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教学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也是新课程开展的前提。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施范围和实现水平。

传统数学教学忽略了数学与生活、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造成我们的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题、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更能让学生自主的时空与平台,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更恰当地使用进行教学,使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异彩纷呈。

校园里面总有许许多多可以利用的资源。

无论学校的条件是怎样的先进或落后,都可以找到和学习数学有关的资源。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总是有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在学习中,学生本身的众多特点、班级活动、老师遇到的各式各样东西。

或是学生收集的等等都可以变为现成的资源。

例如:在教学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以让学生把事先收集到的各式各样的盒子,进行观察、操作、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样的资源到处都有,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

还有学生自身的许多特点,可以作为活动对象。

例如调查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让学生亲自量、亲自称。

还有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为什么不周全的考虑作为教学资源呢?有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使用八开纸和彩色粉笔作为当课的教
学资源。

每位学生手中有一张八开纸和一支彩色粉笔。

对折第1次,把一半的涂上颜色,观察阴影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1/2)。

对折第2次,观察并和第一次比较,这时阴影部分又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4)。

对折第3次,是(4/8)。

对折第4次,是(8/16)等等,最后把几次折出的阴影部分的大小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是这样的:
1/2=2/4=4/8=8/16等。

最后让学生观察分子和分母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只要恰当地利用资源,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使这些资源变成学生活动的情境和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自然、社会紧密联系。

例如:学习《统计》之前,可以让学生在公路口旁进行观察,在十分钟内,有多少辆摩托车通过,有多少辆小车通过,有多少辆机动车通过,等等。

先让学生进行收集资料,再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统计。

又如,有一位老师教学“几十加几”时,事先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捡小石子,一袋装“几十”颗,另一袋装“几”颗,并在袋的外面标好具体的颗数。

一个一个轮流上台演示给同学看,让大家边看边说。

一节生动形象的课尽享在愉快之中,其实自然资源能恰当的利用,学生的收获也是不小的。

社会资源也不例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的缩影。

每家每户都有一本“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帐目。

家庭大事小事的发生多数与数学有
关。

现在很多家庭的大人总溺爱孩子,促使他们对家庭的事情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怎样用数学帮爸爸、妈妈分析和解决家庭的琐事,为父母减轻负担。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电脑、网络已大量流入农村。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数学与网络密不可分,一方面,数学是网络存在、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网络上也承载着大量的数学资源,用好这一部分资源,对学生素养的提高必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如:组织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家”的活动,让学生在网络中寻找相公资料,然后在交流中共享成果,在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一次又一次被这些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他们创造的数学文明深深打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产生了强烈的学好数学的驱力。

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和利用资源进行教学和实践活动。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创造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享受到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绚丽多资的科学光辉与无所不能的现实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