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由来和知识问答题
Hale Waihona Puke 星红旗的历史•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各 大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征集国 旗图案的启事。一个月后,筹备委员会共征集到来自全 国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区寄来的应征图案 3012 幅。 • 后于9月开议时,审核通过的共有38幅,最后敲定8幅 (?)国旗样式作为备选国旗。当时最受欢迎的是草案 一的设计。该设计以红底配上黄星,以及一条代表黄河 的黄条而成。红底与黄星为征求新国旗设计稿的必备基 本要素,黄星代表共产党或中国人民。
建国60周年足迹
• • • • • • • • • • • •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3年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 宪法颁布 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56年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反右倾”斗争
天安门前的升旗时间是怎样定的?
• 为象征祖国与日月同辉,使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原国旗班的 战士每天记录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找出规律。他们先是确定了 一份每10天变换一次的升降旗时间表,后来又把到北京天文台 查阅北京地平面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与在广场的观察记录相 结合,编排了“国旗升降时刻表”,确保了国旗每天与太阳一 同升起。 • 之后,他们还从天文台了解到,太阳从开始冒出地平线到离开 地平线的时间是2分07秒。于是他们又动开了脑筋:能否把升旗 时间也控制在2分07秒?在太阳上缘刚刚冒出与地平线相切时启 动国旗按钮,当太阳完全跃出,下缘与地平线相切时,国旗正 好升到旗杆顶端。北京市天安门管理委员会对他们的意见高度 重视,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对电动升旗装置进行了重新设置。 后来,北京天文台的科学家每年的12月25日准时将经过认真研 究制定的下一年的“国旗升降时刻表” 送到护卫队,为升降国 旗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时间依据。
北小五、5中队喜 迎国庆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 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 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 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 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 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 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 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 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 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 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 节日了。
16.1980年5月,我国向_________预定海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获得圆 满成功。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渤海 C 17.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_________个能够从潜艇水平发射战略导弹技术 的国家。 A、3 B、4 C、5 D、6 C 18.1983年,我省科学家王永民研究并发明了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 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技术,成为我国汉字输 入技术的里程碑,该技术简称为__________。 A、简码 B、王码 C、智能码 B 19.我国的“863计划”从1986年3月开始实施,执行多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对 国防和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计划的全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科教兴国计划 B、科技发展计划 C、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C 20.1988年3月,我国首例_____________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了 接生手术。 A、代孕婴儿 B、试管婴儿 C、双胞胎婴儿 B
11.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信息技术专家王选领导科研集体研制成功___________ 系统,促进了该产业的形成,取代了已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 刷技术。 A、激光照排 B、汉字激光照排 C、中文报纸编排 B 12.1975年,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___个掌握 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A、3 B、4 C、5 D、6 A 13.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科技事业开始全面复苏,那次 会议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科学的春天”。会上,邓小平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 马克思主义观点。1988年9月,邓小平又提出____________的著名论断。 A、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发展才是硬道理 B 14.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_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A、3 B、4 C、5 D、6 B 15.1979年11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 这就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前身。 ____________为活动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2010年7月底, 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在广州举行。 A、邓小平 B、钱学森 C、周光召 A
国徽谁设计的?
• 国徽采用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的方案,本应是不争的事实。清华大学 营建系获得了国徽设计一等奖,并领到了一千万元(旧币)的奖金, 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改进了国徽的稻穗细部形象。1950年6月 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通过决议, 同意国徽审查组的报告和所拟定的国徽图案。 • 国徽图案通过之后,梁思成向中央推荐清华大学营建系雕塑教授高庄 来完成国徽立体浮雕模型的设计塑造任务。生性耿介的高庄在塑造模 型时,认为国徽方案中尚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就上书毛泽东: “主席,你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不是一个艺术家……”。毛泽东主 席同意了高庄的意见。 • 从7月初到8月中旬,高庄经过一个半月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国徽 模型的设计塑造工作,中央同意了高庄所作的国徽浮雕模型。1950年 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 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 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前夕,国徽终于诞生了!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1年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升起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运动 1976年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7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 立
国庆知识竞答
•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陆地国土面积 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线长2.2万多公里,海岸线 长__________ 。 A、1.6万多公里 B、1.8万多公里 C、2.1万多公里 B 2.他从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直到1955年才回到祖 国。他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 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后来,他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 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是_________。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A 3.1958年9月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 协会(简称科协),_________当选为主席。科协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 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 量。 A、李四光 B、朱光亚 C、周培源 A 4.1959年9月,中国成功发现并开发_______油田,证实了我国学者提出的“陆相地层生 油”理论。 A、胜利 B、中原 C、大庆 C 5.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国国防实力发生了 质的飞跃,其中“两弹一星”指的是________。 A、原子弹、中子弹、遥感卫星 B、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C、原子弹、导 弹、人造地球卫星 B
•
•
6._________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 一个新阶段。这对当时美国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A、1957年 B、1964年 C、1965年 B 7.1965年9月,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__________。 A、结晶体牛胰岛素 B、非结晶体牛胰岛素 C、新生儿胰岛素 A 8.1966年,我国数学家__________取得歌德巴赫猜想“1+2”定理领先世界 的成果。 A、苏步青 B、陈景润 C、华罗庚 B 9.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氢弹 的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飞跃。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 用了7年零3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零3个月,而新中国用了________ 。 A、3年零8个月 B、3年零3个月 C、 2年零8个月 D、 2年零3个月 C 10.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____________被送入太空。 A、“东方一号” B、“长征一号” C、“东方红一号”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