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默写、填空。
1、有日月朝暮悬,。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天地也,做得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哎,只落得两泪连连。
2、碧云天,。
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
3、一人缓板而歌,,,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则箫、板亦不复用。
4、关于元杂剧的“四”;“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分别是的《》、的《》、的《》、关汉卿的《窦娥冤》。
5、王实甫,名德信,代戏曲作家。
共写杂剧十四种现存《》、《丽堂春》、《破窑记》三部。
本文中“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清衫更湿”一句巧妙化用唐代诗人的《》中的诗句:“,。
”6、《牡丹亭》的作者是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除《牡丹亭》外,还有《》、《》和《紫箫记》,合称《》,作者与国著名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剧作家。
7、《三言二拍》指的是明代编的《喻世明言》、《》、《》;凌蒙初编著的《》、《》。
二、阅读[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赶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么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夭!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
(正旦唱)[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
(正旦唱)[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
(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8.“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这两句唱词的含义和作用判断不正确的是()A.无缘无故就触犯了刑法,表明了主人公对当时黑暗的司法制度的不满。
B.不知不觉就触犯了刑法,说明主人公有些后悔但为时已晚。
C.犯了王法还不知原因何在,这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无处伸的痛苦。
D.一个意思作两句说,都是揭露当时法制混乱、黑白颠倒的现状。
9.“滚绣球”这支曲子所包含的内容,哪一项不是()A.表达了人生命运不由自己把握的无奈的心情。
B.揭露显示社会黑白不分,是非颠倒。
C.表达了推翻吃人社会的心愿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D.把矛头直指高高在上的“天”和主宰万物的“地”,展现了窦娥的强烈不满。
10.窦娥为什么要求从后街去法场而不从前街去法场,理解准确的是()A.不希望与婆婆见面,害怕婆婆见了伤心绝望。
B.窦娥不愿意让乡亲们看见,这体现了她的善良。
C.后街与刑场较近,窦娥想早点告别这令人厌恶的世间。
D.她不想见婆婆,因为她害怕见到婆婆可怜的样子自己难受。
11.剧中交代窦娥还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了,其作用分析最正确的是()A.表现窦娥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B.说明窦娥希望父亲能有朝一日替她昭雪。
C.窦娥隐讳地告诫贪官污吏,她的冤屈终将有澄清的一天。
D.为后文写窦宪章为女儿洗雪冤屈做伏笔。
三、阅读【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12、对下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罚:发B.你道是暑气暄.暄:暖,炎热C.你道是天公不可期.欺:欺侮D.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每:们13、下面句中的“素”与“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吴广素.爱人B.要什么素.车白马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D.十三能织素.1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也不见得湛湛青天——也显不出天理昭彰B.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在八尺旗枪上挂上白色的布帛C.断送出古陌荒阡——发送到十分荒凉偏僻的地方D.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为什么三年见不到雨水15、文中的“无头愿”指的什么,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血溅素练B.六月飞雪C.亢旱三年D.天从人愿16、这几支曲子中包含了几个典故,对典故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苌弘化碧B.望帝啼鹃C.六出冰花D.东海孝妇17、窦娥的“誓愿”最后得以实现,对此解说不准确的项是()A.这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B.充分揭露了官吏们的昏聩、吏制的腐败,人们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现实。
C.充分表现窦娥冤情重大,使上天都得到感动。
D.通过奇特的构思,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有力地表现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
四、阅读《长亭送别》中[滚绣球]一曲。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18、这支曲子以什么为线索?答:19、这支曲子从哪些侧面写出了莺莺缠绵欲绝的伤离情绪?答:20、这支曲子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答:五、文言文《陈情表》21、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前进后退) /听.臣微志(听从)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死去)/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坎坷)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慰问)/门衰柞薄,晚有儿息.(儿子)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及、到)/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授职拜官)22、下列加点词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④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23、下列古今异义词理解不正确的是()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B、臣之辛苦..(艰难处境)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申述) D、寻.蒙国恩(找)24、下列加点虚词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③臣以.供养无主④猥以.微贱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翻译:(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3)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祭十二郎文》25、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是()A、诚.知其如此 /而神者诚.难明矣B、请归取.其孥 /则待终丧而取.以来C、不省.所怙 /汝来省.吾D、将成家而致.汝 /乃能衔致.诚26、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相不同的是()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B、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将成家而致.汝D、其信然邪?其梦.耶?27、下列对“其”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是()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②其后四年,又归视汝③请归取其孥④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⑤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⑥其无知,悲不几时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⑧其然乎?其不然乎?A、①③⑤/②/④/⑥/⑦/⑧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D、①③/②⑤/④/⑥⑦/⑧28、以下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B、将成家而致.