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业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的组成元素。
它好比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乃至于整个艺术创作中建筑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
利用细节是影视节目创作中具有共性的特点之一。
所不同的是影视剧中的故事细节包括人物的造型细节、故事的发展细节等都是编剧、导演们在生活中提炼出来、设计出来的;而纪录片编导则不同,这里所运用的细节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捕捉的。
影视剧中除细节外更主要的是凭借精心编排的故事情节,去塑造一个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引发人们跟着编创者的步履去领悟、去感动。
而纪录片不可能借助虚构来制造情节,它只有通过一个个细节来激发观众的情绪,因此在多数情况下,细节成了重要的情感启动因素,它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现出来。
因此有人提出:纪录片可以没有情节,但决不能没有细节。
还有人说:捕捉和运用细节,是纪录片的灵魂。
细节的魅力
钟大年先生在他的《纪录片创作论纲》一书中这样写到:“在一部作品中,细节是十分重要的,细节像血肉,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
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常常有这样的情境:当你看一个节目,过了很长时间以后,又可能具体内容是什么早已记不清了,但是片中的精彩生动的情节却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让你永远记忆犹新。
这正是因为细节在纪录片中表现出的引人入胜、画龙点睛、震撼心灵的巨大魅力。
一、情感表达,使生活中原本所具有的情感力量更加集中、更加浓烈、更加震撼。
观众们通过节目中的一个小小细节,能够洞察、理解、认识人物的内心令人震撼的世界,从而更增强了真实性和生动性。
二、对细微之处的挖掘和表现,使人物更生动、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
节目中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是一个眼神,往往能够反映出人物的特有的性格、心态,能够揭示出人物更加丰满的个性特征,揭示出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微妙联系,这种细节表现更细腻、更具体、更生动。
纪录片《国庆纪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游行队伍中一位老农民突然停了下来,对着天安门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表现了刚刚获得了土地的农民对党对新中国的感激之情。
、
三、深化主题,把细节作为一种强调的手段来使用,使细节本身的价值通过对主体的表现凸现出来。
这一点在纪录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渲染气氛,以轻松、活泼、幽默的细节造成某种情趣。
这在纪录片中常常被采用,它会使观众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捧腹大笑,或是时而陷入沉思,时而却又泪流满面。
细节的分类
细节的表现在纪录片中是多样的,有时是一个细微的动作、有时是一句方言、有时是一个场景、有时是一个静物。
场景细节:场景细节在片中往往表现为一个画面,因而也叫做画面细节。
人物细节:主要是指用人物身体传递出的细微内在含义。
《难圆绿色梦》中有一个细节:主人公治沙英雄徐治民,来到已经被砍掉的当年他亲手栽种的树王前时,一双粗粗的手,久久地久久地抚摸着这棵大树的树桩,一句话都没有,泪水一滴滴地滴在了树桩上。
同时声、音响细节。
同时声细节在纪录片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纪录片《小平您好》的几段同时声的设计,更是突出了细节的魅力。
音响细节在节目中更是普通。
《哈纳斯湖畔的笛声》那独特而悠远的笛声、《第2001只黑嘴鸥》中那如诉如泣的鸥鸣、《最后的山神》中那呼啸的山风、《英与白》中那一段意境幽远像是从心灵深处哼出来的女声独唱等,都在节目中起着不可多得的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
解说、口述细节。
解说或口述细节在纪录片中主要起着画面细节和诠释画面细节的作用,使信息量加大,能够满足观众渴知更多信息的需求,弥补记者不在现场,缺乏画面的遗憾。
《西部往事》中我厂的老摄影师也讲述了当年他们拍摄修建成昆铁路过程中一些画面所看不到的细节。
总之,认真地捕捉细节、合理地安排细节,对做好纪录片至关重要。
可以说在纪录片创作中谁拥有丰富的细节,谁能驾驭好、运用好这些细节,谁就有可能胜人一筹,创作出精品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