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挪威的森林读书报告

挪威的森林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
一、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日本现代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是在日本与台湾乃至韩国相当受欢迎的作家。

村上春树也以自我训练跑长途马拉松、喜欢爵士乐、猫、古典音乐及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闻名。

二、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恋爱小说。

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

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

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

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

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

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

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

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

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

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

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

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

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

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

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三、体会
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然后陷入了沉默,久久的沉默,我不知道我那时看完书以后的感觉,不想要表达什么,只是觉得无力,想要陷入一种放空的状态,大概这就是这个小说的魅力吧。

作者用了第一人称,让人更加的能陷到小说情节中去,我开始以“渡边”的身份,开始追忆过去,开始思考。

书中多次写到了死,仿佛是刻意为了引导读者讨论这个永恒的话题。

先是“我”的好朋友,直子的前任男友木月的自杀而死,将
年龄永远留在了17岁,而这也正是直子将来重蹈覆辙的伏笔。

然后“我”离开了那里,去了东京,这是逃避,对于好友死的不能接受,对于好友痛苦的不能理解的逃避。

在东京“我”有了另一个好友,跟他一起过着可以说是糜烂的生活,这可以说是另一种逃避生活的方法。

然后不经意间,“我”重遇了直子,应该说是变了的直子,她小心翼翼,含蓄。

“我”开始跟直子在街上,在学校,在各种地方用着很快的速度一直走,一直走,可能什么话也不说。

然后“我”的另一个好友永泽的女友初美自杀而亡,虽一笔带过,却令人有在意料之中的感觉;接着是绿子垂危父亲的死,让人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出乎意料的直子的自杀而死,除了感叹一个美丽生命的消亡,除了悲哀,还深深体会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而无论谙熟怎样的真理,也无以解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

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

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

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的软弱无力。

看到书结尾的时候,“我”问“我在哪里?”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流泪了,除了流泪,我找不到其他宣泄的办法,我感觉到“我”当时终于从悲伤,难过中走出来以后的迷茫,“我”迷失了自己,明明回到了自己的地方,但是,“我”却找不到自己,“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我”茫然的看着不熟悉的人和景,那种恐惧迎面而来,“我”抓着我最后的稻草,“我”一遍一遍叫着啊绿的名字。

直到很久之后,我只要一想到小说的最后,我还是会忍不住的鼻酸,我想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这本的原因吧,他让我压抑了一整本书的情绪,在最后爆发了出来。

看完书之后,我们不禁开始对爱情思考,对生死思考。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然后碰撞出友情,爱情,亲情。

我们也会面临很多生与死,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痛苦的时候不要退缩,不要逃避,重要的是迷失自己,比起追忆过去,我们更重要的是珍惜现在,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