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图分幅说明.

地形图分幅说明.


表10——2
表10——2
10.2.2 地貌符号━等高线
(1) 等高线的概念:
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 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如图10-2
(3) 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方法 1) 等高距: 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之差称为等高距。常用的等高 距有1m、2m、5m、10m等几种。图10-2中的等高距为5m。从等高 线表示地貌的原理来看,等高距越小,等高线表示的地貌越详细。 2) 等高线平距: 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从 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来看,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陡。如 果等高线平距等于零,则地面坡度等于90º 。
10.1.3 比例尺精度
通常人们用肉眼只能分辨出图上最小的距离为0.1mm,因此在 图上量度和描绘时,也只能达到图上 0.1mm 的正确性。例如,在 1:1000 的地形图上量取两点间的距离时,用眼睛最多只能辨别出 0.1mm×1000=0.1m的正确性。不可能辨别到0.01mm×1000=0.01m。 同样,在测绘1:1000比例尺地形图时,测量水平距离或计算的数据 结果的取位只需精确到0.1m,如果要精确到0.01m,图上也无法表示 出来。同理,如果要求图上能表示出地面线段精度不小于 0.2m,则 采用的测图比例尺应不小于1:2000。 因此,我们把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 度。 如 1:1000 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为 0.1mm×1000=0.1m、1:500 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为 0.05m。各种比例尺的比例尺精度可表达 为 δ =0.1mm×M 式中 δ 为比例尺精度;M为比例尺的分母。
10.2
地形图的图式
地形图的图式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各部 门的共性要求制定的国家标准,是测制、出 版地形图的基本依据之一,是识别和使用地 形图的重要工具,也是地形图上表示各种地 物、地貌要素的符号。
地形图符号包括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 注记符号。
10.2.1 地物符号
(1) 比例符号: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的形状、大小、位置,与地物的外轮廓线成 相似图形的符号。如房屋、河流、池塘等符号。 (2) 非比例符号: 在地形图上只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表示地物的形状、大小的 象形符号。如三角点、水准点、路灯、独立树等符号。 (3) 线状符号: 在地形图上只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和长度,不表示地物宽度的线 性符号。如通讯线、电力线、篱笆、栏杆等。 (4) 注记符号: 地物图上对一些地物的性质、名称等加以注记和说明的文字、 数字或特定的符号。如房屋的层数,控制点的点号、高程,地面的 植被种类等。
5、地图:即将地表上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地理信息,按 一定的要求及数学模式投影到旋转椭球面上,再按制图的 原则和比例缩绘所成的图。
Hale Waihona Puke 6、地形分类表10——1 图幅内大部分地区
地面倾斜角(º )
地形类别
地面高差(m)
平 地 丘陵地 山 地
高山地
<2 2~ 6 6~25
>25
<20 20~150 —

10.1 地形图的比例尺 10.1.1 比例尺的概念
如图10-3(c)为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都近似于抛物线,山脊 的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脊最高点的连线称 为山脊线,山脊线也叫做分氺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 山谷线也叫做集氺线。
地形图分幅说明.
第三篇
地形测量及地形图使用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10章
1、地物:地物即地表上具有明显轮廓线的固定的自然物体和人工 建筑物(如河流、房屋、路灯等)。 2、地貌:即由于自然力的因素(地震、风力等)引起的,具有起 伏形态的物体。如山地、丘陵地、高山地等(山地、丘陵地、高山 地的划分见表10-1)。 3、地形图:将地物、地貌沿铅垂线方向投影(正射投影)到水平 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规定的符号缩绘到图纸上所成的图形,称 为地形图。地形图既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表示地貌的起伏形态。 4、平面图:只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不表示地貌起伏形态的正射 投影图称为平面图。
地物符号随着地形图采用的比例尺不同而有所变化, 比例符号可能变成非比例符号,线状符号可能变成比例符 号。
如蒙古包、水塔、烟囱等在1:500的地形图中为比例 符号,在1:2000的地形图中为非比例符号;铁路、传输带、 小路等在1:2000地形图中为线状符号,在1:500的地形图 中为比例符号。
常见的1:500~1:2000的地形图的图式如表10-2。
3)几种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根据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如图10-3 (a)为山丘的等高线。 山丘的顶部称为山顶,由若干圈闭合的曲线组成,高程自外向里逐 渐升高。
如图10-3 (b) 为盆地的等高线,也是由若干圈闭合的曲线组成, 高程自外向里逐渐降低。为了明显区别山顶和盆地,用垂直于等高 线的小短线──示坡线标明地面降低的方向,示坡线未跟等高线连 接的一端朝向低处。
10.1.2 比例尺的种类
1.数字比例尺:如上面所写的1:1千或1:1000、1:5百或1:500等, 这种用分数形式所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
2.直线比例尺:在地形图上绘制一条直线,并把直线分成若干等分 段,每个等分段一般为 1cm(或 2cm), 再将最左边的一个等分段进 行10 等分 (或20等分 ),并以第10(或第 20)等分处的分划线为零分 划线,然后在零分划线左右分划线处,标注按数字比例尺算出的实 际距离,这种比例尺称为直线比例尺。如图 10 - 1所示。直线比例 尺可随着图纸一起伸缩,在测图或用图时可以避免因图纸伸缩引起 的误差。
比例尺:地形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其实地距离之比,称为比 例尺。
例如,图上AB的长度为0.1米,实地AB的水平距离为100米,则 该图的比例尺为1:1千(或写成1:1000),不能写成0.001。同理, 实地测得M、N两点的水平距离为250m,则在1:1千图上只能画0.25m 的长度。国家统一规定的比例尺有1:100万、1:50万、1:25万、 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1:2千、1:1千、1:5百 。其中1:2千、1:1千、1:5百的比例尺,称为大比例尺,其余的比 例尺为基本比例尺。
相关主题