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价值量的决定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 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 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亏损 正常补偿 多盈利
丙 乙 甲 12 小 时
10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 小 时
10 小 时
个别劳动时间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3.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 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
市场价格
价值
供=求 供 求
价格
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 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 收入的分配。
使用价值
价 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劳 动 二 重 性
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一 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 式的劳动。 (劳动的自然属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一 切具体形式的、无差 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劳动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 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立存在 的两种劳动。
商人和高利贷资本早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随 着商人积累的财富不断增加,一些大的商人成了包买商,他们不仅包销小 生产者的全部商品,还供给他们所需要的原料、设备,这就割断了小商品 者与原料市场的联系,逐渐的控制了这些商品生产者。商人和高利贷者乘 商人困难之机,带来他们所需要的资金,给他们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商 人和高利贷者则成为工业资本家。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第二种 形式。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凝结
体力、脑力耗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
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
交 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人类劳动
价值
体力 脑力 耗费
我需要斧子, 用我的羊和你 的斧子交换吧?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
观看视频:《地理大发现唤醒人类海洋意识》 15世纪末世界市场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的扩大和 发展 观看视频:《欧洲海洋文明蕴含资本主义扩张性》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
15世纪末通往美洲和印度航道的新发现。 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 过程。 进行资本积累的途径: 一是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财富。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
我需要羊,用 我的斧子和你的 羊交换吧!
生产者的劳动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不可同时兼得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有用的 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3.劳动的二重性
商 品 二 因 素
有三个部分!
劳动力的价 值?
一是维持工人的生 存所需要的费用
二是维持工人家庭生 存所需要的费用
三是培养工人劳 动能力所需要的 教育和训练费用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苹果 消失 消失 使用价值 ,价值也 ; 一般 商品

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转移到衣服上 .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对生产性 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 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 对规律
资本主义萌芽产 生于14世纪末在 地中海沿岸的城 市,其途径:
商人、 高利贷资本
资本主义 经济关系
小商品经济
第一途径: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 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分化,手工作 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第二种途径是商人和高利贷资本的转化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
价 值 尺 度
流 通 手 段
贮 藏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世 界 货 币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3.商品世界的两极 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代表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 另一极是货币,代表商品的价值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4.“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认为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 的占有者。”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经济) 生产是为了 ,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封 建
社 会
奴 隶 原 始 社 会 社 会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商品经济的含义:是以 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简单商品经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价值的质和量 商品价值的质:价值的实体是人类一般劳动 商品价值的量(价值量):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量决定,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计量。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 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商品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表现出来,它经过了交换价值最后 到货币形式,揭示价值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
1只羊的价值表现为2把斧子, 再表现为一两银子
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
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知 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 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 的要素得到解放。”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 者两极分化基础上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产生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 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 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 某种需要的属性,也就是商品的 有用性。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正确的认识商品必 须注意把握好两个 概念:使用价值和 价值。


一切商品都是劳动产品,商品中 同值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 人类劳动,这种人类劳动是无差 别的一般的劳动,即人们的脑力 和体力的支出,这就是价值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 第二,劳动者除了劳动力,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 卖
(二)劳动力商品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商品价值的三个部分: • 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 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 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 产者的命运。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商品 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 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 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
2 把斧子 1 或1匹布 只 或10斤茶叶 羊 或1两金 ‥ ‥ ‥ 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
一般价值形式
一切商品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