
用钢丝刷将柱预留钢筋上的污渍清刷赶紧。
根据柱皮位置线向柱内偏移5mm弹出控制线,将控制线内的柱根混凝土浮浆用剁斧清理到全部露出石子,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留有明水。
3、修整底层伸出的柱预留钢筋根据柱皮位置线和柱竖筋保护层厚度大小,检查柱预留钢筋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如柱筋位移过大,应按1:6的比例将其调整到位。
插图 2.2.2-1画出柱定位线插图 2.2.2-2柱端设置定位箍筋插图 2.2.2-3柱根清理插图 2.2.2-4预留钢筋上套箍筋4、在预留钢筋上套柱子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及柱箍筋加密区情况,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
5、绑扎(焊接或机械连接)柱子竖向钢筋连接柱子竖向钢筋时,相邻钢筋的接头应互相错开,错开距离符合有关施工规范、图集及图纸要求。
并且接头距柱根起始面的距离要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采用绑扎形式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o,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o 角。
6、标识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线(或使用皮数杆控制箍筋间距)。
柱上下两端及柱筋搭接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
7、柱箍筋绑扎按照已画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在绑扎过程中可在柱顶设置定位框,以保证在绑扎过程中主筋的相对位置。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和紧密贴实,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有抗震要求的工程,柱箍筋端头应完成135o,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如箍筋采用90o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10d。
如设计要求柱设有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8、保护层垫块设置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插图 2.2.2-5柱竖向钢筋连接插图 2.2.2-6箍筋绑扎插图 2.2.2-7设置保护层垫块2.3常见质量问题和原因分析插表 2.3-1柱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2.4推荐做法1、柱纵向预留钢筋偏位或上部钢筋整体扭曲1)模板封闭前,在柱竖向钢筋外皮位置固定足够数量的垫块(或塑料卡),垫块需布置均匀;2)柱钢筋安装时搭设碗扣操作架,确保钢筋定位准确,碗扣操作架搭设示意如图;3)当与柱相接的梁截面高度>500mm时,钢筋绑扎不宜使用架空形式,宜在梁底模支设完成后,暂不支设梁侧模(单侧或双侧),此时绑扎梁钢筋,待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再封闭侧模,梁柱相接处钢筋绑扎示意如图;插图 2.4-1搭设碗扣式操作架插图 2.4-2柱梁交接处先支设一侧梁模并进行原位绑扎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并复核柱筋位置变化,对于受混凝土冲击偏位的钢筋及时调整至设计位置;5)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尤其是柱筋绑扎开始阶段和混凝土浇筑阶段,需及时指导施工人员复核、调整柱位。
插图 2.4-3绑扎定位箍筋插图 2.4-4垫块设置充足均匀2、柱纵向钢筋接头位于非连接区内1)钢筋施工前对现场钢筋绑扎人员及钢筋加工人员进行交底,依据图纸及规范要求明确柱钢筋的非连接区范围,同时依据钢筋施工方案中确定的钢筋连接形式,明确钢筋接头是否为Ⅰ级接头;2)准确下料,避免钢筋接头处于非连接区内,对于下料有误的钢筋,坚决不允许安装绑扎;3)加强现场检查力度,明确非连接区上端距离垫层或模板面的具体高度,发现未按照要求进行安装绑扎的柱钢筋,及时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