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 B )
A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B从事本职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C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D航空噪声污染的防治
14.我国对预防为主的真正重视,大体是在( D )
A70年代中期 B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 C 80年代中期 D 80年代末
16.固体废物转移不包括( B )
A境内转移B统一固体废物产生源内部的转移C过境转移D越境转移
18.缴纳排污费后仍未达到排污标准的排污单位,从第三年起,每年提高征收标准( B )
A 3%
B 5%
C 8% D
10%
20.对逾期不处置或处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代为处置,同时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予以承担,这称为( C )A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 C 行政代执行 D 行政调解
1.人类环境的中心主体是( B )A人类和其它生物B人类C人类、其它生物、无生命物质D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外部空间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预防为主,并不意味治理不重要,它也不能代替治理B根据公共信托理论,为合理支配和保护共有财产,由共有人委托国家管理C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D我国公民享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
5.下列行为不在《水污染防治法》禁止之列的是( B )
A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B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废水进行灌溉
C向水体排放油类废液D向水体倾倒城市垃圾
7.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能够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污者,可不再交纳( A )
A排污费B管理费C补偿费D整治费
9.对城市区域内近期建设和新建改建的各项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的是( A )A 总体规划B近期规划C远期规划D详细规划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环境要素P4: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1、可持续发展P16: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
4、混合责任
是指排污单位与受害者的过错共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应当按照双方各自行为的情节,分别确定各方的民事责任。
5、“三同时”制度P72:是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3、环境保护法体系P38:是指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各种法律规范依照其内在联系而结合有一起的和谐统一的完整系统。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环境权与生存权有哪些区别?P44
答:与生存权相比,环境权有以下特点:一是环境权是当代环境危机的产物,二是环境权的主体还包括后代人,三是环境权更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强调可持续发展。
简述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规定?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不公毁坏野生动物个体,还会毁坏其种群和物种,因此必须加强对野生动物猎捕的管理,1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持有猎证,并按照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工具和方法进行猎捕。
3规定禁猎区、禁猎期、禁猎猎捕方法和工具。
简述我国关于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
答:耕地资源十分重要,我国规定:
(1)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
(2)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3)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5)鼓励合理开发未开发利用的土地(6)鼓励土地整理、防止土地破坏和污染,提高耕地质量。
某居民区居民报告,位于其住宅楼附近一饭店每日声音嘈杂直至深夜,噪音使得该楼住户无法生活、休息,他们进行多次交涉未果。
市环保局到该楼住户家中进行监测,测得噪音分贝虽已接近噪音标准,但均未超标。
但噪音的确使人无法休息。
问:(1)对此环保局可否进行行政处罚?为什么?(2)对此居民可采取什么措施?有何法律依据?
答:(1)环保局无权进行行政处罚。
因为我国规定只有超标排放的才构成环境噪音污染。
目前环保部门仅对超标排放行为进行处罚。
(2)居民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可依据《民法通则》中的“相邻关系”原则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