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个因产品质量致害类型

四个因产品质量致害类型

四个因产品质量致害类型
产品质量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对产品质量负有直接责任的人
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质量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厦门专业民商律师表
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义务的行为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法律、
法规对产品质量所作的强制性要求;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就产品质量向消费者所
作的说明或者陈述;产品存在缺陷。
产品质量责任中的损害应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害、精神损害和惩罚性损害
赔偿四种。这四个类型需要如何进行把握呢?下文将会详细分析,法律直通车小
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一)人身伤害。
例如,人肢体的损伤、残废、灭失等以及身心的疾病、死亡人身伤害。人身
伤害是指因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造成了受害人人体和健
康的损害等。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主要表现为受害人的医疗费用
和其它费用;间接损失主要表现为受害人的收入损失。依我国《产品质量法》第
条第款之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
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人、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还
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需的生活费等。这里要注意
的是,这里的人身伤害包括造成合同一方当事人即本人的人身伤害与造成第三人
的人身伤害,例如,甲与乙在甲的家中看电视,电视机突然爆炸,嘣起的碎片致
使甲与乙同时受伤。
(二)财产损害。
财产损害是指缺陷产品造成的缺陷产品之外的财产损失,这里的财产损害也
包括造成合同一方当事人即本人的财产损害与造成第三人财产的损害。我国《产
品质量法》第条第二款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
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
失。一般来说,因产品缺陷而造成的直接物质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往往在损害事
故发生后即可表现出来,是实际损失,可以以货币的形式加以计算。而因产品缺
陷造成的间接损失,必须是作为物质损害的直接后果而出现的经济损失才给予的
赔偿。因此,凡属《产品质量法》中的财产损害,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应
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另外,对于缺陷产品自身的损害也属于财产损害的范
畴,我国《产品质量法》第条对此作了规定。
(三)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是指由于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给受害人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和感情创
伤。对于产品侵权责任是否包括精神损害,我国《产品质量法》中没有明文规定,
但从立法与司法实践看,应当是肯定的。侵权法的目的是保护民事权利,捍卫人
格尊严,实现社会文明。该目的的实现是通过给予那些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的人
以损害补偿的方式而实现的。实践中,人身损害往往伴随着精神损害的发生。例
如,食用了变质的食物则必然要承受精神痛苦。这种精神损害是由缺陷产品造成
的实际损害之一,因此根据全部赔偿原则,对此应给予赔偿。
在各国产品责任法中,除德国产品责任法未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外,大部分国
家均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应受赔偿的范围,或虽未作出规定,但因适用民法的结
果而允许受害人主张赔偿。⑦我国《产品质量法》第条对受害人死亡赔偿金的规
定,可谓是对受害人家属精神损害的一种补偿和抚慰,是对《民法通则》规定的
突破。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确定了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但对精神损害赔偿具体数额问题,未作明确规
定。仅规定了确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所依据的六种因素,对具体的数额认定属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畴。
(四)关于惩罚性损害赔偿。
惩罚性损害赔偿是作为惩罚被告的一种方式而给予原告超过其实际损失的
损害赔偿金。在我国《产品质量法》中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是相当必要的。在产
品责任侵权中,单纯的补偿性赔偿金未必能起到威慑效果,制造商也许发现将补
偿性赔偿金计入成本比纠正缺陷更有利可图。特别是在我国现在制售假冒伪劣产
品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设立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高额损害赔偿金,才能使违法
行为有所收敛。同时也是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设立惩罚性赔偿不仅
可以使受害人得到与其损害相当的补偿,而且还可以得到实际损失之外的赔偿,
从而更切实地保护消费者作为法律上弱者的利益。因此,惩罚性赔偿能够加重责
任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成本,遏制不法行为的发生,以维护交易安全,实现社会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