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共5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共53张PPT)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地形多样完整, 为农业的多种 经营提供条件
西部高原 地势平坦
降水较多,优 质的草原牧场
中部和东 北部平原 面积广阔
适宜发展 种植业
适宜发展 林牧业
山地丘陵森 林资源丰富
(3)土壤
黑土,土层深厚,有机质 含量高,土壤肥沃。
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①冲积平原,土层深厚 ②森林丰富,枯枝落叶 多 ③纬度高,热量低, 分解和淋溶作用弱
利: 自然条件: 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②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 ③土壤:黑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④水源: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①工业基础:重要工业基地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农药; ②市场:全国商品粮基地,面向国内外市场; ③交通:交通发达,联系便利; ④科技:农业技术先进; ⑤政策:国家政策支持及东北亚合作; ⑥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 ⑦开发时间和生态环境:开发晚环境较好利于发展生态农业; ⑧资源:土地类型多,特色资源丰富,利于发展大农业。 弊:热量不足,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特殊分布: ①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②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③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
合作探究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 件有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周 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 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 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 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进行农 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举一反三P62“活动”
珠江三角洲 出口创汇农业
新疆 棉花生产基地
海南岛 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云南昆明 花卉种植业
•P62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有利地理条 件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①自然条件优越,水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 ③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 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生产成本低、质量好,市场竞 争力强。
有利影响 气候对东北农业的影响
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利于作物生长; ②夏季白昼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周 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③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④春季积雪融化可以缓解春旱,改善土壤墒情; ⑤漫长寒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第二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为例
农业
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 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属于第 一产业。 • 种植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 • 渔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 是水产业。 • 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 • 畜牧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 地发展畜牧。
夏季温暖,雨热同期
对农业影响:有利:雨热同期, 利于作物生长
不利: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地区 北部 中部 南部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无霜期 100天 170天 220天
≥10℃的积温 <1600℃
1600℃—3400℃ 3400℃—4500℃
思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从东南向西北内陆 递减。 年平均气温变化规 律:由南向北递减。
二、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一、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的位 置、范围 位置:位于我国 的东北部,所处 的纬度位置较高。 范围:包括黑龙 江省、吉林省、 辽宁省和内蒙古 自治区东部
2、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气候条件
2、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气候
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特点:冬季寒冷,
不利影响
①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旱涝灾害; ②热量不足,种植的农作物的品种有限; ③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④春秋两季易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⑤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
(2)地形
西部高原 地势平坦, 降水较多, 是优质草 原牧场
中部和东 北部平原 广阔,面 积占全国 平原总面 积1∕3
思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气气候候
自
土壤
然
因
地形
农 业 区 位
素
水源
因 素
市场
科技
社
会因
劳动力
素
利用、改造
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知识框架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 ↓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4)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提 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并为农产品提供 市场。
(5)交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 方便,利 于发展外 向型农业
(6)人地比例
地广人稀,利 于大规模经营, 较好的生态环 境和资源条件 利于绿色农业 和大农业的发 展
评价东北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①昆明附近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 ②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③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和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④政策支持
二、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分布于平原地区,包括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2.新疆南部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①南疆降水少,光照充足; ②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③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④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 ⑤中、东部经济发达,长绒棉市场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①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②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周围山地 环绕,森 林资源丰 富,木材 蓄积量占 全国总量 的31﹪.
(2)地形
地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山地
西——大兴安岭 北——小兴安岭
东——长白山地
主要地形
南——辽河平原 平原 北——松嫩平原
东——三江平原
森林资源丰富, 为我国三大林区 之首
土地资源丰富, 居我国三大平原 之首
高原 内蒙古高原东部: 地势平坦,降水 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