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旅游资源概况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及其开发构想》
1.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从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看出,河南是一个地域广大、位置居中、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强的地区。
而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种类、风景特色和地区分布等方面也必然具有一些特殊性。
概括讲,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具有以下特色:
(1)多样性
多样性,是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特色之一。
首先,从地貌景观看,从海拔不足百米的黄淮海平原,至海拔2413.8米的河南第一高峰——老鸦岔垴,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的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其次,从气候和旅游资源来看,河南不仅有纬向性的南北地带变化,还有因地形起伏造成的垂直立体气候效应。
以避暑山水胜地来说,河南就有山地、林地、湖滨等多种气候景观类型。
第三,从生物景观来看,河南的优势就更为明显。
河南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几乎全部是就生物保护而言的,无论植物或动物,旅游资源都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点。
第四,在风景水体方面,河南也具有除海滨风景以外的多种类型,江河、湖泊、涌泉、溪流、瀑布等,各种水景可谓应有尽有。
(2)过渡性
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过渡性特点与其所处的过渡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在地貌方面,河南省正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与此相对立,我国地貌风景的构成由西至东分别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其过渡性不言而喻。
在气候方面,河南正处于从亚热带向暖温带、从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气候的温度适中。
从旅游的角度看,河南是一个不太冷也不太热、不太干也不太湿的地区,非常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
从自然旅游景观形成的角度看,无论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雨景、云雾景,或是北方地区的冰雪景,河南都兼而有之,兼具南北景观综合之美。
并且,由于地形和气候的过渡性,河南生物景观的过渡性也就自然而然了,即生物的“边缘效应”非常明显。
在我国的植物区系中,河南省处于华北植物省和华中植物省的过渡地带,兼有华北暖温带植物区系和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某些特点。
伏牛山——淮河以北属华北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温带植物区系和西北干旱地带植物区系的成分;伏牛山——淮河以南属于华中北亚热带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亚热带植物区系和西部高寒植物区系成分。
可以看出,河南省的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除河南特有的成分外,还汇集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和黄土高原等区系的成分。
(3)古老性
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古老性特点,一方面体现在资源的形成时间较早,另一方面体现在资源的开发历史悠久。
河南的地质地貌风景是距今30多亿年以来地壳多次运动、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现代旅游活动中,人们非常渴求“重返和回归大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也很盼望回溯历史,置身于历史文化长河之中,从中吸取教益,增长知识,获得启迪,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河南曾是华夏传统文明的中心,也是世界上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人们对旅游景观的开发利用历史自然也很久远。
(4)区域差异性
由于受气候的南北地带差异、海拔垂直差异和地形的东西差异的影响,河南省的自然旅游资源也表现出了相应的南北、东西差异和垂直差异。
2.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自然旅游资源保护
重视旅游景区的环保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这要求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走集约式道路。
这些年,河南自然旅游虽发展较快,但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比较严重。
就景区来看,违章建筑不少,景区有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趋向,景观美学价值破坏严重;餐饮、旅馆业日渐增多,污染源也越来越多;部分景点私自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
破坏和浪费严重。
毫无疑问,所有这些必然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后劲。
为此,省内旅游区在加强治污的同时,可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
根据景区的承受能力,有效地控制客流量,避免自然旅游资源遭到不可再生性破坏。
根据环保需要,实施封山育林育草,建立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2)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品质
伴随着产品同质化时代的来临,服务质量将日益成为自然旅游企业的生命线,未来旅游业的竞争也将是服务的竞争。
以此为逻辑起点,河南自然旅游整合的进程中,要以完善配套服务与设施建设,让游客进得来、吃得好、住得舒服、行得方便、购得放心将是发展自然旅游资源、塑造旅游品牌的重要手段。
(3)规范景区管理,有序开发配套设施
开展自然旅游景点综合整治,制止店铺乱搭乱建,提高食品卫生环境,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工程,乃至建立旅游信息服务中心,竖立游览图、解说牌、指示牌、警示牌等,这些具体工作是旅游一体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
(3)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深度开发旅游商品。
当前,河南省内自然旅游商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旅游商品的开发程度较低,自然旅游商品竞争力不强,知名自然旅游商品不多。
而着眼于资源整合,品牌共享,各城市须花大力气开发内涵丰富的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和特色商品。
基于此,在旅游资
源整合时必须引入现代理念,充分挖掘人文因素,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建立高水平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旅游商品商场,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
(4)优化游览方式,丰富旅游功能
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单一的自然旅游产品结构不但难以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不利于自然旅游消费的增长,不利于旅游整体效益的提升,同时也越来越不适应旅游多样化的需求。
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河南地区有必要进行产品结构和游览方式的优化。
由于各城市地区之间资源互补、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交通便捷,我们可以开展“打包”式的旅游服务,即在推出观光游览型自然旅游产品的同时,可以综合其它经营项目,适度开发休闲度假、健康疗养、会展、商务等旅游服务功能,以丰富旅游内涵,拓展消费层面,带动附加效应,实现旅游效益增长。
(5)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旅游企业集团化
融资是自然资源开发的基础。
对于河南地区来说,加大资金投入便是自然资源整合、自然品牌塑造的“催化剂”。
要塑造旅游品牌,一方面,各城市、地区要根据财力状况,适时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争取建立旅游发展基金,逐步加大引导性投入。
另一方面,为拓宽融资渠道,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通过经营权和所有权适当分离等方式,鼓励区内外经济实力强的企业集团以独资、合资和股份制等形式参与旅游项目的投资经营。
对现
有旅游企业来讲,则要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施战略性改组和改制,增强企业活力,组建资本雄厚的旅游企业集团。
(6)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
旅游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体验异域文化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含量的多少决定着旅游业生命力的强弱,文化内涵越浓厚,审美价值越丰富,游客回头率则越高。
而河南自然资源开发的关键于,各地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能否推出一批文化内涵丰富、游客回味无穷的多元化自然产品,将旅游资源深刻的文化内涵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让游客慕名而至,满意而归。
(7)完善旅游行业管理,健全旅游法律法规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快旅游法制建设,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法制环境,有利于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就河南地区而言,创造资源整合的宏观优良环境,旅游主管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和执行旅游相关法律,加大旅游执法力度,规范从业人员经营行为,打击各种违法活动,做好相关社会治安、交通安全、设施安全、卫生防疫等工作。
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