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银行是最重要的现代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债权人和债务人中介的资本企业。
他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鸦片战争前后,主要有两种旧式金融业,一是票号,一是钱庄。
1864年以后,票号几乎垄断了京饷和协款的汇解,但是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外国银行插手埠际汇兑,已使票号的汇兑业务受到威胁。
十九世纪末,第一家本国银行成立。
二十世纪末,户部银行、交通银行和各省银行次第产生,公款的汇兑业务被夺走。
银行存款的利率比商号高,存款业务也逐渐被夺走。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庄票的作用显著扩大,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它成了进口贸易中的信用凭证。
鸦片战争前,经营银钱兑换是钱庄的业务之一。
鸦片战争后,钱庄的兑换业务转移到银两和银元之间来了。
同时,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定程度的发展,产业资本有所增长,商品流通也起了变化,钱庄的带有浓厚封建性的业务方向、经营技术与组织制度都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钱庄作为外国银行代理人的地位及其在本国金融业中的优势就逐渐由本国银行所代替。
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历史条件首先是帝国主义在华金融业的刺激。
到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在华金融业已有雄厚的基础。
帝国主义银行的优厚利润对刺激中国的官僚、商人、买办等创办本国的银行有很大的作用。
帝国主义操纵中国财政金融的情况也必然刺激中国人产生收回财政金融权利的要求。
其次,新式工况交通事业的兴办,对银行的创办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盛宣怀建议开办中国通商银行就是直接和铁路的修筑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对于国家银行的创办来说,解决财政上的困难是主要的动机。
中国的第一家银行是商办的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5月盛宣怀创办于上海,并先后在各大行省设立分支行。
招商股五百万两,先收半数,并商借度支部库银一百万两。
1898年中国通商银行取得了“各省关嗣后凡存解官款,但系没有该银之处,务须统交该行收存汇解”的特权。
中国通商银行虽然是商办银行,但实际掌权的盛宣怀是大官僚,是洋务派中的显要人物。
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洋务派官僚在官督商办企业中营私舞弊的情
况还历历在目,商人很害怕清政府和官僚们的吞并与勒索,这些情况不能不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
基础雄厚的帝国主义在华金融势力使通商银行受到严重的威胁。
还在筹办过程中,通商银行就要借助于旧式金融业。
通商银行带有严重的买办性。
据统计,自1897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共设立过十七家银行,其中,到清末还存在的银行有十二家。
各类银行都是官股占很大比重,商股的很大部分也是官僚资本。
其原因就在与银行比工业更多地收到官府的控制与勒索,到使商人疑虑重重。
封建政权是中国近代金融业顺利产生和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由于中国币制不统一,各地滥发纸币,外国银行乃拒用中国钞票,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中国金融的混乱。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已为外国银行所把持,还由于旧式金融业比新式银行业的基础雄厚,所以银行产生以后,业务难以展开,处境很困难。
大清银行也树立不了国家银行的威信,发挥不了国家银行的作用,许多银行都把争取纸币发行权作为唯一有利可图的事业。
特别是各省官银钱号,滥发钞票,既无准备,也不收回,这些纸币大都无信用可言,只能在本省流通,成为人民群众的沉重负担。
所以,这些银行实际上只是做了反动政权进行财政搜刮的工具,而在调剂金融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方面几无作用可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近代中国银行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据1950年的调查,全国华商银行数为一百四十一家,开设在江苏的最多,达四十四家,其次,河北三十七家,再次浙江、山东、广东各九家。
按城市来说,上海最多,三十三家,北京二十三家,天津十四家。
1920年以前银行的发展比较平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此相适应,这一阶段的银行业务发展较快,资本积累也较多,所以,应该说这一阶段银行的发展较为正常。
银行发展的高峰实在1921年及其以后几年内。
这时,中国民族工业即将进入萧条阶段。
仅此一点就是以表明这时银行的发展与工业的情况是不相适应的。
这个时期银行业的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北洋军阀政府大量发行公债和银行进行公债投机的结果。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既然和反动政府滥发公债以及滥借滥用息息相关,所以每当公债信用破产或政府垮台时,银行必然随之破产或倒闭。
这时期由于公债投机开设的银行固然很多,但倒闭的也确实不少。
可见,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表面的发展是畸形发展,是很不稳固的。
银行进行公债投机,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就是资助军阀进行混战,结果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
银行的主要活动是进行公债投机,这是不正常的业务活动,银行不愿向产业放款,即使放款也是利息很高。
当时银行存款的主要来源,乃是军阀官僚的存款官僚把从人民身上搜刮来的财富存于银行,银行也极愿意和军阀官僚来往,以此达到营业上得到官僚庇护的目的。
中国银行,不仅在资金来源和出路方面表现出他的封建性,而且有许多官僚军阀本人就投资于银行,属于民族资本开设的数目很少。
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条件下,中国产业发展幼稚,银行业也得不到正常的发展,中国银行业在建立开始就被迫同政府财政结缘,它的发展是同政府公债的繁荣联系在一起的。
为了给帝国主义效劳,官僚买办投资于银行业,控制中国的金融,在财政上支持军阀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财政金融的支柱。
帝国主义不仅要从经济上控制中国,还要从政治上控制中国,买办阶级也争取参与军阀证券,北洋军阀政府就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政府。
买办阶级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他在中国反动统治阶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