汝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D、,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翻译:(1)惟兄嫂是依(2)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愚溪诗序》29、下列加点词活用不同的一项是()A、得其尤绝者家.焉B、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C、合流屈曲而南.D、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0、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愚泉凡.六穴 /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B、或曰:冉氏尝居.也 / 得泉焉,又买居.之C、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D、愚池之东为.愚堂 / 此为.何若人?31、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故.姓是溪为冉溪 /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 溪虽莫.利于世C、而善鉴.万类 / 以铜为鉴.D、而适.类于予 / 舟行适.临汝32、选出下列“焉”字与其他项不同的()A、得其尤绝者家焉B、咸以愚辱焉C、灌水之阳有溪焉D、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33、指出句式不同的一句()A、夫水,智者乐也B、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C、寂寥而莫我知也D、皆山水之奇者翻译:(1)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2)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3)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赤壁赋》34、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阴历十五)/ 徘徊..于斗牛之间(明月停留)B、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C、倚歌而和.之(唱和) / 正襟危坐..(身体斜坐)D、山川相缪.(盘绕) / 酾酒..临江(斟酒)3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舞幽壑之潜蛟”的“舞”语法相同的一项是()A、扣舷而歌.之B、泣.孤舟之嫠妇。
C、侣鱼虾而友.麋鹿D、范增数目.项王36、加点字相同的两项是()()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B、名属.教坊第一部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举匏樽以相属.37、下列“如”字意义相同的是()()A、纵一苇之所知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微风鼓浪,水石相捕,声如洪钟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也38、下列“于”表被动的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B、困于周郎者乎?C、徘徊于斗牛之间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翻译:(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逍遥游》3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发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未有知其修.者(长度)D、去以六月息.者也(风)40、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汤之问棘也是已C、之二虫又何如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1、下列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去.以六月息者也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C、绝.云气,负青天 / 请息交以绝.游D、不过数仞而下. / 则风斯在下.矣4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小知不及大知(智)B、此小大之辩也(辨)C、旬有五日而后反(返)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43、选出不同句式的一项()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之二虫又何知C、奚以知其然也?D、彼且奚适也?翻译:(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滕王阁序》44、下列句中与“穷岛屿之萦回”的“穷”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B、穷睇眄于中天C、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困难)D、响穷彭蠡之滨45、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B、屈.贾谊于长沙C、窜.梁鸿于海曲D、徐孺下.陈蕃之榻46、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控蛮荆而引瓯越B、爽籁发而清风生C、天柱高而北辰远D、蟹六跪而二螯4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接.孟氏之芳邻B、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C、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屈属.草稿未定D、宾主尽东南之美.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8. 选出不同句式的一项( )A、都督阎公之雅望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宇文新州之懿范D、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翻译 (1) 襟三江而带五湖(2)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柳毅传》4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举下第..(落榜) B、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无)C、妇始楚.而谢(悲伤)D、因命酌互举,以款人事..(人员管理)50.下列“幸”解释意义相同的是( ) ( )A、幸一闻焉B、吾君方幸玄珠阁C、缦立远视,而望幸焉D、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51、下列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是()()A、今日见.辱问于长者B、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C、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D、秦城恐不得,徒见.欺52、下列句中与“吾不知子之牧羊”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3、下列句中与“无情郎安在?”句式相同的是()A、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C、何功之有哉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翻译:(1)今日见辱问于长者(2)柱以白璧,砌以青玉(3)毅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促织》5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责令)B、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抢先)C、不终岁,薄产累.尽(亏损)D、成妻具资.询问(钱财)55、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昂其直,居为奇货B、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C、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D、又嘱学使俾人邑庠56、下列句中加点字与“试使斗而才”的“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辄倾.数家之产B、昂.其直C、成以其小,劣.之D、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57、下列不同类的一项()A、岁.征民间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C、取儿稿.葬D、仙.及鸡犬58、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邑有成名者,操童子..(心中事)..业(秀才) B、然睹促织,隐中胸怀C、又嘱学使俾人邑庠..得其尸于井(不久)..(地方学校) D、既而59、下列“然”字判断正确的是()①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②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③成然之④然睹促织,隐中胸怀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翻译:(1)操童子业,久不售(2)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