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选择题第八题——有机实验操作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茚三酮溶液可以鉴别甘氨酸与醋酸B.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与铜离子时,蓝色斑点在棕色斑点的下方,说明铜离子在固定相中分配得更多C.过滤、结晶、灼烧、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有机混合物的方法D.如果不慎将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再用水冲洗2.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B.可用新制的Cu(OH)2 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C.纸层析法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D.一旦金属汞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放在水中保存以防挥发;并将硫磺粉撒在洒落的地方,使金属汞转变为不挥发的硫化汞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镀锌铁皮的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将镀锌铁皮放入稀硫酸,待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反应完全B.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C.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D.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B.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5.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B.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C.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D.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仅用AgNO3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B.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C.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D.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进行分液操作时,应先打开上口活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的小孔,然后打开旋塞,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漏斗上口倒出B.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水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作流动相。
用该方法可分离Fe3+和Cu2+,层析后氨熏显色,滤纸上方出现红棕色斑点C.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都是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量器,它们在使用时都要进行检查是否漏水、水洗、润洗、注液、调整液面等几个过程D.金属钾、钠和白磷等暴露在空气中易燃烧,所以金属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白磷则可保存在水中。
取用它们时要用镊子8.下列中说法正确的是A.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放入胆矾晶体,几天后晶体外形发生改变且晶体质量变小B.检验火柴头中的氯元素,可把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C.纸上层析法通常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的羟基所吸附的水作为流动相D.在比较乙醇和苯酚与钠反应的实验中,要把乙醇和苯酚配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水溶液,再与相同大小的金属钠反应,来判断两者羟基上氢的活性9.下列仪器的使用或操作或实验正确的是A.向5mL0.1mol/LKI中加入0.1mol/LFeCl3溶液5-6滴,再加入2mLCCl4震荡后分液,向水层中加入苯酚未见紫色。
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测定空气中甲醛含量,使50mL注射器充满空气,通入到2mL2×10-4mol/L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重复前面的操作直到紫红色退去,记录消耗空气体积,即可粗略测定空气中甲醛含量D.做Al与CuSO4溶液的置换反应实验时,可将铝条直接插入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是否有铜析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实验中,选择酚酞溶液为指示剂,当溶液的颜色变为粉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B.在“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的检验”实验中,在牙膏与蒸馏水搅拌、静置分离后的澄清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新制Cu(OH)2,当产生绛蓝色沉淀时,说明牙膏中含有甘油C.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中,把从盐酸中析出的晶体进行抽滤,用酒精洗涤晶体1~2次,然后抽滤,将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干燥后称其质量,计算产率。
D.人体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或乙醚的混合蒸气解毒;氨气、溴中毒休克时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11.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检验新鲜鸡血中的铁元素,可以在鸡血中加入稀硝酸并加热搅拌后蒸干,得到固体粉末,取少许粉末加入到装有2mL亚铁氰化钾稀溶液的试管中,可以得到蓝色溶液B.制作燃料电池的碳棒要在酒精喷灯上反复灼烧,目的是要使碳棒变得多孔,增强碳棒吸附气体能力C.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可先将氯乙烷用硝酸进行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来检验,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来判断是否存在氯元素D.摩尔盐制备过程中铁屑要先用碳酸钠溶液浸泡洗涤,使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有利提高去油污的能力,最后分离溶液和固体时不可以用倾析法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溴乙烷与少量乙醇的混合物加水除去乙醇的方法,原理类似于溴水中加四氯化碳萃取溴B.中和滴定实验中,如用于盛放待测溶液的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C.由Zn-Cu稀H3SO4构成的原电池,溶液中加入适量H2O2能提高电池放电效率D.蛋白质与氨基酸遇到双缩脲试剂均会出现紫玫瑰色现象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通过拄制溶液的pH降低氨基酸的溶解度,分离氨基酸B.