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鸿2010301063 10工商管理外汇风险及规避外汇风险的有效措施
在当代的中国,有很多的企业与国外联系密切,尤其像广东珠三角、长三角等中国沿海地区的很多企业就是典型代表,它们与国外交易的金额数目巨大,有的资金交易跨度长,在这跨度期间,资金价值将面临很多风险,因此研究外汇风险和如何规避外汇风险对于中国很多外向型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企业跨国经营的一大特点,就是需要运用多种货币。
通常,货币作为国家主权的一大组成部分,各国政府都要求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生产、销售及会计活动,使用本国的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计价尺度。
企业的跨国经营涉及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涉及资金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因此,需要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才能实现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融资、红利分配等等。
在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情况下,汇率的波动给跨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带来了风险,使它们的现金流不确定,企业的价值受到不利的影响。
因此,外汇风险是跨国企业必须正视和面对的经营风险。
何为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又称为汇率风险,即外汇暴露是指一个经济实体或个人的资产或债务以外币计价时,由于存在未抵补的净头寸,受汇率的变动,使之“暴露”在可能好的或坏的结果之前,从而面临着不利或有利结果的可能性。
自20世纪70年代国际汇率制度由固定汇率转向浮动汇率制以来,跨国公司积极探索外汇风险管理的处理方式和技巧,极大地提高了外汇风险的处理能力。
外汇风险种类
风险识别跨国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有换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3种。
(一)换算风险。
由于跨国公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国际化,其国外子公司经营成果和资产负债用当地货币进行计量。
但是,跨国公司的股东和金融市场要求的不是以当地货币而是以本币来计量。
所以,跨国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将外币换算成本币。
由于汇率变化不定,换算时所用的汇率可能与入账时的汇率不同,这就产生了汇兑损益。
承受转换风险的资产与负债就称为暴露资产和暴露负债。
由于暴露资产和暴露负债的风险可以相互抵消,故公司的总转换风险就取决于暴露资产与暴露负债之间的差额。
转换风险亦称会计风险,指的是由于有关货币汇率的变化而当本国货币(或报告货币,下同)升值、东道国货币贬值时,企业现有资产和负债用本国货币表示的数额都将下降;当本国货币贬值、东道国货币升值时,企业现有资产和负债转换成本国货币的数额都将提高;在企业为净贷方的情况下,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净现有资产价值随本国货币对东道国货币的贬升而增减;在企业为净借方的情况下,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净资产随本国货币对东道国货币比值的升贬而增减。
(二)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对已达成契约的影响,从而造成以外币计价的在不久将来结账的资产或债务发生外汇损益的可能性。
它包括以下几种基本情形:
1.已结交易风险。
即以信用为基础延期付款的已结外币应收应付账款,因交易发生至实际结算期间的汇率已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风险。
2.以外币计价的借贷款项在到期时,由于汇率可能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3.待履行的远期外汇合同的一方,在合同到期时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化而可能发生的风险。
严格地说,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因为,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一些科目,如借贷款项和应收应付科目,已经包括换算风险的一部分。
(三)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汇率变化对公司“未来”国际经营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是指汇率变化与价格的综合变动对跨国公司未来产品价格、成本和数量的影响,从而最终引起跨国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化。
经营风险不限于实际汇率变动对具体某笔外币交易价值的影响,而是汇率变动对公司整个经营活动的影响。
由于汇率的变动与价格变动是紧密相连的,它们对于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也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相互抵消。
例如,某公司的出口收入由于出口国的货币升值而增加,但是,与货币升值相伴随的进口国物价下跌又可能压低公司的出口价格,从而部分地抵消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增加的收益。
所以,必须把汇率和价格的变动综合起来考察汇率变动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经营风险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只重视汇率波动带来的一时得失,更重要的是要考察汇率变动的长期动态效应。
规避外汇风险有效措施
在识别外汇风险的几种方式后,来处理外汇风险是件比较容易的事了,当然保值是处理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的核心。
所谓保值是指可以部分或全面地抵补汇率变动风险的各种交易和行为。
任何保值交易和行为一般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或代价。
因而,保值实质意味着以现时已知的成本来置换未来的风险。
(一)市场保值。
远期市场保值是指如果预期汇率将发生变动,根据外币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的货币种类、数额和日期,通过远期合同买卖或进行借贷款活动,用同等金额的同一货币实现在同一时点上的反向流动,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
远期市场保值可以完全地抵补交易风险,因为,只要用反向的操作来抵消未来的应收或应付款项。
但是,用它来覆盖换算风险则不能完全抵消,因为,这时履行远期合同所需的资金不是预期的应收应付款项,而只能将来在即期市场上买卖。
远期市场保值的实施仍要通盘考虑预期的成本。
例如,当地货币的远期贴水是4%,如果当地货币贬值的可能性为30%;贬值5%的可能性为40%;贬值6%的可能性为30%。
那么,预期汇率的下跌幅度就为5%(4%*30%+5%*40%+6%*30%),由干预期的汇率下跌大于远期贴水,所以,卖出当地货币远期是值得的。
(二)调整货币资产负债。
如果跨国公司通过分析与预测,认为某一国货币将贬值,则可尽量减少这种货币的资产,同时扩大这种货币的负债,这是由于币值下降有利于净借方而不利于净贷方;反之,如果认为某一国货币将升值,则可尽量扩大这种货币资产,同时减少这种
货币的负债,因为币值提高有利于净贷方而不利于净借方。
企业亦可采取措施,使某种汇率不稳的货币资产(如现金、可卖出的股票、应收账款等)与货币负债(如应付账款、贷款等)保持等额,以便一旦汇率变化发生,货币资产和货币负债的影响总和为零,企业不致蒙受损失。
(三)提前或延迟收付法。
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应收应付款项和债权债务直接暴露在汇率变动风险下,实施提前或延迟收付法可直接改变公司的风险地位。
提前收回或延迟付出贬值货币账款,延迟收回或提前付出升值货币账款。
对干提前收回的贬值货币,应迅速兑换为升值货币。
与应收应付账款相联系的是在产品销售中尽量缩短订货至交货的日期,并争取用比较坚挺的货币计价。
同时,提前订购货物,使用比较疲软的货币计价。
但用何种货币计价,常受交易双方谈判地位的影响,因为对方也会考虑自己的外汇风险。
(四)分散风险法。
最常见的是“一篮子″货币保值法。
具体做法是企业在一些长期合同项目中,在签订合同时,按照当时的市场汇率使用多种货币计价并规定各种货币占总额的比例。
付款时按付款当时各种货币变动后的市场汇率折合成合同成交时的货币进行支付。
公司在款项收付时,若一篮子货币中有一种贬值,则因风险分散而不致遭到很大损失。
若计价货币中部分货币升值,部分货币贬值,则升值货币所带来的收益可以抵消贬值货币所带来的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消除外汇风险的目的。
(五)存货避险法。
由于存货价值不受汇率变化的影响,因而在资金和成本允许的限度内,存货可以作为防止外汇风险的一种措施。
这些存货在货币贬值后可提高价格出售。
因此,企业只有具有忧患意识,做好外汇风险等风险管理,才能使自己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世界经济中分得越来越多的羹,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从容面对各种挑战而屹立不倒,为达到做大做强作好铺垫。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中国企业在这股改革的新风中向外企学习良多,但是跟很多外国企业相比,忧患意识尤其是风险管理意识还是薄弱,因此,特别是借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更好的武装自己,使企业更强,与国际接轨,从而缩小与外企的差距甚至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