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价格》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一)基础知识与技能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商品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些经济现象。
理解商品市场的变化蕴含着丰富的经济生活知识,需要同学们积极探讨并参与。
(二)公共参与意识
通过市场调查,联系生活中商品价格的变动,分析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三)科学精神与法治意识
使学生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消费是比较经济、合算的、合法的,使其在提高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同时,培养了自主性和独立精神、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供求影响价格
★教学难点:价值决定价格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让学生谈谈购物经验,讨论什么情况
下商品比较便宜?
哪些因素导致价格发生变化?
为什么?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这些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最终都是通过改变其中的供需求关系来实现的。
举正反两例(羽绒服降价、2.14玫瑰花涨价)
供求关系包括供给与需求两方面,
当供给<需求,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当供给>需求,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当供求平衡时,价格稳定。
市场上的商品价格需要保持稳定性,才能保证市场活动的稳定进行,为此,
我们国家对市场上的商品价格进行宏观调控,以求达到供求平衡,价格稳定的目标,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一大优势。
学生活动:(培养应用、分析能力)阅读课文图片及文字。
教师引导:(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供给与需求)
1、春节前后商场境况的反差强烈:为什么人们都挤在节前购物?节后为什么不买?
学生分小组讨讨论并发言
教师指出: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买又买得起的商品数量,是需求能力与需求欲望的统一。
2、购买衣服或鞋子时,一般特殊号码价格高于普通号码:为什么?既然高价,为什么不多生产?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发言。
教师总结指出:供给是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它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教学过渡:知道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价格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会不会无限制地上涨或下跌?
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试着说明原因。
二、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忆商品交换、价值、价值量、价格等知识
教师总结: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其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并找出价格的决定因素。
理解供求关系虽然影响价格但却不起决定作用,价值才是价格的决定者。
教师活动:出示图,帮助学生回忆并说明。
指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教师点评:商品交换要求等价交换,货币产生后,交换就以价格相等形式进行。
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高于价值或低于价值。
教师分析: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与价值经常不符,从某一次交换来看,没有实现等价交换,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交换是等价的。
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且还是价值规律的唯一表现形式。
价格随供求关系而变化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大家要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总结新课
以板书形式进行(幻灯片显示)
(四)课后探究活动
1、课后练习,要求完成资料相应题目。
2、课后活动,市场调查: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互为替代品与互补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