镀锌铁皮镀层厚度测定实验中,当锌完全溶解后,立即取出铁皮,不冲洗就用酒精灯加热烘干,铁皮可能继续与残留的酸反应,导致实验结果偏低C.将两块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分别投入1mol·L-1CuSO4溶液和1mol·L-1CuCL2溶液中,铝片表面都观察不到明显的反应现象D.一旦金属汞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放在水中保存以防挥发:并将硫磺粉撒在洒落的地方,使金属汞转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14.下列实验操作可行的是A.将氢氧化钠稀溶液逐滴滴入氯化铁饱和溶液中,边滴边搅拌,可获得氢氧化铁胶体B.滴定实验中所用到的滴定管、移液管,在使用前均需干燥或用相应的溶液润洗,容量瓶、锥形瓶则不应润洗C.硫酸亚铁铵晶体制备实验的最后一步是将溶液蒸发到有大量晶体析出,用余热蒸干即可得产物D.抽滤结束后,不必拆下布氏漏斗,滤液可直接从支管口倒出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简易量热计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热时,做一次实验需要使用温度计三次。
B.润洗酸式滴定管时应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装的酸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其内壁,再从上口倒出,重复2~3次。
C.取试管向其加入适量CoCl2的盐酸溶液,将试管置于冰水中,可以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深。
D.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溶液中苯酚的含量。
9.以下实验原理或操作中,正确的是A.室温下,含有CoCl2的干燥变色硅胶呈蓝色,在潮湿的空气中变粉红色,放在干燥的空气中又恢复为蓝色B.焰色反应实验中,铂丝在蘸取待测溶液前,应先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C.中和滴定实验中,如用于盛放待测溶液的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D.纸层析中,滤纸作为固定相,展开剂作为流动相8.下列实验错误的是( )A.食醋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开始时溶液的pH通常变化缓慢,当接近滴定终点时,pH 出现突变,称为滴定突跃B.结晶时,若沉淀的结晶颗粒较大,静置后容易沉降到容器底部,此时,进行分离的操作方法是倾析C.抽滤装置由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导致装置内部的压强降低,使过滤的速度加快D.在纸层析法分离Fe3+和Cu2+的实验中,层析后,经氨熏,滤纸中无色带出现,一定是误将试样点浸没在展开剂中(也有可能是展开剂选用不当造成的,错误。
)8.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在“镀锌铁皮厚度测量”实验中,当锌在酸中完全溶解后,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可借此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反应B.做“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时,必须先将市售食醋稀释10倍,然后用洗净的酸式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稀释液于洁净的锥形瓶中,锥形瓶不需要先用醋酸溶液润洗C.铁钉镀锌前,先要用砂纸打磨直至表面变得光滑,然后放入45℃的浓盐酸中浸泡2min,再取出用水洗净。
D.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ml无水乙醇和1.5g苯酚固体,再加等量等体积的钠,比较乙醇、苯酚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8.下列化学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A.海带中碘元素提取时氧化滤液中的I-时应加入过量氯水B.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可用草酸、苯甲酸、邻苯二甲酸氢钾C.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待纤维素水解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加热,可根据是否产生红色沉淀判断该水解液是否含有醛基的化合物D.用干燥且洁净的玻璃棒蘸取NaClO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测pH值8.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A.做钠的燃烧实验时,将金属钠放在瓷坩埚碎片上加热燃烧,可观察到有黄色火焰产生,并有淡黄色固体生成B.在海带提取碘的实验中,用分液漏斗将下层碘的CCl4溶液恰好放完后,关闭旋塞,更换烧杯后再打开旋塞将上层水层放出C.火柴头中的氯元素检验的实验中,将火柴头(未燃烧)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加AgNO3溶液、稀硝酸,若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氯元素D.检测氯水的pH时,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8、【原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向5mL0.1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5~6滴0.1mol·L-1KI溶液,充分振荡后加入KSCN 呈红色,可证明该反应是可逆的。
B、在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KNO3时,常先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溶于水形成浓溶液,再经过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获得KNO3晶体C、实验室从海带中分离碘元素必须用到的硅酸盐材料的仪器有坩埚、泥三角、酒精灯、玻璃棒、烧杯、漏斗及分液漏斗D、配制250mL0.1 mol·L-1NaCl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先打开分液漏斗旋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上层液体再从上面倒出B.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可测定新制氯水的pH值C.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酸和碱正好反应、取2—3次的实验平均值,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D.固体药品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转移10、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或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B.在层析操作时,要让试样点刚好接触展开剂,否则不能很好的分离C.食醋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开始时,溶液的PH通常变化缓慢,当接近完全反应时(即滴定终点),PH出现突变,称为滴定突跃D.抽滤装置由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导致装置内部的压强降低,使过滤的速度加快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或实验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沉淀的颗粒较大时,可用倾析法将固体与溶液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