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劝学》同步练习题1.指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雁荡具体而微者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译: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
D.(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螃蟹)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不能寄居托身,这是它用心浮躁啊。
3.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áo) 参省乎己(xǐng)4.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须臾(片刻)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起)5.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6.下列各组中加粗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夜寐C.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强步步余马兮山皋D.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日食饮得无衰乎7.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祝曰:“必勿使反”⑥老妇必唾其面⑦秦伯说,与郑人盟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A.①③⑤⑦ B.②④⑦⑧ C.③⑤⑥⑧ D.①②①⑥8.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全属于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①金就砺则利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③鸡豚狗彘之畜④是社稷之臣⑤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⑧封之以膏腴之地[ ]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 ③①⑦⑧9.跟“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未之有也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学不可以已10.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兴致,情趣)D.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11.“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假设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g.代词,同“尔”,你,你的(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________(3)顺风而呼,声非如疾也________ (4)蟹八跪而二螯________(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 (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12.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上食埃土A.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B.物价上涨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3.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 ](1)青出于蓝 (2)冰寒于水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5)车柔以为轮 (6)金就砺则利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1)(3)(5)(7)B.(1)(2)(5)(6)C.(2)(4)(7)(8)D.(3)(5)(6)(8)13.指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雁荡具体而微者。
D.今战士还者不足两万耳。
15.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①车柔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科己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⑥吾妻之美我者⑦其至又加少也A.①②B.⑤⑦C.④⑥D.②③(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三国志·吕蒙传》注:《江表传》曰:初,孙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途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
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
卿何独不自勉勖耶?”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日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
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
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
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待之。
”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权常叹曰:“人长而进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16.对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并当途掌事 (在朝廷) B.在军中常苦多务 (事务)C.卿何独不自勉勖耶 (勉励) D. 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 (屈己下人,降低身份)17.下列句子译文错误的一项是 [ ]A.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译文)只不过想让你多读一点书见到往事罢了。
B.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译文)像你们二人,生性聪敏,只要学习,必有所得,难道就不想学习吗? C.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
(译文)关羽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差不多能琅琅上口,刚正坚强而充满豪气,然而性情有点自负,喜欢欺凌他人,18.下列各句中全是劝吕蒙、蒋钦读书的一组是 [ ]①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
②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以为大有益。
③如卿二人,意兴朗悟,学必得之。
④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⑤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⑥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⑦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⑦(二)阅读,回答问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中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而临百仞之渊③其渐之滫,君子不近④庶人不服20.下列句子加点的“其”字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 ]A.其渐之滫,君子不近B.其质非不美也C.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1.下列句中没有省略介词“于”的一项是[ ]A.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其渐之滫,君子不近D.而临百仞之渊参考答案1.D(例句和A、B、C三句都是定语后置)2.C3.B(A项中“楫”应读为jí;C项中“镂”应读作lòu,“驽”应读作nú;D项中“锲”应读作qiè)4.C(A项中“揉”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5.D(A.强大、势力过大;B.勉强;C.有余,D.健壮,强壮。
)6.A(A项,第一、第四句的“寄”相同,皆为“托付”义;二、三句中的分别为“寄居”、“转达”义。
B项中的“兴”依次为“发生”、“使昌盛”、“兴办”、“起来”。
C组中的“步”依次为“举足两次”、“追随(按照)”、“行走”、“使行走”。
D项中的“饮”依次为“喝”、“使喝”(读 yìn)、“喝东西”)7.B 8.C 9.B 10.B 11(1)c (2)d (3)f (4)a (5)e (6)f (7)b 12.B 13.B 14.A 15.D16.A 17.A 18.B19.① 拴着② 对着③ 浸④ 百姓 20.A 2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